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升格班辅导材料展示‖站立灵魂,直面人生 —材料作文“站立的灵魂”升格指导

站立灵魂,直面人生

——材料作文“站立的灵魂”升格指导

一文题呈现:

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弯曲着的灵魂看自己时只能顾影自怜,自怨自艾,而站立的灵魂却可以直面自身,直面自己走过的道路,包括直面自己的黑暗面。一刘再复(当代著名人文学者)

二问题作文:
站立灵魂
作文点评:

这篇文章能够正确理解材料,进而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有条不紊地展开事实事理分析论证,不过在一些细节方面做得不够,严重影响得分,得分在二类卷下。

升格建议:

1:修改文章的题目,让那题目能够统帅文章内容。

2:倒数第二节和上文之间增加衔接自然的过渡句。

3:修改文章的结尾,使得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审题指导和问题呈现:

本次作文属话语类材料作文,材料具有哲理思辨意味,突出强调的是“站立的灵魂”,喻指独立、有尊严的人生姿态。

审题应抓住“弯曲”、  “站立”、  “灵魂”、  “直面”几个关键词。我们认为,如以“灵魂(精神、人格)应保持站立的姿态”为观点为最佳立意:若有同学将题目中的“黑暗面”理解成人生中不见光日的苦难岁月,是可以的,可以以“苦难中保持尊严”为观点构思成文。其他合理的立意还有:  “精神贵族”就能直面人生的风雨侵袭,精神坚守让个体更有力量(更自信)。考虑到材料的后半句多次提到“直面”,  “站立”与“直面”其实是有关联的,题目中“就可以”三个字明确了“站立”是“直面”前提的逻辑关系,因此写“直面人生”  “不逃避黑暗面”等也被认可。

有同学把“弯曲”和“站立”的姿态与—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联系起来,自我肯定的容易站立起来,  自我否定的人就会弯曲、低头、畏缩,提炼出“认识你自己”的观点,这与原题虽有关联,但不是题目本身的中心意思;还有同学由“黑暗面”想到‘忍耐”、  “坚强”,虽有关联,但不是材料的主导意思,我们认为这样的立意都应降次评分,至于谈“希望”、“乐观”、  “三省吾身”的应视作偏题。

此次作文整体感觉良好,审题总体上方向正确,文章结构完备,语言通畅,书面整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核心概念缺少自己的诠释。比如不少文章通篇用“灵魂站立”贯穿,而具体所指,如何表现等缺少具体的展开。灵魂的“弯曲与“站立”只是比喻,考生应该就“什么是站立与弯曲”提出自己的思考。

2.观点提炼不够明确且缺少个性表述,有些学生的文章就是把材料简单扩充, 不能提炼出理想的看法。

3.不少议论文缺少段落间的逻辑关联,或者仅仅是并列关系。  “三段论”式的文章也频频得见。

4.堆砌论据的情况较普遍,不少学生每一个议沦段落都用名言或事例导引,不能在精彩的说理中以例证起到有力佐证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5.基本没发现好的记叙文,大多数记叙文有编造嫌疑和低幼化倾向,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四、素材运用:

1、陈寅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纵览陈寅悟先生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们不仅仅折服于他敦厚的学识、丰富的思想,更为他身上所具有的坚韧的骨气而感动。

他曾言: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秦等都风雨无阻地来听课。盛名之下,他却朴素厚实,谦和而又自信,真诚而不伪饰,表现出了让人十分敬佩的学者本色。然而,命运对待陈寅恪又是极其刻薄,他的一生颠沛多难,他壮年失明,暮年膑足,文革中因不肯就辱又多遭摧折,对一般人而言,这样的打击真是生不如死了,然而,陈寅恪却充满韧性地活了下来,并且没有停止自己的学术研究,没有停止自己“以诗纪年”的精神漫游,他完全沉浸在一个更为崇高壮美的艺术世界与思辨世界里。高扬“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并在中国思想史上最黑暗的年代能坚持这一原则,乃是大师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2.谢有顺《史铁生:一个尊重灵魂的作家》  (节选---有删改)

他这样一个通达、智慧的人,早已了悟生死,对于死亡这“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何时来,是以什么方式来,其实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示出了

他的灿烂人格。无论他敏锐、深邃的文字,还是他宁静、宽厚的为人,都在述说一个人如何才能有尊严地活着,并如何把自己带到一个高度。

这个高度,是史铁生用文字建构起来的,也是他那种有精神体量的’生存所抵达的地方。无论小说,还是散文,他总是持续地在思索人的存在如何才能获得意义的确认。他害怕自,己走失,他正视自己的迷茫,并不断地向时间发问。

许多人活着是关心结果,而史铁生看重的是过程。他认为,对付绝境的唯一办法就是重视过程。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当我看到许多人在烛光追思会中举着史铁生的照片时,我强烈地觉得,肉身的寂灭,不过是一个影儿,灵魂的存在如此真实,它确定是在以别的方式延续着。

灵魂的事,对于别的作家而言,或许是一种虚妄,但对史铁生,就不过是他自身的经验而已。因着长年困守于轮椅,空间的延展极度受限,他只能向内心迸发,  向时间索要生命的意义。写作是为了找路,救赎之路,通往内心之路,  但在前行的路上,他又不是只重虚无和玄思,直奔彼岸,而是时刻意识到有一个沉重的肉身,看见此岸的残缺、  肉身的苦难,正视人的有限性,才能默想无限和永远。

五高考试题链接:

201 1年上海卷的作文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并能使文章站在更高的人文或哲学高度思考,关注生命,关注人生。

【原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  “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材料中的“一切”,其指向是开放性的;“会过去”与“不会过去”是辩证的,变与不变,和谐统一。可以过去的:人生的痛苦、心灵的创伤、一段不如意齣生活境遇;不会过去的:能够影响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思想文明,优秀的精神品质,铸就的辉煌事业气充满人性的温情。本文可从个人角度思考,也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从人与自然发展的角度思考。

六写作的问题和写法建议:

1。不能理解“灵魂站立”的意义,写成自信、勇敢或坚持等过于宽泛的概念。建议在解读关键词方面继续加强训练。

2.例证不典型,不能分析人物灵魂如何保持直立姿态,只是简单地贴上“灵魂直立”的标签,建议在点评、阐发事实论据方面进行片段训练。

3 把“直面人生”理解成“坦然面对”、“平视生活”,“直面”还是强调“不回避”的人生态度,与“苟且”、  ,“蜷曲”的人生姿态相对立,其精神实质恰恰与“站立”是相通的。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陈寅恪、沈从文、闻一多等有风骨的知识分子都是“灵魂”站立的典型代表,本文适合选点立意,避免泛论甚至谬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