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战斗力有多强?装备水平远胜清军,清朝将领:像岳家军在世

文/商学野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被迫打开国门,列强纷至沓来,都想在中国分一块蛋糕。而就在这个强敌环伺的时期,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曾席卷整个南方,差点将腐朽的清朝送进坟墓,这就是著名的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1851年,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才宣告失败。后人对这场起义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它沉重地打击了清军,让汉族地主团练崛起,清政府再也不能辖制南方大员,在军权旁落后慢性死亡。

清朝时期的起义也不少,清初有三藩之乱,后来还有金川之乱和川楚教乱,但是它们都没能像太平天国这样轰轰烈烈,让清朝伤筋动骨。究其根本,太平军夸张的战斗力是主要原因。查看太平军的战史,它从起义开始转战南方五省,到最后定都天京,几万太平军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论攻城还是野战清军都一触即溃。

太平军的战斗力被清军敬畏,在早期永安州之战中,太平军7000人曾大战清军4万人。史书记载太平军"视死如归,赤身扑敌",让清军将领周天爵感叹遇到了"岳家军",他说:"憾山易,憾难,不意翅此。"

太平军作为一支农民起义军,能将清朝正规军压着打,其原因除了太平军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之外,他们的武器装备也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一、高瞻远瞩的农民军

1851年,太平军在广西的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参加起义的几乎全是"拜上帝会"信徒,洪秀全和冯云山是核心领导。

在金田起义前两年,广西已经发生多次天地会起义,清军疲于应付,这让洪秀全信心大增。拜上帝会高层冯云山、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已经在偷偷谋划起义,变卖家产招兵买马。1850年7月,拜上帝会就已经在紫荆山区秘密打造武器,尤其是火器。

当时的紫荆山区是矿区,铁匠铺很多,这些穷苦的铁匠和矿工大多是拜上帝会教徒。他们在白天卖一些农具以及厨具掩人耳目,到了晚上就加班加点打造武器。

拜上帝会的兵工厂主要制造冷兵器,但是也注重火器的产量。当时两广地区仿制火器蔚然成风,紫荆山区的铁匠能制造抬枪,石达开在白沙墟的兵工厂还能制造小口径火炮。

太平军初期的火器主要有抬枪、土炮、火球弹、母子炮、五子炮等等,虽然不算先进,但是对阵装备简陋的清朝绿营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时广西清军装备简陋,依然是大刀长矛为主,结果在1851年面对太平军时一败涂地。

与此同时,太平军的战斗力之强,也跟它严密的军事组织密切相关,它在内部分为东、南、西、北四王军,以及天王军,士兵制服、旗号、腰牌都不相同,以颜色区分,非常像清代的八旗兵。

太平军在起义后依照《周礼》对军队进行了改编,将1万人从上至下分为军、师、旅、卒、两、伍。

太平军5人为一伍,有一个伍长带领;

5个伍25人为一两,设置一个司马;

四个两100人为一卒。

5个卒500多人组成一旅,5个旅组成一师,5个师为一军。

太平军的一"伍"之中有十支枪,抬枪和鸟枪各一半,而且每个士兵都会携带火药,随时补充火器使用。

二、沿途缴获,越战越勇

太平军起义后用摧枯拉朽的攻势席卷广西,清军望风而逃,丢下大量的军械和辎重,都被起义军利用。军队打仗后勤是关键,而太平军每到一个地方还会打土豪抢财主,将其家产充入"圣库",补充大军所用,所以太平军一路越打越富裕,不断招兵买马扩大队伍。

比如在湖南岳州,此战中太平军虽然最后败退,但缴获了清军大炮280多门,还有大量水师船只,让太平军火力大大增强。岳州之战后太平军北上南京,用水师和火炮为前锋,前后4个月就打下了长江沿岸各大城市。

长江沿岸的城市大多有江防工事,工事中都有大炮。但是清军疏于训练,军心涣散,像镇江、吴城、青浦等地清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在战斗里一触即溃。

吴城之战中,太平军缴获各种火炮700余门,在这一战后太平军战斗力开始超过清军。晚清名将向荣在奏报中称:“安徽江宁镇扬三府,火器尽为贼有,我兵每次接战,贼中枪炮如雨。”

火器充足的太平军在江南地区击溃清军,攻克南京后,太平天国的西征和北伐都取得不错的战果。而定都南京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在定都南京之前,清军对太平军围追堵截,太平军只能流动作战,无法开办兵工厂。而定都南京之后,太平军开办工厂,招聘技师,自己生产火器。

东王杨秀清在江南一带的占领区开厂,到处搜罗工匠和原材料,以制造火器为先。他在天京设置了"典炮衙门"管理火器制造,江南著名的兵工厂有安庆船炮厂、湖口火药局、武昌铸炮局等等。这些工厂各司其职,有的专门配制火药,有的造水师战船,有的铸炮以及制造弹药。

这时候,无论清军还是太平军,枪械多是抬枪、鸟枪,火炮都是传统的"铸炮"、"五子炮",只有清军有少量的西式"滑膛炮"。

三、洋枪洋炮才是王道

就在清军和太平军打得不可开交时,旁边的洋人其实也关注着这场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已经开放了国门,通商口岸到处是洋人的商船和洋行,各式西洋武器非常吸引当时的中国人。虽然这时候的火枪还是前膛装填的,但洋枪打得准又耐用,这是当时清朝上下公认的。在洋枪的额诱惑下,清军以淮军为先,开始全面换装洋枪。

在太平天国后期,西方的先进兵器成为决定胜负的重点,而太平军在这方面渐渐落后于清军。淮军领袖李鸿章是个洋务派,他在上海大规模采购洋枪洋炮,还跟洋人合作创办"洋枪队",让淮军在火力上超过了太平军。

这时候,太平军占领着江南地区,跟洋人交流很方便,太平天国也从上海等地请了洋人工匠督造武器,制造的枪炮非常精良。除此以外,太平军还跟买办商人合作,远赴香港、新加坡采买军火,曾一次购买火炮上百门,洋枪上千支。

但是太平天国毕竟是农民起义军,在资金上没有清政府那么雄厚。太平天国难以在自己的辖区收税,它购买武器的金银大多来自各地的抄家所得,最后只会越用越少。加上清军步步紧逼,各地的兵工厂被破坏,所以到了战争后期,太平军的武器开始走上下坡路。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13年,其中很长时间内清军和太平军都是相持阶段,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这种平衡。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签订。英法为首的西方得到800万两白银赔款,以及十个新的通商口岸,清政府还允许两国在中国自由买卖鸦片。

这时起,清政府沦为了西方的获利工具,英法列强认为保护大清的统治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开始彻底倒向清军。英法不仅出售先进的来福枪给清军,而且还派人帮助训练清军,甚至直接派兵参战。淮军中有"洋枪队"助阵,楚军则有法国人的"常捷军",这些雇佣军战斗力强悍,让太平军吃了不少苦头。

洋人的加入导致战场局势每况愈下,太平天国本来还想拉拢洋人,但是到了1860年,忠王李秀成和干王洪仁玕已经无法召见英法的公使,英法两国彻底和太平天国决裂。在李秀成和洋枪队大战之后,英法联军直接调动军舰炮轰太平军,李秀成大怒,一度下令全军"见洋人但杀无妨"。

四、强弩之末,焉有不败之理

在1864年太平天国灭亡时,清军大量购进前膛枪,这其中主要是英国的马枪,还有江南制造总局的仿制"林敏顿"枪。这些武器精度高又耐用,在阵地战中杀伤力很大。

相比之下,太平军的进口前膛枪有限,多是前些年海外购买的,兵工厂自造的枪炮多是"抬枪"和"鸟枪",在射程和耐用度上均逊色于清军。所以尽管太平军人数是湘军数倍,但是战斗力不能跟鼎盛时期同日而语。以前太平军几万人能破清军十几万,现在则是李秀成20多万人打不下湘军几万人。

除此以外,太平军走到末路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兵员素质太差。

根据《李秀成自述》描述,北伐失败,天京变乱,石达开出走,这几件事让太平军精锐老兵损失殆尽。太平天国新招募的江南士兵虽然不少,但是这些士兵信仰不坚定,缺乏斗志,而且战事紧急根本没时间训练,跟那些广西打出来的"老长毛"有天壤之别。

兵源太差再加上火器劣势,就算有李秀成、陈玉成这样耀眼的名将坐镇,太平天国也回天乏术了。

可以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军虽然有一时的优势,但它的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参考资料:

1、《论清政府对太平军外购武器的稽查》,曾志文

2、《太平军武器装备初探》,张英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