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的中国”,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位专家这样说……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世界对中国也有新的期待”
12月10—11日,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的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是中共十九大闭幕后在中国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中国学及汉学专家参加了论坛活动。
说到这里,有人就要说了,“中国学”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有点儿陌生啊。
其实,并不是这样。广义的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研究中国的一切学问,包括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汉学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狭义的中国学是指国外对中国的一切研究。咱们平时说的中国学一般是狭义上的概念,也就是老外如何看待和研究中国。
随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来自五大洲的中国学专家们更是为帮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感知中国、解读中国做了大量工作。
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那么,外国专家们如何解读新时代的中国呢?
以下是小百通为大家整理的论坛现场的精彩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陆克文
澳大利亚前总理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
35年前,我刚来中国,那个时候关注中国党代会的外国人只有学者和外交官而已,而如今的中共十九大几乎汇聚了所有人的关注。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中国(以和平方式)崛起了。
根据PPP(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根据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在未来十年也很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经济体。
中国的外交政策表现出了奋发有为、有所作为的特点。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新的国际格局、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很多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都有论述。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发展,也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正在成为一个强国,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国正在复兴。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世界对中国也有新的期待,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国的世界观。
尼哈尔·罗德里格
斯里兰卡外交部前部长助理、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
大家知道,现在美国的所有政策几乎都以美国为先,但我们看到中国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中国争取的是在世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共赢”发展。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量非常可观。过去五年,中国对全世界的经济贡献达到了30%,而斯里兰卡在与中国的关系发展中也是受益颇多。
中国过去的经济成长方式非常成功,如今,中国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还要关注创新发展。创新型的发展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找到新的发展之路的中国将会影响整个世界。
罗曼诺夫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中国的新思想非常重要,中国的发展方案为世界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在讨论中提到了新时代、新思想、新蓝图这些概念,但从中国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甚至可以多强调一点新挑战和新责任,尤其是对海外学者们更是如此。
中国希望把自己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但国外的很多人一看到“强”字,就开始担心——他们觉得中国站起来了没事,富起来了不要紧,但强起来了就太可怕了。
越害怕越不理解,越不理解越害怕。因为不理解,很容易陷入到自己的陷阱中去。这是最不理想的思路,也是我们需要避免的思路。
得出全面的、客观的关于中国的理解是国外学者的责任。理解新中国,理解中国的新时代,一定需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史,不了解历史,就无法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
罗思义
英国伦敦经济政策计划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帮助其成为人类史上经济增速最快,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让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理论是正确的,而且比西方任何的经济理论都要先进。如今,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促使世界研究中国经济,因而在国外中国经济研究从小众专业转变为重要而流行的专业,同样的现象也将逐步出现在其他领域。
马吉特·莫尔娜
经合组织(OECD)中国研究首席经济学家
到2050年,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会与现今的世界经济强国比肩。中国的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增长数量的发展,而是更多关注增长的质量。平衡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词。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转型,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将会逐步变成用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这种发展方式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并且城市化发展将会大大拉动内需的发展。比如,如果再有一亿人口进入城市,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那么他们将会大大地拉动内需发展,其经济贡献率甚至会达到11%。
撰稿 / 张晶
发自上海
图片 / 网络
制作 / 徐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