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原理和规律中的“人情世故”
题记:此文为我2014年的文章。文章的起源,一方面来自自己的教学积累与思考,另一方面来源于山东省教研室在青岛举行的一次会议。下面谈一下与此文有关的一个故事:去年夏天,我去北京参加一个为期一周的业务活动,与我住在同一房间的是上海的一位姓郭的地理老师。会议期间有一天自由活动。这一天,我去拜访了一个亲戚,而郭老师与他一位朋友去了书店。郭老师从书店回来后,马上找到我说:钱老师,把您编的书送我一本如何,书店只剩一本,让人买走了!我纳闷,什么书?我没编过什么书呀!什么书跑到北京的书店来了?郭老师看我惊讶的表情,接着说:钱老师您太小气了,不就是一本书吗?!后来我才知道,郭老师所说的这本书是——如下图
此书中,选了我一篇文章如下图
而且注明了出处,如下图
到现在我也没明白,他们这样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选用我的文章,算不算侵权~~~真期待,哪天他们良心发现,分我一点稿费什么,多好!也希望有读者替我鸣不平,让他们给我点补偿什么,然后我请大家吃饭,多好~~~~先谢谢大家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自己总结的东西,得到大家的认可并服务于大众生活,总体感觉还是比较惬意的!
再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地理原理和规律中的“人情世故”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钱大伟 邮编266108
手机:18661818332
地理学习,有许多繁杂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让很多同学颇感头痛。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赋予特定的“人情味”——仿佛它们也懂得“人情世故”一般,教学效果非常理想。现偶举几例,以飨读者。
一、 聪明灵活的“等温线”
在等温分布与延伸的基本规律中,海陆相交的地方,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陆地等温线相对于海洋等温线将发生弯曲变化,其变化的规律如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在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则相反。如下图所示的区域处在夏季。
对于这个规律,好多学生总是不理解,运用时经常与答案相反。针对这种现象,我赋予等温线以“灵性”,告诉学生:陆地等温线灵活善变——“热的时候向冷靠,冷的时候向热倒”。这句话是根据季节(冷——冬季、热——夏季)来判定陆地等温线弯曲方向,反之也可根据陆地等温线弯曲方向(向冷靠——向高纬靠,还是向热倒——向低纬倒)来判断季节。比如在上图中,根据陆地等温线向冷的地方弯曲,可判定此时为热的时候——北半球夏季。
根据这个规律,判断此类问题,既快又准,非常灵验。
例1:右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解析:把题干“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可知此为南半球等温线,又陆地E处等温线向冷(高纬)的方向弯曲,可判知此时陆地E应为热的时候,南半球热的时候应为七月份,所以此题答案为C。
同样,等温线的这个规律——“热的时候向冷靠,冷的时候向热倒”,在海洋等温线发生弯曲时,也可以判断寒暖流。
例2:下图为某海域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数值上甲<乙<丙,要求判断洋流L的性质
解析:据题干“数值上甲<乙<丙”可知此为北半球某海域,由此可推知洋流L处的等温线向高纬——向冷的地方弯曲,说明该处“受热”,应为暖流。
答案:L为北半球的暖流
二、气候有“守规矩”和“不守规矩”之分
气候分布规律,是我们高中地理学习的又一个难点和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气候分布的基本模式图。如下: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学习气候类型的实际分布图。
两图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实际的气候分布图,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有的气候分布很守规矩。
如赤道穿过的的热带雨林气候、回归线穿过的热带沙漠气候、亚洲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等,与气候分布模式图中的分布几近一致,非常守规矩。
2、有的气候分布不太守规矩。
如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不但南北更替而且南北延伸,就显得不太守规矩。
3、有的气候分布太不守规矩。
如东非高原赤道穿过的热带草原气候、欧洲北极圈内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在历年高考中,对气候的考查角度,除了气候类型、特征与分布外,气候成因分析则是重中之重。对气候成因的分析,我们在刚才三类气候划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等五大要素,其中纬度和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主因,另外三个是辅因。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分布很守规矩的气候类型,其成因只有两个主因——纬度和大气环流;分布太不守规矩的气候类型,其成因只有三个辅因——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分布不太守规矩的气候类型,其成因既有主因也有辅因。其具体关联图如下:
下面站在“法官”的角度,我们对那些分布太不守规矩和不太守规矩的气候进行审判,让其“坦白”:是哪些因素“诱惑”它们,使其不守规矩的——进而争取人类的理解。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诱因”:①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②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③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了丰富的地形雨。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诱因”: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诱因”: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
“诱因”: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
(5)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到北极圈以北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到北极圈以北。
“诱因”: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向北延伸到很远,其增温增湿作用,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到北极圈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