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落笔”在诗歌中的表现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探究题是判断抒情主人公的性别,抒情主人公是男是女都能讲通,我在教学中发现假设抒情主人公为男性时,“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为谁?所思在远道”的主体应该是女子,这种手法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对面落笔”。即男子从自己角度,设想身处家乡的心上人采摘荷花想要送人却无人可送的无奈,这样就拓宽了诗歌的艺术境界,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心上人难以抑制的思念。
下面是我搜集运用“对面落笔”的四首唐诗:
(一)、故园之思。
李白《渡荆门送别》抒写诗人“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的见闻感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六句写舟行江上的远观近察,着重描绘荆楚 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六句写舟行江上的远观近察,着重描绘荆楚古国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结尾两句抒写故园之思。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万里相送,如影随形,情真意切,如此从对面落笔,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着一“仍”字,韵味悠长,本来诗人放舟东下,一路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依相伴,可是出了荆门,山势平缓,视野开阔,只见一江绿水,滔滔向前,相比之下,可见“故乡水”一如既往,绵绵不尽的深情厚谊。
(二)、兄弟之思。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抒写作客他乡的思家念亲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直抒胸臆,以漂泊异乡的孤独落寞来反衬佳节思亲的焦灼、深挚。不经迂回,直奔题旨,形成高潮,出现警句。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但是,三四两句作者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远隔千里的兄弟们佩带茱萸,携手登高,有说有笑,好不开心,突然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种构思,曲折有致,出乎常情,不写己思人,而写人思己,更见己思之深、之切。
(三)、夫妻之思。
杜甫的《月夜》写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月自己对妻儿子女的深切思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陷身长安叛军之手,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女,焦心忧虑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担忧、牵挂,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妻女。首联写妻子望月怀人,只一“独”字活现异地相思的凄苦悲凉,颔联写女儿未谙世事,天真幼稚,反衬妻子刻骨铭心之“忆”,呼应上联的“独”字。“忆”字跨越时空,勾联现在和过去,鄜州和长安,充满辛酸和忧虑。时局动荡,战火纷飞,谁能保证妻离夫散的各自安全呢?颈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的凄苦,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前面三联落笔妻女,全是诗人的想象之辞,末联抒写诗人的希望,希望妻离子散的痛苦生活早日结束,希望夫妻子女能够团圆美满,安享天伦之乐。全诗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诗人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中秋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四)、家人之思。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抒写羁旅怀人之情。“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二句写诗人自己。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吊,一股凄清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冷清暗淡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的思家念亲之急之切。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家人围炉夜坐,深更半夜还未休息,只是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着一“说”字,不见对象,不道内容,具有旅途奔波经验的人们不难想见,这份思念和牵挂多深,多苦!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另外,高适的《除夕作》也是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同样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伤心悲苦,凄怆忧愁,情调比白居易的诗作更为沉痛。关于送别的诗薛涛《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短幅有无限蕴藉,无数曲折。前两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了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发现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诗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语,读来感受丰富,诗意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耐人寻味。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形式上,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归结起来,在具体创作实践中,“落笔对面”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也可以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两种形式,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通过以上四首古诗的补充,让学生对古诗中“对面落笔”的艺术手法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和理解。
下面是我搜集运用“对面落笔”的四首唐诗:
(一)、故园之思。
李白《渡荆门送别》抒写诗人“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的见闻感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六句写舟行江上的远观近察,着重描绘荆楚 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六句写舟行江上的远观近察,着重描绘荆楚古国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结尾两句抒写故园之思。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万里相送,如影随形,情真意切,如此从对面落笔,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着一“仍”字,韵味悠长,本来诗人放舟东下,一路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依相伴,可是出了荆门,山势平缓,视野开阔,只见一江绿水,滔滔向前,相比之下,可见“故乡水”一如既往,绵绵不尽的深情厚谊。
(二)、兄弟之思。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抒写作客他乡的思家念亲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直抒胸臆,以漂泊异乡的孤独落寞来反衬佳节思亲的焦灼、深挚。不经迂回,直奔题旨,形成高潮,出现警句。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但是,三四两句作者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远隔千里的兄弟们佩带茱萸,携手登高,有说有笑,好不开心,突然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种构思,曲折有致,出乎常情,不写己思人,而写人思己,更见己思之深、之切。
(三)、夫妻之思。
杜甫的《月夜》写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月自己对妻儿子女的深切思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陷身长安叛军之手,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女,焦心忧虑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担忧、牵挂,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妻女。首联写妻子望月怀人,只一“独”字活现异地相思的凄苦悲凉,颔联写女儿未谙世事,天真幼稚,反衬妻子刻骨铭心之“忆”,呼应上联的“独”字。“忆”字跨越时空,勾联现在和过去,鄜州和长安,充满辛酸和忧虑。时局动荡,战火纷飞,谁能保证妻离夫散的各自安全呢?颈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的凄苦,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前面三联落笔妻女,全是诗人的想象之辞,末联抒写诗人的希望,希望妻离子散的痛苦生活早日结束,希望夫妻子女能够团圆美满,安享天伦之乐。全诗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诗人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中秋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四)、家人之思。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抒写羁旅怀人之情。“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二句写诗人自己。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吊,一股凄清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冷清暗淡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的思家念亲之急之切。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家人围炉夜坐,深更半夜还未休息,只是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着一“说”字,不见对象,不道内容,具有旅途奔波经验的人们不难想见,这份思念和牵挂多深,多苦!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另外,高适的《除夕作》也是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同样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伤心悲苦,凄怆忧愁,情调比白居易的诗作更为沉痛。关于送别的诗薛涛《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短幅有无限蕴藉,无数曲折。前两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了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发现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诗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语,读来感受丰富,诗意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耐人寻味。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形式上,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归结起来,在具体创作实践中,“落笔对面”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也可以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两种形式,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通过以上四首古诗的补充,让学生对古诗中“对面落笔”的艺术手法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和理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