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法测算生年》序言(林瑞生副教授):创新科学基础实用
林氏源流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龙南林氏五修谱相关链接:
龙南林氏五修谱序言
【四川北京】中科院研究员林忠辉序:代距纠误 正本清源
数学函数二分法模型建立的《排行法测算生年》
(该测算法收录于《龙南林氏五修谱》文史卷)
可参见:《龙南林氏五修谱》林氏源流网序:谱牒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时代
2008年秋,我从栖林族谱编委会得到一份莆田宗亲金发先生提供的题为《用代位法测算生年》的文章,署名西河林子(编者注:西河林子系林家琪宗长)。认真拜读,觉得此文甚好,很有价值。随即给林子宗贤写信,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希望将此文收录到《栖霞林氏总谱》第一卷附录中。这些不成熟的看法得到他的重视,并对文稿做了修订、调整、补充,如此邮件往复,深入交流,两个远隔千山万水从未谋面的同宗,因一篇文章而结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缘。
今年三月下旬,林子宗贤来信告知,《测》文已定稿,准备刊印,并嘱我作序。我深知自己数学功底差,看到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算式就头痛,对该文的真正价值之所在也未必能准确把握。但却之不恭,只得勉力而为之。
早在1995年,林氏四修族谱,林子宗贤即深感了解先祖生活年代之必要,希望有一个获取先祖生年的方法,而当时某些姓氏关于先祖生年的种种误记与争论,更激起了他攻关的决心。2006年6月,撰写了《测》文的入围稿《代次·代龄·代距》。在其后的几年里,涉猎“代位”,反复琢磨,几经修正,数易其稿,一个建立在严密逻辑推理基础之上的“用代位法测算生年”的算式终于告成。由此可见,《测》文是编修族谱的实践“逼”出来的,是在实践中“磨”出来的。三万余字的文章,凝聚了他十余年的心血,真所谓实践出真知,十年磨一剑。
依我的理解,所谓“用代位法测算生年”,简单说来就是根据后世传人代次、生年、排行等已知数据,参照代龄、代距等固定数值来测算未知的先祖生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其实包含了十分复杂的数理关系、逻辑关系。《测》文以人类生殖繁衍的一般规律为前提,以代次、代龄、代距、代位等概念为基本的论述框架,对这些概念的内在含义、相互关系、计算方式做出扼要而明确的界定、阐释与演算。为保证算式的准确性和简易可行,作者采用点对点的计算模式,确立排行与代位的比例对应关系,引入修正值,将代程修正值分解为代次修正值和代位修正值并与代位值性挂钩,使代次修正值或加或当减或“归零”。通过如此繁复而严密的论证,一个简单易行的测算先祖生年的算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实例验证,按这个算式测算先祖生年的准确率相当高,误差小于8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用代位法测算生年”是对谱牒研究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概括言之,这一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创新性。近年来,我曾为如何测算先祖生年问题查阅了许多资料,可是文献中并无这方面的记载;咨询了一些专家,但大多不得要领。而数千年来关于先祖生年的测算也大多凭经验的推测,缺少科学的方法。林子宗贤的方法的推出,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史无前例的,开创了谱牒研究的新局面。
其二,科学性。依据严格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方法,建立测算先祖生年的数学模型,并证诸实例,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传统的谱牒研究中,一般只是因循守旧,凭经验,靠感觉,想当然,甚至生编硬造,谱牒研究似乎与科学精神无缘。林子宗贤的创举打破了这一传统,让科学走进谱牒研究的领域,使谱牒研究具有了科学的属性。
其三,基础性。在现实的谱牒研究或编纂中,限于表层,就事论事者多,而进行深入探讨,做基础性研究者少。家琪宗贤不畏艰难,敢于攻关,大胆尝试,突破传统,从基础入手,为世人提供普遍适用的基础性的方法,其视野之开阔,立意之高远,值得充分肯定。
其四,实用性。林子宗贤的方法是科学的,因而也是实用的。不需要太高深的数学知识,只要具备了大体相当于初中水平的数学常识,就可以根据这样一个简单的算式测算出先祖的生年,说明这一方法不仅是实用的,而且是普及的。这为修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国势强盛的当今,家谱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举国之内修谱之风渐兴,对修谱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规范、缜密的新家谱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林子宗贤的新方法将为推动修谱,提高修谱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晋安林氏禄公四十九世孙 山东栖霞林氏瑄公十八世孙 瑞生谨撰
2009-3-28于山东威海
(本序作者林瑞生,生于1941年,威海职业学院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