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乡土文化】挖掘传统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广元市利州区地方志办献智献力乡村振兴
本文刊于《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
中华文化千年传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连绵不断的乡土文化传承。挖掘和发展乡土文化,是必要和必须之举。站在新时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强调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广元市利州区(图片来源: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网)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利州区地方志办紧紧围绕全区乡村振兴工作,聚焦“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总要求,提高站位、解放思想、主动介入、积极服务、协作推进,联合区农工委、文广新局等部门和金洞、白朝等乡镇,深入、系统、协同挖掘辖区传统乡土文化。通过资源共享、共用、共建,推动乡土文化回归、农耕文化优秀菁华传承,通过展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厚植乡村文明底色,凝聚群众精神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是传统文化发展的载体,是乡土文化繁衍的广阔舞台,留住乡愁、振兴乡村,就是留住传统文化的根。区地方志办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文化部门职责,积极整合现有相关资源,收集整理全区年鉴、乡村简介、传统村落、景区景点、传统习俗、地名故事等相关资料,主动联系全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单位,推动资源共享,并提出编制建议,推动乡村振兴注重文化振兴,乡村发展展现乡土文化特色魅力。积极配合编制《广元市利州区四古保护规划(2018—2022 年)》,收集挖掘辖区3 乡6 镇5 个涉农街道范围内遗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古镇、古村、古民居、古树名木”。整理自先秦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商贸驿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三线建设重要基地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三堆镇,明清老街、魁星楼、宝珠寺、三线建设821工业遗址等资料;展现了形成于明代与清代之间金洞乡清河村、荣山镇宋坪村、大石镇高坡村等9处市、区级古村落典型的川北民居土木结构建筑特色;发现宝轮镇苍溪村李家大院、赤化镇清江村3 组曹氏祠堂暨红军医院、三堆镇井田村王氏祠堂等5处古民居,其中4 处为市级历史建筑乡土建筑。同时,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中,积极挖掘乡土文物资源、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资源、农村“知客”、新乡贤等文化要素,积极以文化引导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龙潭山地农业公园(图片来源: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网)
围绕全区乡村振兴,积极转变工作方式,由单打独斗变为联合作战,变简单的记录者为积极的参与者,多次对接区文广新、农业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街道),推动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挖掘利州特色文化。挖掘打造“女皇武则天故里”文化品牌,相继推动建成女皇文化产业园、汤山女皇温泉度假区,正加速推进大唐女儿村建设。挖掘打造“红军精神”文化品牌,推动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园建设。挖掘打造“生态利州”文化品牌,积极推动天曌山森林康养旅游区、月坝高山湿地特色小镇、芳香南山AAAA级旅游景区等建设,全区“一乡一品”文化品牌体系基本成形。挖掘乡土文化,切实保护和管理辖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乡土文化资源,已完成观音岩石窟、三堆魁星楼等国家级文物保护,申报“云峰剪纸”为市级非遗名录,推动保护乡土文物资源,延续乡村历史文脉。
荣山小火车(图片来源: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网)
“活着的历史是文化,死去的文化是历史”。要让乡土文化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就是要乡土文化“实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在部门协作下,将散落的文化资源集中,形成“山、河、村、田”浑然一体的传统村落,“形、质、繁、简”相得益彰的民居建筑,“大、小、宽、窄”相映成趣的院落风貌,“纯、朴、勤、实”相互交融的民风民俗等。同时,解放思想,建立载体,让这些文化资源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运用起来。建立宝轮船灯队、三堆唢呐队、赤化牛灯队、金洞鱼灯队等地方特色文艺队伍20支,在脱贫攻坚、扶志扶能、产业发展、培育乡风等方面开展服务,助力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动“白花石刻”“云峰剪纸”“渔河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出文创旅游商品,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云峰剪纸 渔河刺绣
乡村舞台广阔无限,乡土文化魅力无穷。在利州这片广阔的乡村文化空间内,还需要继续挖掘和传承更多乡土文化。利州区地方志办将进一步挖掘地情资源,从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编制、文案创意到具体实施上,主动服务,出谋划策,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利州乡村更重传承、更显特色、更具乡愁、更聚力量、更富乡味。
天曌山(图片来源: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网)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1期,总第221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广元市利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