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生命力的新闻传播学

刚刚去世的数学家吴文俊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数学上,所谓难的、美的,不见得是好的;所谓好的,也不见得就一定是重要的。我特别欣赏他的观点,也令我想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数学。真是一脉相承!我把这一观点移植到我们这个学科就是,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新闻传播学。然而,现状却令人不可颇为费解。

与当下新闻传播业陷入困境截然不同的一道风景,就是新闻传播学界风光旖旎,热闹非凡。大量的学术会议,海量的论文著作,竞相争夺和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但细看之下,大多数研究要么理论陈旧,要么追求极致,缺乏生命力的。日前,我拜读李金铨教授的一篇文章《传播研究的时空脉络》,文中他警示道“谨防落入过度专业化而划地自限的陷阱,以致异化为技术化、碎片化、孤岛化的窠臼。”我觉得他说很对。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作为讲评人我曾评阅过一位美国大学老师的论文,也如吴文俊所说他的研究很难很美,但并不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大概有那么两种主要原因:一是功力不够,我们新闻教育量增质降,只好博士补硕,硕士补本,致使我在今年的教育部委托的硕士论文评审中不得不下狠手。李金铨教授指出:不少年轻学生没有读过(别说读通)哈贝马斯,但大概觉得“公共领域”是动人的口号,所以在申请博士班时动不动就宣称要研究新媒体的“公共领域”。……有趣的是“哈贝马斯热”退潮以后,华人学界又转而追逐新的偶像了。二是利益使然,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逼迫下,是追求的数量而非质量,你想十年磨一剑?你想研究有生命力的大学问必定受累受穷。

然而,我并不觉得悲观,我相信凡事总是会有例外的,我相信还是有一些学者会在迈过专业化训练的门槛之后,会思考一些更重大的问题,会潜心做一些更有生命力的研究。鄙人不才也作出一些努力,斗胆拿出几篇拙作供大家批判,看看有没有一点生命的火花?

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意义经济

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

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

作为空间产品的电视节目

传统媒体的失效及社会化传播的兴起(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