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麻黄利水消肿宜少量应用 杨承岐
麻黄,味辛、微苦,入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平喘利水。常用于咳嗽、哮喘、水肿等证,是治疗咳喘的常用药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麻黄在治疗水肿时,宜小剂量应用,不宜超过3克,否则不仅起不到利尿作用,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1980年春,我接治一浮肿半年的病人。患者在省二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因无力支付昂贵的透析费用和高昂的换肾手术费而回家治疗。起初我用五皮饮为基础化裁治疗月余而能维持,后来则没有疗效。诊见患者四肢浮肿如泥,诊脉一会儿寸口处即按下一个大坑,四肢不温,精神极度疲惫,恶心呕吐,水米艰进,小便一天几乎不到500毫升,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如绵,右尺部几乎摸不到脉搏。
此为肾阳衰微,膀胱气化无权之故。以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之法调治。
熟地10克,怀山药10克,黑附子10克,肉桂(后下)10克,菟丝子10克,车前子(布包)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服药3剂后,毫无疗效。我想可能久病体虚,机体免疫力低下之故。将原方加黄芪30克以补气利水,服药3剂,证无进退。又想麻黄可利水消肿,但副作用较大,经和家属商议,死马当活马医,又加麻黄10克,服药3剂,毫无寸功。真是一筹莫展,再无计可施。当时我和家属都认为病人大限已到,只好尽人事、由天命了。此时本村有一六旬老农来患者家中串门,此人虽不是医生,却略通医道,喜欢到患者家中凑热闹,出谋划策。他问我用麻黄了吗?我说用了。他问用了多少?我说用了3钱。他说不行,用量太大了,不能超过1钱,超过1钱不但起不了利尿作用,还会使药走汗经。我受其启发,想麻黄用至3钱确实是起到了发汗作用,和家属商量将麻黄改为3克一试。孰料服药当天,病人尿量即增加至约1000毫升。再用原方为基础加减化裁治疗一个多月,水肿都得到较好的控制。以后临床每遇有需用麻黄利尿的病人,用量皆不超过3克,有事半功倍之效。
曾治张某,男,60岁,农民。
患者于5天前因剧烈呕吐、大小便不通而到石家庄市某医院诊治,检查为急性尿毒症,不治出院。回家后即浑身浮肿,1984年8月12日求我诊治。诊见患者尿量减少,浑身浮肿,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头痛如劈,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数。
证属湿热内蕴,气机壅滞。拟破气通滞,利水消肿法调治。
黑丑6克,白丑6克,木通6克,车前子(布包)30克,扁蓄10克,茯苓15克,羌活10克,竹茹10克,大黄(后下)10克,甘草6克。
服药2剂,除大便好转外,其他证无进退。原方加麻黄3克,继服2剂,尿量增加,浮肿减轻。
又治耿某,女,32岁,农民。1986年5月13日初诊。
患者早晨起床后,头痛恶风,咽喉肿痛,眼睑微肿,有恶心感,以为伤风了,没在意。下午发现四肢都显浮肿,心里才着了急。忙找我诊治。诊见患者四肢浮肿,扁桃体Ⅱ度肿大,恶心呕吐,体温较高(38℃),腰部有叩击痛。舌淡,苔白,脉浮数。
此急性肾炎初期,拟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法调治。
麻黄3克,生石膏30克,白术10克,桑白皮15克,陈皮10克,茯苓皮12克,车前子(布包)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
服药4剂,浮肿消退,诸症消除。
按:张姓患者湿热内蕴,气机壅滞之象非常明显,应用破气通滞、利水消肿之法也可谓药证相符。为什么会效不如愿呢?原因是忽视了麻黄的利水消肿作用,这就和提壶倒水一样,倒水前没有揭掉上面的壶盖,水就不会出来的利索。在治疗耿姓患者时因已知道了提壶揭盖的道理,在方剂中加入了少量的具有宣肺利水作用的麻黄,故能应手而效。由此可证麻黄少量应用在利水消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