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彩”,领略掐丝珐琅彩之美!
优 秀的艺术品可能具有投资性,但对于藏家来说,无论收藏什么东西,还是应该“爱之藏之”。在自己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收藏的目的不要过于功利,更不要热衷于投资,应该把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等放在第 一位,而把作品的投资性放在次要位置。这是张颖一直秉承的收藏传统。掐丝珐琅作品在民国前都是皇 家御用,流传在市场上的并不多,所以介入收藏的话,还是要深入了解这项工艺。
掐丝法(cloisonné),这是受哥特时期教堂彩色玻璃工艺的启发而诞生的工艺。掐丝珐琅以明代宣德、景泰为代表,因此,也被民间称为“景泰蓝”,但规范叫法为“铜胎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当时称之为“大食窑”器,我国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掐丝珐琅景泰蓝。明代景泰蓝受到皇帝青睐,它用薄而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因当时釉料多呈蓝色,故俗称“景泰蓝”。景泰以后,这一工艺品种至乾隆时期达到了又一巅 峰。
清代掐丝珐琅只有宫廷能拥有,在乾隆时期的皇帝万岁节时,掐丝珐琅器餐具只有皇帝能用,臣子使用瓷器,可见其等级非常高。掐丝珐琅在清代由宫廷内务府、各地皇 家织造局制造,民间不允许生产。尤其是带錾胎工艺的,只用于皇帝的寝宫、书房、行宫等,如圆明园、宁寿宫等地。
明代掐丝珐琅使用的釉料大体与元代相近,但由于釉料配比和烧炼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明代掐丝珐琅作品的釉色不像元代那样晶莹透亮、纯净饱满,而是呈现出温润柔美、稳重蕴亮的新面貌。该釉色特点的根源在于,此时的釉料借鉴了陶瓷釉料的调配方法,即加入了氧化铝元素。此法的优点是较好地增强了珐琅釉料的稳固性和附着性,不足则是失却了元代时期掐丝珐琅釉色那种犹如宝石一样的鲜丽剔透的效果。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近年来,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随着掐丝珐琅价格的进一步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近日,记者在北京造访了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熊松涛和他的珐琅厂。熊松涛透露,珐琅工艺大师全球仅存不到10人,掐丝珐琅的市场行情逐年升温。据悉,由于珐琅价格高企,使得市场出现一些仿制品,有些高仿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藏家需要慎之又慎。
近年来,掐丝珐琅市场行情逐渐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作为市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掐丝珐琅凭借近年来拍场上的不俗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正在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儿”。
明代中期的掐丝珐琅器掐丝较粗而且规矩,至明代晚期则釉色阴沉灰暗,掐丝细密,图案繁复。掐丝珐琅鹤塘纹盘,口径27.7、底径21.2厘米。圆形,盘心以掐丝珐琅技法装饰鹤塘纹绘画式图案,以黑色珐琅彩表示塘水,塘中有荷花、仙鹤及鱼儿,空中有两只仙鹤在飞翔。此器珐琅釉的光泽较弱,与元代和明早期莹润的釉质反差较大;色彩鲜艳,尤其是红、白、黄 色在蓝、黑色地子的反衬下,更加醒目;装饰图案摆脱了番莲纹单调重复的程式化模式,如绘画一样随心所欲,反映出当时的掐丝工艺已经非常娴熟流畅。内外盘壁及外底部满饰掐丝珐琅缠枝菊花纹,这是明代常见的装饰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