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侯主父列传(三)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史记》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精彩异常,是我们所熟知历史的根源。徐乐和严安的奏疏,和主父偃同出一辞,直责汉武帝穷兵黩武。换个昏君会如何呢?杀头灭族!看汉武帝如何来说、来做。“土崩瓦解”这个成语不是出自本章,而是来自于前面的《秦始皇本纪》。请看《<史记>研读》第378章:平津侯主父列传(三)

这时,还有赵国人徐乐(约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和齐国人严安(约公元前156年~公元前78年),也上书议论时事,他们都各自论述了一项事情。徐乐说:“臣我听说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是瓦解,古今都是这个道理。什么是土崩呢?秦朝末年的情况就是。陈胜不具备千乘之国的尊贵,没有尺土封地,也不是王公大人名族之后,在乡间没有什么声誉,更没有孔子、墨子、曾子那样的贤良才能,陶朱、猗顿一样的富有,他只是从普通的贫穷街巷中,举起手中的农具,露出胸膛振臂一呼,百姓们全都闻风响应。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百姓贫困但君主一点不知道体恤,下面抱怨声连天但君主不知道,世俗混乱但朝廷不修政治,这三个方面就是陈胜起兵的最大资本。这就叫做土崩,所以说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什么是瓦解呢?吴、楚、齐、赵等七国的军兵就是。七国谋划叛逆,都号称为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势足以统治其境内,财富足以劝导其士民,但最后却不能向西攫取寸之地,最后被朝廷擒获,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他们的权谋和军兵弱于陈胜。在那个时期,先帝的德泽未衰而百姓安土乐俗,所以诸侯们没能得到境外协助。这就叫做瓦解,所以说天下的忧患不在于瓦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天下形成了土崩之势,即使是普通百姓或者贫寒人士也能首倡而危及海内,陈胜就是这样的人物,何况是三晋君主那样的人呢!天下虽然没有实现大治,如果没有出现土崩趋势,虽然是强国劲兵起来叛乱,也最后必定被消灭,吴、楚、齐、赵就是这样的例子,何况是普通的群臣或者百姓作乱呢!这两种情况,是安危的明显例证,贤明的君主要多加留意并且深刻体察。”“最后这几年,关东五谷欠收,年景没有恢复,百姓们多数穷困,边境的战争加重了这一趋势。按照形势发展来推断,有很多百姓不能安居在原来的地方。百姓不安就会发生流动,这就容易形成土崩之势。所以圣贤的君主要独自观察到万物变化的根源,明白安危时机,修政于庙堂之上,把祸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努力使天下不出现土崩之势。所以就是有强国劲兵,陛下依然能够追逐走兽,射击飞鸟,扩展游乐场所,极尽驰骋之乐,肆意享受快乐生活,泰然自若。帷帐之私中,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侏儒艺人之笑不乏于前,但天下仍然没有隔宿之忧。论名声何必去学那汤武,论世俗何必去赶超那成康!虽然是这样,臣我私下里认为陛下是天然圣君,富有宽仁资质,真能诚心以天下为要务,那么汤武的声名其实不难超越,成康的世俗也可以复兴。这两情况同时实现,就会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威服四夷,留恩遗德为数世颂扬,南面端坐接受王公拜揖,这是因为陛下受到臣下敬服。臣我听说过,如果这样去做,就是图谋王霸大业不成,最不济也能安定天下。只要天下安定,陛下还有什么求不到,还有什么做不成,还有什么不能征服呢!”严安上书说:“臣我听说周朝自从有了天下后,大治三百多岁,成康是其最兴盛的时期,有四十多年直接没有刑罚。其衰败的时间,大约也有三百多年,五伯相继兴起。五伯经常辅佐周朝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尊奉天子。五伯故去后,没有圣贤延续,天子更加孤弱,号令不能推行。诸侯恣意行事,侍强陵弱,以众欺暴寡,最后田常在篡夺齐国,六卿瓜分完晋国,然后进入相互混战的战国时期,这是百姓苦难的开始。强国修治政务,弱国加强守备,合纵连横,驰车击毂,战士的铠甲生出虮虱,百姓无处申诉。”“到了秦王时期,奏国开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所以称号为皇帝。秦始皇主持海内之政,毁坏诸侯的城池,销毁兵器,锗成钟鼎,向天下展示不再动用刀兵。黎民百姓得受战国之苦,认为是遇到了圣明天子,人人都认为获得了新生。假使秦国减缓刑罚,降低赋敛,节省繇役,施行仁义,给百姓权利,君主崇尚笃厚,百姓崇尚下智巧,移风易俗,感化海内,那样肯定能世代安定。但秦国没有这样去做,而是继续遵循秦国战时的习俗,专门把擅长智巧夺权利的人进至高位,笃厚忠信的人则被排斥在外;严刑峻法,献媚奉承的人遍地都是,皇帝每天听到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沉浸在心满意足之中。秦始皇为了扬威于海外,派蒙恬率军北进攻击匈奴,辟地进境,戍守北河,让百姓跟随后面运送粮草。再派尉屠睢率领楼船军士向南进攻百越,派监御使禄凿渠运粮,深入越人境内,结果越人全都逃跑了。秦军旷日持久下去,粮食断绝,越人展开反攻,秦军大败。秦始皇派尉佗率军守卫越地。在那个时期,秦国背面与匈奴结祸,南面同越人结仇,在这些无用的地方驻扎了太多的军兵,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十多年后,国内男丁披甲作战,女丁转运粮草,都苦不聊生。有的干脆直接吊死在路边的树上,死者成片相望。秦皇帝去世后,天下纷纷起来反叛。陈胜和吴广在陈地,武和张耳在赵地,项梁在吴地,田儋在齐地,景驹在郢都,周巿在魏国,韩广在燕地,都举起义的旗帜,其他穷山深谷中的豪杰勇士一起兴兵,数量无法计数。他们并不是公侯的后人,也不是长官军吏。没有尺寸封地,都是起于普通街巷,拿走手中的武器,应时而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攻占土地,向关中进军,最后成为王霸之主,这是时势所致。秦国尊贵作为天子,富有天下,最后却被灭世绝祀,这都是穷兵之祸。所以周朝失败于势弱,秦朝失败在于用强,这都是不知道应时而变导致的灾祸。”“现在陛下想招降南夷、夜郎、羌僰(音,bó,勃),攻略濊州,建立城邑,深入匈奴境内,烧毁龙城,受到朝议者的赞美。这对人臣是益处,不是天下长久之策。现在中国没有狗吠惊扰,国家被对外作战所牵累,国家疲惫,这不是以百姓作为子民的做法。肆行无穷的欲望,只为甘心快意,结怨于匈奴,不是安边之策。祸患结下后不能解开,休兵后很快接着开战,近者愁苦,远者惊骇,这样下去肯定不能持久。现在天下人锻甲砥剑,桥箭累弦,转输运粮,没有休息的时刻,这是天下人共同所担忧的。如果持久用后会起事变,负担过重就会产生忧虑。现在我们外郡的地域有的方圆几千里,列城数十座,形式上可以控制百姓,威胁到诸侯,这对皇家公室非常不利。从上观察齐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公室卑削,六卿强盛;从下观察秦朝之所以灭亡,严刑苛法,是因为欲望太过无穷。现在郡守手中的权力,已经大到超过了晋国六卿;地域方圆几千里,不是普通街巷百姓的资本;甲兵器械,也不是原始的农具武器可比:为防止遭遇到万世不遇的变局,所以才不再因为避讳而闭口不言。”

黄其军作于2020年11月17日(古历庚子年十月初三)

(0)

相关推荐

  • 平津侯公孙弘:一个养猪专业户的逆袭人生

    文 / 子玉 老骥伏枥,世人有多少人在行将就木的年纪还对千里之外浮想联翩?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大器晚成,君不见姜尚满头银发而犹沙场点兵. 公孙弘在六十岁的年纪被以"贤良文学"的身份 ...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说明与解析] 本文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的合传,并附录了徐乐.严安的两篇奏疏.至于篇末的王元后的诏书和班固的赞语,皆为后人所加,非司马迁原文. 传中记述了平津侯公孙弘 ...

  • 平津侯主父列传(四)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 ...

  • 平津侯主父列传(二)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 ...

  • 平津侯主父列传(一)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 ...

  • 史記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一]字季.少時為薛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養後母孝謹. [一]索隱案:薛縣屬魯國,漢置菑川國,後割入齊也.正義表云菑川國,文帝分齊置,都 ...

  • 汉武帝宠臣主父偃,为何落得被灭三族的下场?早年读错了书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 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 ...

  • UC头条主父偃:提出推恩令助汉武帝开创盛世,却被汉武帝诛灭三族

    汉武帝能够开创盛世,让汉朝国力达到巅峰,和推恩令的颁布有很大的关系.推恩令表面上惠及诸侯王的所有后代,实际上旨在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让他们陷于内斗和分化.而想出这个天才方法的,正是主父偃. 点击加载图片 ...

  • 【远方】福建《小诗三首》作者·玉文侯 主播·云卷云舒

    作者: 主播: 小诗三首   一.蒹葭 等苍黑渐渐消退 等雪漫过群山 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 三春桃花和老干梅枝 便在季节最温情的角落 白了酝酿整整一季的煎熬 你若终于无视而过 满城飞花为季节而舞 星星点 ...

  • 湿热(毒)治疗的要点: 1.主方:三...

    湿热(毒)治疗的要点: 1.主方:三仁汤. 2.慎用温燥,如半夏,苍术,厚朴等,对湿有利,对热不利.正如吴鞠通所言:"徒祛湿则热愈炽". 3.慎用苦寒,如三黄.苦参,龙胆草等,对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