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种技巧,网络发言也一样,生活必读。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点击上方“老杨品谈”关注

个人微信:yangyu1970s

老杨品谈>>>>>

说话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心态

文|杨玉

■■■■■ 壹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海明威

我第一次读到海明威这段话的时候很震惊。一个小说家是靠表达来体现自己价值观的,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位左翼作家,一位一生致力于革命的战士,最后的人生反思却是那样的平淡而低调,一生只学会了闭嘴。

这让我这位做品谈类自媒体的人都有点无地自容,一瞬间都有要放弃的念头。

在倒脑浆为自己找理由的时候,想起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好话不全说,坏话全不说。

一位语言学家,终生致学的学者,能讲出这样的话也同样让我震惊。好在季老先生没有像海明威那样追求闭嘴,老先生还说了,好话不全说,也就是还可以说。

我们进入了一个人类史上全面交流的时代,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被互联网技术打破,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流。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话不投机,随时掐架。所以在当下的社会中说话的技巧变成更为重要,不一定是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最好是别惹得自己生一肚子气,因为健康是自己的。

生气是激动的一种表现,激动使心跳加快。所有动物心脏跳动的总次数是一样的。跳得最快的是蓝喉蜂鸟,1260次/分钟。跳得最慢的是乌龟,每分钟不足10次。但蜂鸟与乌龟心跳的总次数是一样的,乌龟寿命最长,蜂鸟的寿命不是最短,它靠的是休眠,把心跳降到最低。也就是说,要尽量控制心跳,一共就跳那么多下,跳完就完了,所以不要生气。

从不同人群的寿命上也能看出这样的道理。强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的寿命都不长;性格急躁的人没有性格温和的人寿命长。做不做好人先不说,别过早地自我结束生命是真的。

说话的技巧好像很复杂,内容的表达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仗理直言不好,巧言悦色也不好,那怎么做呢?很为难。

大文学家、中国骂神鲁迅讲过这样的故事:

大家去喝满月酒。一个人看了孩子说,这孩子一定会死的。这话一定是真话,是人就会死,但这是人家最不想听的话。另一个说,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定能发财。这话不一定是真的,但人家听了高兴。鲁迅看了看孩子,什么也没说,只哈哈了两声,大家也都跟着哈哈。

哈哈是什么意思呢?自己想。哈哈也是现在网络语言中最热的一个词,不一定受欢喜,但一定不受排斥,是吧,哈哈!

■■■■■ 贰


其实想把话说好很简单,原则只有一个:尊重别人,发自内心的,不是装模作样的。

都是一样的人,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多,都是人,永远都不高过一个乞丐。如果大家都以这样的心态说话就好了。

想把话说好,要学会说两个很简单的词:谢谢和对不起。

在网上看了人家的文章、发言后说一声谢谢不丢人;在市场上买完东西说声谢谢,人家一定用和善的眼光把你送走。觉得自己的话说过了,说一声对不起,一切都解决了;走在路上,碰到了别人或超过了别人说声对不起,人家一定把尊重的目光送给你。

说句自私的话,当你学会了这两个词,你会在生活中占到很多便宜。

当你用谢谢和对不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时候,生活总是阳光的,阳光里永远都是正能量。

■■■■■ 叁


给大家讲个故事,都是说话惹的祸。

故事不是我写的,但太精彩了,大家分享,故事来自“问计安强国” 的凤凰网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44174285.html)

北京记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我那天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如果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

「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条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蛋,和她计较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