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世界遗产值得骄傲吗?
当地时间2017年7月7日下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1
可可西里这个名字我是从地理书上知道的,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就是一个地名。
人的感情是刺激出来的,对这一地区有了深深的情感是因为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
在没有看这部电影之前,对动物保护很疑惑,为什么人不保护人自己,不让有价值的动物为人所用,而非要花上大把的钱保护动物呢?难道只是为了留给后代看吗?
当然学过物种多样性的原理,但那都是冷冰冰的原理。
电影《可可西里》的镜头让弱小与强大、无辜与野蛮在一起冲击,冲击迸射出的火花灼烧着观影人的心。你会认识到人类是地球上最大的种群,人类是地球上的强者,人类无节制的欲望追求能轻松地让一个物种毁灭。
动物保护表面上是保护动物,其实是唤起人对弱小的怜悯,是人自我改造的方法,目的是让人有悲悯之心。
现代人讲得更多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是大自然的法则,但它不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法则。
你穷你活该,那是你无能。
这就是强者的、现代成功者的语言,他们大讲丛林法则,每个字里都带着血腥。
每听到这句话,我的眼前就会出现电影《可可西里》中成群的藏羚羊被盗猎者围堵、屠杀的镜头,藏羚羊眼睛里的恐慌与无助似乎在问,为什么?
2
电影《可可西里》得了很多奖,但是没有票房。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藏羚羊。
20世纪后期,藏羚羊绒制品“沙图什”披肩在西方走俏,一件沙图什披肩至少需要三四只藏羚羊的羊绒,价格十分昂贵。对动物皮毛的需求就意味着杀戮,大量藏羚羊一度遭受猎杀,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数量骤降,最少时不足2万只。这些年通过保护又恢复到了近30万只,主要还是全世界对藏羚羊绒制品的抵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5年多的时间中,两任野牦牛队的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电影《可可西里》是根据这个真实故事改编的。
电影中藏羚羊是弱者,巡山保护队在盗猎分子面前同样是弱者。他们人数没有盗猎分子多,车辆没有盗猎分子好,武器更没有盗猎分子先进。
电影演绎了弱者与强者的对抗,弱者为什么还要与强者对抗呢?为了保护弱者。
人类精神的本质应该是对弱者的怜爱与保护,虽然在人类的历史是一幕幕以强凌弱的历史。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电影中藏羚羊被屠杀的场景——弱者之间的互相踩踏,而对强者无意反抗。
电影《可可西里》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的本质,以强凌弱者的才是弱者,与强者对抗的弱者才是强者。
明知道与强者的对抗是死路一条,可偏偏要去对抗、去送死,这是人类文明下的人类精神。
放弃了这种精神,人类将重回荒蛮时代。
3
世界遗产又是什么呢?世界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弱者,需要保护。
世界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三大类。
可可西里被批准成为世界遗产是属于自然遗产类。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自然遗产:
一、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泰山、黄山都属于这一类。
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可可西里属于这一类。
三、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这一类。
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4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
一、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二、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中国丹霞地貌区属于这两类。
三、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四、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可可西里属于这两类。
我国是1985年11月22日加入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截至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2项(包括自然遗产12项,文化遗产36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与意大利相差一项名列世界第二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世界遗产越多越脆弱,北京就是这样。
4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世界第三大无人区,也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其他无人区还有罗布泊、羌塘(藏北草原)、阿尔金山),因此保留着完全的原始自然状态,成为野生动物的一片乐土。
可可西里,它的名字有两个意思,蒙语是指“青色的山梁”,藏语则是指“美丽的少女”。
可可西里被公认为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
可可西里具有举世无双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有210种植物,其中有72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如短梗藓状雪灵芝、青海翠雀花、可可西里点地梅等;有脊椎动物75种,包括哺乳动物20种、鸟类48种、鱼类6种、爬行动物1种,有12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如藏羚、盘羊、野牦牛、藏野驴,以及棕熊、狼等大型食肉动物。
当然可可西里最重要的生物还是藏羚羊,被称为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里。
5
自然遗产也好,文化遗产也好,都代表生命力的减弱。被评上世界遗产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更多的是保护的责任。
中国前几年地方政府兴起了一股申遗热,中国也有自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变成遗产之后,地方政府想到的是保护吗?当然不是,是发展旅游。
好在可可西里是无人区,没有多少人能去。
《人民日报》微博说:申遗并非政绩工程,山川也非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如果一味重申请、轻管理,那么知名度耗尽,最终往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遗产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也应同样完好地赠与后人。只有好好保护,才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