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生作文评点升格:物质与精神一起脱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2、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3、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4、党的十九大执行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5、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初稿:
【点评:原题的共同歧义】
(原文)“脱贫”,是近些年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这种“贫”,既指物质,也指精神。
(修改文)“脱贫”,是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奔向全面小康所追求的富裕目标。这种“贫”,既指物质,也指精神。
【点评:从政治角度引出论点】
(原文)《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和华歆曾共同除草,华歆看到地上有片金,立即拾起。而管宁却视其为瓦片泥土,不为所动。他们也曾同坐在一张席子上看书,华歆见门口经过一穿着礼服,坐着有围棚之车的人,就立刻放下书去观看,而管宁则心无旁骛,认真读书。由此可见,华歆追求的是物质生活上的“脱贫”,而管宁注重的则是精神层面上的富足。
(修改文)《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和华歆曾共同除草,华歆看到地上有片金,立即拾起。而管宁却视其与瓦片泥土一般,不为所动。他们也曾同坐在一张席子上看书,华歆见门口经过一穿着礼服,坐着有围棚之车的人,就立刻放下书去观看,而管宁则心无旁骛,认真读书。由此可见,华歆向往的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而管宁注重的则是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点评:举例论证,古人有不同追求者】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