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论治笔记(十)
心主血脉,血脉运行的条件,一、心气充沛,二、血液充盈,三、脉道通畅。
心主血脉失常,就会表现在脉、面、舌上,脉、面、舌都是属于心脏的象,在象上看到病理的变化。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如果心脏功能正常,收缩有力,我们就会神清气爽。如果心脏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心烦意乱。
心为君主之官
心在五行属火,方位属南,为阳,人君之位。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淮南子》:'夫心者,五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肢,流行血气。’《五行大义》引本经作'主守之官’:'心为主守之官,神明出者。火者,南方阳光晖,人君之象,神为身之君,如君南向以治。’《易》以离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人之运动,情性之作,莫不由心,故为主守之官,神明所出也。’”这些都是对心为君主之官的一些描述。也是对心为君主之官的一种肯定。
中医学认为“心”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脏腑进行着协调的活动。《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各脏腑在心的领导下互相联系,分工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心与小肠相表里
中医讲脏在内,腑在外,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之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者经脉相联,所以气血相通。
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亦通于心。
在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时,除表现口烂,舌疮外,还有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等小肠热证和证候,叫做“心移热于小肠”。若小肠实热,亦可顺经上于心,则可出现心烦,舌尖糜烂等症状,治疗上即要清泻心火,又要清利小肠之热,相互兼顾,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心主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我们出汗的多少与心气的充沛与否密切相关,心气足,汗液分泌就正常,心气虚,就会出现自汗,心阴虚就会出现盗汗,心阳虚的时候,会出现大汗淋漓。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中医认为舌尖代表心,当舌尖红的时候,中医认为是心火上炎的表现,心血不足的时候,舌质会出现淡白,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时,则舌强语謇。
心与喜的关系
喜则气和自达,荣卫通利,所以,我们随时都要保持一个开朗的心,心气才会得到保养。但是过喜则会伤心,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心与面的关系
心→其华在面,心主全身的血脉,由于血脉循行周身,人的血气是否充盈,可以在望诊面色时看出来,心血充盛、面部就会红润有光泽。心血不足,面部就会显得苍白无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