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过头看达芬奇17发布之前的很长时间里,达芬奇的一级调色工具一直处于一个吃老本的状态,已经明显脱节于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的脚步,也成为了众人诟病达芬奇的原因之一。
一级工具对于调色师有多重要自然不言而喻,毕竟谁也不想在起手第一步就是一个勉强及格甚至错误的开局。
说来话长,诸如Lift/Gamma/Gain,Offset/
Contrast/Log这些大家最熟悉的一级工具,其实已经是20多年前技术背景下的产物了,影视工业发展到2020年,从摄影师手里的摄影机到影像创作理念,调色师在后期对画面的干预程度,甚至终端的播放媒介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时间回到了1998年,Da Vinci 2K调色系统
用20年前的工具逻辑和思路来应对当下的调色创作,力不从心在所难免。
那么这些工具存在哪些问题呢?
- 工具响应结果与真实的物理光学变化/人眼视觉经验均有明显差距。
- 需要多个工具配合使用,步骤相对繁琐,很难一步到位。
- 精准控制程度低,高度依赖经验,新手和老鸟的操作结果很多时候差别明显。
下面列举的一些情况就很充分的印证了上述观点,很多朋友也一定能感同身受。
偏移工具(Offset)
但在实际操作中,偏移工具只能让某个亮度区间的层次处于合理的曝光位置,无法同时满足整个动态的合理分配,经常遇到的状况是某一亮度区间位置合适的同时带来了黑点和高光的明显偏移,必须再加上对比度(Contrast)和其他一级(Primary)或Log工具的辅助操作来进行更细致的调整。虽然有人将偏移工具看作是“近似”的曝光调整操作,但实际上它和真正的曝光调整结果相比相去甚远。
对比度工具(Contrast)
达芬奇默认的操作会在增加对比度时呈现S曲线形状变化。问题更多出在减小对比度的时候,最暗和最亮的层次部分会等比例向轴心收缩,同时随着对比度的增加或减弱,饱和度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操作的响应结果都不符合人眼对于通常对比度减弱的视觉经验。
饱和度(Saturation)
达芬奇的默认饱和度控制一直饱受调色师诟病,这是饱和度控制依赖RGB色彩模型的天然缺陷。当你增加饱和度时看上去亮度也跟着提升,也就是常说的饱和度过高带来的“荧光感”,减弱饱和度时看上去亮度也跟着降低,稍微超过一定限度,画面看起来了无生气,生硬和不自然。至于Lift/Gamma/Gain的操作,一是改变了画面内部的线性关系,二是层次分布的很难精准的控制,对于新手来说,三个亮度区间控制的幅度大小很多时候成了一种玄学。
那么在达芬奇17发布之后,可以说是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感觉在每个调色师心里油然而生,尤其是对于新手们来说,新的一级调色工具的出现,更是快速缩小了和老鸟在一级调色上的差距。
HDR调色工具,各位不要被这个名字给带偏了,以为这只是一个面向HLG/HDR10+/DolbyVision等HDR显示技术的专有工具,此“HDR”并不等于彼“HDR”。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是一个可以从容应对从SDR到HDR的全新一级调色工具。该工具直观上最大的变化似乎是将整个动态划分为六个明暗控制区域,远远超出了旧有的LIft/Gamma/Gain三个明暗分区,也难怪有吃瓜群众大呼以后工作量岂不又要翻倍增加,不过实际的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这个工具面板也包括了看似和以往雷同或相近的功能比如Global(全局)、Contrast(对比度)、Expousure(曝光)、Saturation(饱和度)等等,但这些看着貌似熟悉的工具名称背后的设计理念和色彩科学都已不可同日而语。换句话说,新的工具更符合物理光学变化和人眼的视觉经验,和调色师期望的结果更一致,操作简便且控制精准。
点击放大图片观看
HOMEBOY调色学院这一次继续由李文涛老师为大家带来达芬奇17新的反差工具HDR调色面板的深度解析。关于HDR工具的系列内容将计划推出多节课程,本节为课程的第一部分,时长为30分钟左右,通过深入浅出的实例,比较了旧有一级工具和新工具的差异,特别是深入分析了旧有工具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以及新工具的具体运作原理和对调色师操作思路和习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