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传统方子,打通胃气,治好失眠
我恳请大家,不要称我为济世救人的神医。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医小白。
我不过是粗通医道。和真正的临床大家相比,我简直是皓月下的一枚萤火,见地和造诣,都不值一提。
只不过,我这人脸皮厚,不嫌磕碜,把脑海中的专业知识拿出来,摆弄摆弄,趁机和读者聊聊天、说说话。
现在,我要跟你讲的,是我早年经历的一个患者。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失眠,入睡特别困难,总的睡眠时间很少。
当时,她来找我,已经是连续两天整宿不合眼了。
刻诊,见脉濡缓,舌苔黄厚而腻。细问得知,除了睡不着以外,她还总感觉胸脘发胀、发闷,比较烦躁闹心,不想吃东西,大便好几天没拉出来了。
当时的我,脑海中第一个印象,就是应该调理中气。这是典型的胃气不通,睡眠失常的例子。
不过,当时的我年纪太小,有些拿捏不准。我稳住患者,回头立即跟老师请教。
老师一听,对我讲,你看准的事儿,就大胆用方。什么事儿都问我,你啥时候才能长大啊?
我一听,也是。于是回过头,尝试给患者开了一张配伍。但见——
半夏、黄芩、党参各10克,枳实9克,干姜6克,黄连和远志各12克。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前后服用一共9剂,诸证悉平。夜里入睡较快,睡眠质量较好,而且大便通畅、胃部舒适。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献丑了,给你说一说。
我跟你讲啊,我们现代人说失眠,其实不一定是真的失眠。他们的问题,在于胃气不通。
这类人,在睡不好觉的同时,总感觉胃脘部位胀满、烦躁,食欲差。医案里这个患者,就是如此。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气不降,人体气机就不顺畅。气机不顺,阴阳二气就难以顺利交接,于是人在夜里就不能“引阳入阴”,他就睡不着。
所以说,当务之急,可不是吃安神药、助眠药,而是要理顺胃气。
怎么理顺胃气呢?
你看,这个人脉濡缓,舌苔黄厚而黏腻。濡缓,是脾胃之气不足,痰湿内蕴之象。舌苔黄厚而黏腻,这其实是痰热内蕴之象。如此,我们能拿捏出四个字,叫做“寒热错杂”。患者脾胃之气偏虚寒,所以运化不及、痰湿内生、食欲全无。同时,又因为痰浊和气机郁滞日久,产生郁热,于是舌苔黄、大便不通(热邪伤津)、心中烦躁。浊气上犯,所以头晕。
所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患者中焦脾胃这一团寒热互杂之气散开。打开这一团气,胃通了,人自然就入睡了。
我选用的,是半夏泻心汤化裁。
再看一遍方子——
半夏、黄芩、党参各10克,枳实9克,干姜6克,黄连和远志各12克。
这里头,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这是“半夏泻心汤”的配伍,只不过少了大枣和炙甘草。
半夏泻心汤,原方就是治疗痞证的。患者主要表现,就是胃胀、满而不痛、舌苔黄腻。其成因,就是脾胃之气虚弱,寒热错杂,中焦气滞。其中,黄芩、黄连用于清热。干姜、人参用于补脾胃之正气。如此,虚寒和热邪,都得到缓解。再来一个半夏,降逆散结打开中焦之痞气。中医术语讲,这叫做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消痞散结。
我呢,做了点变化。由于患者便秘,所以去掉炙甘草和大枣,加入枳实通便行气破积,用远志来安神化痰。
这就是基本思路。说起来,完全是常规操作,没有半点稀奇之处,全都是业界人士用过的手段。
我把这个说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我深知,我所讲这些,会被一些行家里手笑话。
但是我不在乎。我要用这个经历,来告诉读者朋友,面对失眠我们应该想到的病因。这就是胃气不和。胃不通,就睡不着啊。这是千真万确的。
当然,通胃气的办法,又不仅仅是半夏泻心汤。很多方子,调和脾胃,都可以用。只有在辨证确实属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时候,才可以考虑半夏泻心汤。所以,怀疑自己在这方面出问题的朋友,你一定要及时看中医,用科学的思路来调治。这方面,任何一个中医人,都有很多办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患者,夜里睡眠不安,平时总是嗳气、胃胀。结果,他到中医那里看。人家医师给开了调和肝脾、顺气消胀的中成药,很快就好了。关键是,我们要尽快找到病因,尽快找到合理的思路。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简单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现身说法,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启迪。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