爱孩子就要引导他爱生活

我们印象深刻的一个家教故事,说的是两口子都是学霸,但是孩子却是学渣。做父母的各种不认命的努力和辅导,却毫无效果。最终他们发现,孩子除了成绩不好之外,在与人打交道的诸多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后,觉得也不错。就在一念之间,他们家生活质量完全变了,后来甚至都感谢老天爷给了他们一个这样的好孩子。

我们为什么对这样的故事印象深刻呢?是因为之前也曾经遇到过一个极端的反面的例子。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共课老师,他不光是名气大,级别也挺高的。我们几个学生曾经有幸去他家请教哲学问题,这位老师也很热情的指导我们。不过他对自己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儿子恶言恶语,让我们很吃惊。我们因此才知道不接受学渣孩子对家庭氛围的伤害大的不可思议。

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凭借个人一己之努力呈现辉煌人生。大部分人活得好不好,是由两件事决定的:前一半是个人的努力,后半拉子是孩子的成长。这就是大部分人非常注重孩子学习的原因。

不过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结果并不是由家长的努力决定的。你甚至搞不清楚家长的努力哪些作用是正面的,哪些是反面的。而这一点令人着迷,也是我们书院重点研究方向。这显然不是什么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只能借一些故事和案例,来表明我们的观点。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父亲是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题目叫《掌上明珠》:

黄色校车戛然而止。后来的车子都停下来等着。有个女孩上了车。跟30个别的孩子大声打招呼。大家都不正坐,而是瘫在座位上。他们谈话很吵,一点不客气,却完全友善。现在开学了。

这个女孩是我女儿。名叫盖珥。13岁,就像小野马初上笼头那样不驯。黑头发,淡褐眼睛,苗条身材,像待放的蓓蕾。比她母亲还矮半个头。情愿穿粗布裤子,不肯穿衫裙,认为出嫁了的姊姊小琴太女气。

校车沿海旁防波堤内缘行驶,经过一列商店,在药铺那里向右转,到了红砖砌的学校门口停下。是一所好学校。上课时间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3点。

盖珥跟别的孩子一样,从现在起直到学期终了,耳朵里要灌进许多知识。有一小部分会记住。大部分过了一天就模糊了。还有些是永远懂不了的。

盖珥不喜欢上学。巴望着毕业就像囚犯巴望重获自由一样。她品行还好,很听话,不过在她看来,做功课真受罪。

在我心里,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她姊姊却觉得吃她不消。我们家的德国种牧羊狗给她弄得疲于奔命,被她戏弄纠缠,有时还假装跟它生气。

她很有恻隐心,别人有痛苦,她就难过。唯其如此,她也很急躁,谁也没有她那么容易动肝火。谁要是话里有刺,她就径自回房去听唱片。

如果你要什么——一杯茶,一件毛衣,指甲油,或者就只要把灯关掉——她立刻连跳带蹦地去办,谁也没她快。奶奶病了,她会抛下电视去倒杯水,加三块冰,或者奔上楼搀扶奶奶到浴室,或者到杂货店三两次,或者睡在奶奶旁边床上把学校里的小新闻讲给她听,这类事总是盖珥去做。

盖珥令人啼笑皆非,也真了不起。既不是个小女孩,也不是个大女孩。和婴儿一样天真,和老狐狸一样聪明,和圣人一样善良,和公猫一样可恶。

她最大的优点是临危不乱。要是奶奶切牛排割了手指,大家吓得呆了,赶去药柜拿药的就是盖洱。她也知道怎样洗伤口,扎好,打电话找医生。

…………

上面这个故事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这个父亲谈到了,自己家的这个小姑娘可能并不爱学习,或者在学习上并没有优势,但在情商上却很高的。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是,就是当今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知识的积累,过于在乎孩子的考试成绩,却不知道,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和人打交道的这种能力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而这一点恰恰是可以而且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帮助和指引,应该尽可能的倾斜到这个方面。因为学习成绩,并不是努力一定能提高的。对家长来说,最可怕的就是该使劲的地方不使劲儿,不该使劲的地方瞎使劲儿。为人父母,可不惧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