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经典好书?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就像一头雄壮威武的公牛,我们牵住了它的牛鼻子,它就能乖乖地为我所用了。”
瑞·达利欧的《原则》可能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一本书,它在很短的时间内销量破百万,这本厚达576页的书,集合了达利欧和桥水基金40多年的思想金矿,包括了个人工作、生活、管理和投资等多个领域。
但要想读懂《原则》这本书并不容易,在湛庐阅读App最新上线的《原则》精读班上,知名投资人,彼得明奇资管创始人谭昊老师为读者们整理了一篇《原则》的导读说明。他特别指出,大多数读者阅读《原则》的三大痛点:条文太多、结构不清晰、难于实践。
“你好,我是谭昊,这里是湛庐阅读《原则》精读班,我们一起开启个人与组织的进化之旅。今天是正式课程开始前的导读,我们来讲讲该怎样读《原则》这本书。
我在很多场合做《原则》分享的时候,经常讲这样一个现象:《原则》其实是一本超级畅销书,据我的了解上市第一年就已经卖了100多万册,尤其在金融投资圈,基本上是人手一本,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买过这本书。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和调研,买了这本书的读者,10个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人能够真正把这本书全部看完。而在看完的10个人里面,能够真正应用到其中一些原则的,可能又只有十分之一。如果按这个概率推算的话,那即使《原则》的中文读者有100多万人,可能最终能够在现实中受益的人也不算太多。
实践《原则》的三大难点
那么这本书到底难在哪呢?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瑞·达利欧的人生传记,他自己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其实非常的生动好读。难读的是后面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大大小小的原则条文加起来有500多条。
这是它第一大难点,就是条文太多。这500多条原则的条文放到一本书里面,就像一个巨大的,有足球场那么大的压缩饼干。里面有很多的干货,很多好东西,但是这个饼干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你想吃它却不知从何下口,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所以大部分人一看到如此庞大的工程干脆就直接放弃了,连一条都不用,这是一个本能的反应。
第二大难点呢,是它的逻辑结构。《原则》这本书本身是有它的逻辑结构的。但是这个逻辑结构,离我们实际的应用场景有些距离。以至于我们在学的时候觉得很好,但用的时候可能使不上力。
第三大难点呢,就是原则中的很多条文,讲述了很正确的道理。但是,我们在真正去实践它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想象之外的问题和挑战,关于这些挑战和应对的部分呢,书中没有过多展开。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原则这些条文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在我看来,这500多条原则条文,是达利欧个人以及桥水基金这家公司的复盘归档。也就是说每经过一次成功或者一次失败,达利欧以及他带领的桥水基金的团队都会去做反思,反思之后得到成果,这个成果形成文字之后归档,就形成了一条一条累加起来,最终在40多年里形成了500多条原则条文。
但问题在于这个原始档案过于庞大,在集结成书的时候,就只能选取条文本身,很难把所有的案例都呈现出来,所以就造成这本书的干货特别多,但因为干货特别多,使用也就特别困难,这是一体两面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原则》这本书这么好,但是很多人告诉我,觉得自己跟它之间隔着一道厚厚的墙,要拿到《原则》的果实,就需要穿越这厚厚的墙。这并不容易,要付出很多的汗水、时间和精力。
个人与组织进化十二环是什么
为了支持后来者更好地挖到《原则》中的宝贝,在2018年底,在带领团队读了一整年的原则之后呢,我做了一个逻辑的重构。以进化为核心主线,我构建了个人进化六环和组织进化六环,然后把500多条条文分门别类地全部归到进化十二环当中去。我发现这是非常契合的。
为什么是以进化为主线呢?一方面,这是达利欧的原意,他在原著中反复讲,进化是人类的最高使命。另一方面,这也符合我的个人体感。所以我围绕进化,把所有的原则条文作了逻辑上的重新编码。
在重新编码完成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块巨大的压缩饼干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好像变成了精美的法国大餐。
那么,这个进化十二环具体是什么呢?就听我一一给你道来。
首先是个人进化六环,其中的第一环是发上等愿,是跟设立目标有关。不管我们要去到哪里,设立一个正确的目标都是最重要的。
有了目标之后,接下来,第二环就是我们要看见真相,我们必须看清楚自己在哪里,不过分地高估自己,也不过分地低估自己,这才是出发的起点。当真正看见了真相之后,就有一个东西会扑面而来,就是痛苦。
为什么看见真相往往令人痛苦?因为我们很多人活在自恋的幻觉中而不自知,看见真相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破除了这种自恋,然后人就会有失落、有痛苦。达利欧本人在30多岁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惨痛的破产,他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再走出来的。这就是第三环的迎接痛苦。
然后,我们要从痛苦中爬起来,从坑里爬出来要干嘛呢?要继续地进化自己,所以这就是第四环进化试错。试错是进化的最佳途径,没有之一。
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第五环的复盘反思。
当我们不断地累积复盘反思,认知就能不断地迭代,最终我们就走上了个人进化的——认知升级。
上面就是个人进化六环,这是一个严格的逻辑闭环。事实上,我们进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去循环往复地用这个六环,在具体的事情上去磨练自己。这就是东方文化中王阳明先生讲的事上磨。
接下来再来看组织进化六环。
要建立一个组织,第一件事是第一环的了解他人,我们要了解人和人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岗位上面,是建立一个组织的前提。
然后进入第二环是使众人行,我们要把人聚拢起来,让大家朝向一个共同的愿景去前行。
当人群聚拢起来,人和人在一起就一定会有文化,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入第三环打造文化。文化是一个组织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特别重要的软实力,甚至说可以是一个组织的灵魂。
有了文化之后,我们整个组织的机器就建立起来了,但只要是机器运转,过程中就一定会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就要诊断机器,这就是第四环诊断机器。
最终所有努力的临门一脚,就是要做出最优的决策,这就是第五环的最优决策。
有了以上这些还不够,最终我们要知行合一,把学到的东西都能够实现起来,把决策的东西能够落地执行,这就是第六环的知行合一。
以上就是整个组织进化六环的一个逻辑闭环。
通过这样的重新编码,它就解决了我刚刚提到的《原则》原书存在的逻辑架构与现实距离太远的问题。这个进化十二环,它在逻辑上是紧密关联、环环相扣的,而且跟现实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这时候,你重新去看《原则》的时候,眼前的迷雾就豁然散开了。就像一头雄壮威武的公牛,我们牵住了它的牛鼻子,它就能乖乖地为我所用了。
掌握《原则》,从36条支点原则开始
但只做到这点,我觉得还不够,我们还要解决原则条数太多,以及缺少实践应用方法的问题。如果说500条原则的条文是一张巨大的大网,进化十二环就是这张网中内在的秩序和结构。这时候,我们还需要实际的抓手,这个网中一定会有一些非常关键的节点和枢纽,一方面这些节点本身内容特别重要,另一方面它能够关联、联通很多其它节点。这些关键节点我称之为支点原则。
所以,在进化十二环之下,我从500条原则里面精选出来了36条支点原则。
精选这些支点原则,首先是每一条支点原则本身都是特别重要的,哪怕你单独学透其中一条都会受益匪浅。其次,这36条原则共同支起了500条原则的大网。它们每一条都跟很多其他类型的原则能够相互关联,触类旁通。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对原则做重新的编码,它的核心就是进化十二环和36条支点原则,掌握了这些,你就能够把整个原则体系全盘打通。进一步,你可以打开整张大网,将原则在实践中应用,产生成果。退一步,你也可以按照关键节点,将整张大网折叠收拢,在自己的大脑中打包带走。
达利欧人生的三大事件和四个阶段
此外,对于原书的第一部分,就是达利欧的人生传记部分,我会分四个部分为你解读。我会用三个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把达利欧迄今为止71岁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这三个事件分别是他33岁时濒临破产,44岁时开始在桥水书面记录工作类原则,以及61岁时开始公开自己的原则。
简单来说,第一部分是他少年得志,直至33岁遭遇一次巨大痛苦,从濒临破产的经历中,他学到了放下自恋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他东山再起,再次带领桥水基金快速发展的故事。其中最关键的节点是他44岁时,经合伙人提醒,他意识到自己对同事过于粗鲁无礼,引发很多同事的反弹,他开始书面记录原则。
第三部分是他在投资领域不断创新,引领桥水基金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决心告别精品店,做成大机构的经历。到了61岁那年,他觉得可以回报社会,把多年积累的原则公开。
第四部分是他尝试退休,卸任CEO,用更多的精力回报社会。然而几年之后又重回CEO岗位的跌宕起伏的过程。
在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除了给你讲故事之外,我还会进一步剖析,在这段人生经历中,达利欧到底进化了自己的哪个部分,掌握了什么规律,是如何应用的。
我希望你重点阅读一下《原则》的导言部分,在这个部分,你最需要关注的是达利欧讲到了关于如何制定原则的原则,那就是围绕两个东西,一个是自己的目标,一个是自己的性格。
每个人的目标和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古希腊那句著名的格言一样,了解你自己,依然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做的最重要的功课。我们学习原则的最终目的不是把达利欧的东西照单全收,而是学习一整套依据原则行事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最终建立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