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之情节概括、作用》讲义和课堂作业
学员姓名年 级高三辅导科目语文教学课题小说之情节概括、作用教学目标1、务实基础,为阅读打下基础;2、分析标题作用、赏析语言、段落作用,掌握技巧。教学重难点1、分析标题作用、赏析语言、段落作用,掌握技巧;2、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感悟能力。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优□ 良□ 中□ 差□建 议:教学内容课堂收获一、课内巩固1.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2.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3.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4.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5.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琐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6.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7.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8.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9.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10.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11.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12.高屋建瓴(línɡ):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13.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14.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15.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二、阅读赏析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的概括解题思路| 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阅读时先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思路二: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思路三: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 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较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u 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 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何 事”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 某人做了 什么事” 的格式加以概括,当文本故事较复杂、关涉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情节的作用解题思路小说中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 情节本身的作用:1、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故事性,有趣味性。2、设置悬念,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埋下伏笔、作铺垫。3、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与前面的某个情节相照应。| 对环境的作用:交代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对人物的作用: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对主旨的作用:表现了/反映了什么主题u 分部位记忆| 小说开头常见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心情等(引出某个人物的出场);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④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张本)。| 小说中间情节常见作用:①前后照应、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③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④贯穿全文的线索| 小说结尾的作用:①照应标题或开头②总结全文③点明题旨④含蓄蕴藉、引人深思补充:小说结尾的类型及好处①出人意料的结局的好处:A、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揭示深化主题。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的好处A、从表现人物上看,能更好的塑造人物性格。(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死了,突显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B、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的好处:A、从表达效果看,喜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B、从能给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志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C、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④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情节的手法解题思路首先明确文中运用的技巧、手法。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什么技巧,写了什么内容。再次分析技巧的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在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布局谋篇方面起到了什么效果。| 叙述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2)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对话,便于抒情, 显得亲切感人。(3)第三人称:(“他”、“他们”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叙述方式及效果1.顺叙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2.倒叙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3.插叙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4.补叙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5.平叙作用: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 ,有条不紊。| 描写方式:(这个在人物形象中已述)1.正面:包括外貌、心理、行动等。2. 侧面:环境、人物之间关系。| 修辞手法: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情感;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情感,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加强语气,表达鲜明;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构思技巧:抑扬结合: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托物言志、象征: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丰富文章的内涵,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将抽象事理表现的具体实在,避免空泛,使文章有血有肉。伏笔铺垫:内容完整,真实可信,构思精巧,耐人寻味。意外:异峰突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悬念:造成悬念,引人注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增加文章的波澜起伏。巧合:内容集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物性格更鲜明。映衬对比:突出表现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主旨。情节的探究解题思路| 考虑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小说的情节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探究那一部分,往往是情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往往是在情节转变过程中完成的,我们可在情节的安排中去探究对人物的作用。| 思考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作者往往通过情节安排来深化主题,寄寓自己的情感。| 思考情节的安排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例题精讲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1)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2)“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3)“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枪。”(4)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5)“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6)几乎和我一般高的**,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7)“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8)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9)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本初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是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他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10)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11)“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12)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13)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哪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14)快点, 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15)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16)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巾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17)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18)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19)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20)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利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21)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打的,看来没有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问题: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三、练习巩固(一)基础训练1. 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 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2) 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 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3) 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A. 濡染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 B. 浸润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C. 浸润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 D. 濡染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2.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画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物体形象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① 形体气势的开合 ② 点线的交错 ③ 明暗虚实的互映 ④ 笔墨的浓淡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①③3.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3分)( )①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 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3分)( )A. 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来源:Z+xx+k.Com]C.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D. 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 “‘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5. 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甲:这些树枝能活吗? 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B. 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 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C. 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 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D. 甲:前人多栽树。 乙:后人好乘凉。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______。”(《论语·颜渊》)(2)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4) 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5) 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6)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7) 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8) 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二)阅读赏析马蹄铁 朱雅娟听到马蹄的声音,小铁匠的嘴角就会微微上扬。不用说,生意到了。小铁匠没有停手里的活儿,该打铁打铁,该淬火淬火。甚至也不正眼瞧那牵马的人,只让炉火把自己的脸庞映得更加火红。小铁匠是个女人。但人们从来没有把她当女人看,连她自己也是。满脸的炭灰,头上顶着青毡帽,常年穿同一色青灰袄子、青灰裤子,袄子上尽是火星溅到烧破的星星点点,腰里再束一根麻绳儿。抡起锤子打铁,干净利落,甚至有一点儿孔武有力的味道。这样的女人,应该不是女人。“左前掌早就应该换了,后右蹄再过一个月来换吧。”小铁匠粗着喉咙说。“嘿,瞧都不瞧,这都知道!”“从马蹄声就能听出来的。”为了掩饰自己那点儿小骄傲,小铁匠特意加了一个“的”字,显得既自信又谦虚。语气也是火候,跟打铁一样。掌握好火候,才能打出上好的铁器来,尤其是这看似不起眼的马蹄铁。马蹄铁也叫马掌,月牙形的,钉在马啊驴啊骡子的蹄子上,既可以保护蹄子不被磨损,又可以防止蹄子打滑,作用可大哩。小铁匠钉马掌的技术也很娴熟,那些硬蹄牲口在小铁匠的身边格外驯服。这时候,小铁匠就是一个温柔的小女人,仔细认真地用小铲刀铲平蹄子上的角质层,按照蹄子大小选好马掌,用倒钉把马掌钉牢。小铁匠手艺好,收费也便宜,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她钉马掌。大雪片子纷飞的冬日,来了几个外地的骡马贩子,他们每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后的脚夫牵着的马背上都捆着一个个衣衫褴褛的瘦小姑娘,有一二十个。为首的汉子似乎一点儿都不怕冷,敞开胸膛,骑着马站在铁匠铺门口吆喝:“打铁的,拿几个小爬爬来坐。”小铁匠眼神闪躲,急忙拿出几个小板凳。汉子打了个口哨,笑道:“没想到北方这边也有人听得懂我们江淮官话。”接着吩咐小铁匠给其中的几匹马钉上马掌。小铁匠勉强笑笑,偷眼瞧瞧那些小姑娘。汉子又笑:“炮崽子,你也觉得这些‘瘦马’漂亮?再过几年来扬州找我,我保管给你留一匹养得风情万种的小母马。”身后一阵爆笑,小铁匠强忍着恶心,认真地钉马掌。不用说,这些人不光是骡马贩子,还是人贩子。其中一个人贩子上下打量着小铁匠,忽然说:“这个打铁的是个雌儿。”“女人?”汉子来了兴趣,围着小铁匠转了几圈,“打铁的,给爷转个脸,出个声。”小铁匠低了头,手上的活计却没有停。有贩子叫道:“大哥别做亏本的生意,这打铁的女人脚比我的都大,是最次的货色了。”周围又是一阵哄笑。钉完马掌,小铁匠瞧了瞧汉子骑的马,说:“大爷的这匹马马掌有些松了,换换才好。”汉子道:“才换了个把月,换什么换。”小铁匠说:“大爷的这匹马喜欢蹬后蹄,大爷又长得魁梧,马掌受力太多马钉就松了,走起路来马蹄声就不利落。”说着,牵着马走了几步。汉子笑道:“又想多挣爷的钱。好吧,看你手艺不错,给爷换换。”其余几个贩子起哄:“大哥的马换马掌,小弟的就不给换了?”小铁匠笑了,笑声脆生生的。“各位爷不用换了,前面的青泥岭只有下雨路才滑。”汉子听了, 捏了小铁匠的脸蛋一下:“乖乖隆地咚,会拉生意啊,给爷故意说反话。下了雪,不是比下雨更滑?我们还要忙着赶路,马掌全给我换了。”小铁匠这次换马掌更用心了,挑马掌、拣铁钉十二分仔细。好容易换完马掌,已是正午时分。汉子摔给小铁匠几个铜子儿,翻身上马,一声口哨之后,马和人走得干干净净。小铁匠站在门口,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掩盖了整个集市。次日天晴,传来一个骇人的消息,一群从扬州来的骡马贩子在青泥岭马失前蹄,为首的几个骡马贩子滚下了山崖。而那些低价买来的小姑娘们趁乱纷纷逃走。官府的人来捉小铁匠,却见铺子的门大开着,小铁匠已不见了踪影。“在马掌上做手脚,还能够把马匹走路的时间估摸准,这个小铁匠真不简单!”大伙儿说。(节选自《传奇·传记文学》2018年第1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写到小铁匠的“笑”,有生意来了的欣喜,有礼貌式的回应,有轻蔑的嘲讽。B.文中先说小铁匠是女人,又说她应该不是女人,后说她是温柔的小女人,文曲而意丰。C.小说注重前后照应,如前文写小铁匠“掌握好火候”,后文写“把马匹走路的时间估摸准”。D.“马蹄铁”是线索,而且它“看似不起眼”“作用可大哩”,突出了小物件有大作为的主题。2.有句名言:“打铁还需自身硬。”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小铁匠的“自身硬”的。3.作者朱雅娟携本文《马蹄铁》在内的十篇小说角逐小小说金麻雀奖,在众多作家中脱颖而出,给她的授奖词写道:“作者善于“经营”细节,使作品常常出人意表,有“点”可看……。”请以此对小说进行简要赏析。四、课后作业我很厉害的,一个月穿破了五双鞋。于是该搬家上山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一双拖鞋可穿。搬家时大家都在紧张地装车。我趿着拖鞋扛箱子、拖袋子。不停地拾鞋子,不停地挨骂。后来商品全装完了,只剩满满一铁桶清油,好几百公斤重,要把它从两块木板架起的斜坡上滚到卡车拖斗里。下面三个男人顶着桶往上推,我和星星弟弟站在车上拽着绳子拉。我手指都快给勒断了,要是那个关键时刻稍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就会被绳子拽下车,连人带桶地滚下去,压死那三个刚刚骂了我的人。桶终于弄了上去,而我全身汗透了,心跳如鼓,腿都在发抖。两个手掌心血红一片,麻飕飕的。我真厉害呀,穿着拖鞋干活,也能凑个全劳力。进入山中,虽然已经六月,但仍然很冷,早上起来,帐篷的塑料布都给冻得硬邦邦的。草地上也总是结着白白厚厚的霜,踩在脚下咔嚓嚓地响。我没有鞋子穿,就穿我妈的棉皮鞋。但这样一来,我妈又没有鞋子穿了,只好趿我的拖鞋。可是我妈的棉皮鞋那么难看,大得跟两条船似的,走起路来哐哐当当。鞋跟高高的,布满补过的疤痕,还钉了两圈从罐头盒子上绞下来的铁皮条,金光闪闪……暖和有什么用呀,那么难看……穿的时候,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尽量不低头看它……话说那些穿坏的鞋子们,要是哪一双稍微还能凑合一下,我也会坚决凑合到底的。可是——真不知自己为什么那么厉害——它们全都是鞋帮子和鞋底子完全分开的。我曾试着用绳子把鞋帮子和鞋底子绑在脚上……那样的话,还不如穿我妈的破皮鞋呢。这个夏天怎么过呀……我妈说:“等补鞋子的老头儿来了就好了。”别人也都这么说。可是都快七月份了,他还不来。又有人说:“快了快了,他已经到下面那条沟了,等那边的牛羊走完了,他才开始动身往这边赶。”听说那老头儿年年都来,跟着羊群走,在一路上经过的每个牧场都待个十天半月的。我们这一带是排在老后面的呢。听说他每年都来沙依横布拉克,每次都在离我们这片帐篷区很远的河边空地上独自撑一个三角形的小棚,悄悄地生活。我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总是会经过那个小棚的痕迹。那是一片大约两个平方左右的狭长空地,寸草不生。空地一端还立根一米多高的桩子。于是能想象到这个小而低矮的三角帐篷的样子了:房架子呈“人”字形相互抵着,蒙了一大块棚布,前后都堵着。白天会将前面的棚布掀起来,那老头儿就坐在帐篷边,面前支着一架和他一样老旧的补鞋机器。身后的帐篷里铺着破旧的,但是色彩美艳的花毡。七月份都过了,但他还是没有来。他们说,那个老头儿是残疾人,脚上装着用铁皮包着的假肢。又说那老头儿原来也是个放羊的,四十岁才结的婚,有过一个孩子,但没几年那女人就跟一个回回跑了。他就卖了羊群,抱着孩子去找。找过很多地方,还去了内陆。后来,孩子在奔波途中夭折了。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也落下了残疾,两手空空回到故乡。因为没有了牛羊,只好以此谋生。我问:“那他是怎么学会补鞋子的?”那人说:“谁知道。可能还在外面流浪时,就在干这个了吧……”于是我老是想着那个老人瘸着腿,背着机器,牵着孩子,走在城市繁华一角的情景……当我也独自在外的时候,在那些陌生的大街上,曾遇见过多少这样的人啊,却从来没有想象过他们回到故乡时会有的情景。他真孤独,他住过的小帐篷的痕迹也那么孤独。我趿着拖鞋走在晴朗天气里的草原上,脚趾头从破了的袜子里顶出来,不时碰着青草。走了很远,又踢掉拖鞋走到河边的沙滩上,小心地避开一丛丛生有细刺的植物。远方真美!那些连绵起伏的森林,青葱草坡,闪耀着无数条纤细溪流的峡谷……而我不能去向那里。我赤脚站在河岸边的一处高地上眺望,要是有一双永远穿不破的鞋子该多好!那时任何一处我想去的地方都会随着我的到来而平坦舒适吧?……总是想去那么多的地方,但却总是有那么多的原因,让人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那个残疾的老人,他没有了脚,就再也不需要鞋子了,再也不需要离开了,可能也不需要爱情了。可是他还是要活下去,并且愿意接受那么多的与自己无关的破鞋子,愿意它们经过自己的双手后又能够重新被使用,好像他的活儿是一种到了最后仍在给人以希望的努力似的。我觉得自己都快要爱上他了……而我呢,我也整天没完没了地干着活,流着汗,把商品一箱一箱地从漏雨的地方挪到干燥的地方,奋力劈柴火,在草地上敲桩子……就想:就当我也是最后一次回到了故乡吧……当我挑水时又一次经过那块狭小的帐篷遗痕,看到草地上不知何时堆放了一卷破旧的行李。于是高高兴兴回家,把所有早就准备好了的破鞋子全翻了出来。1、下列对文章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的鞋穿破了,先穿拖鞋,后穿妈妈的鞋,感到种种不适,要找修鞋的匠人。由此可见,“鞋”是全文的线索,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B. “我”的鞋坏了,只能趿着拖鞋去帮忙装货,却被三个男人骂。“我”虽然心里想着稍微一松懈、一松手就会压死那三个男人,但还是努力帮他们装好了。C. 全文表现出了对修鞋师傅的敬意与怜悯。他生活不易,身有残疾,却每年坚持来沙依横布拉克来帮人们把鞋子修好,透露着作者赞美之意,饱含人性美。D. 这个残疾的老人给“我”以启示。他失去了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东西却愿意与众多同自己毫无关系的鞋子打交道。“我”也不再慨叹生活不易,而是辛苦劳作、过好生活。2、本文中修鞋师傅并没有真正出场,但他的形象却早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试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原因。(6分)3、李娟的文字幽默诙谐,透着随性自然的美感,但其中也不乏暖暖的人情滋味。本文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些特点,试结合全文分析说明。(6分)二、实战演练【答案】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两人冲突开篇可以吸引读者,将读者快速带入文章的具体情境;2.为下文作铺垫。因为有两人的争吵与冲突,才有了“我”拿着父亲的枪打猎的结果。3.表现了“我”刚毅不屈的人物形象,同时也突出了特吉好酒并且与“我”关系不是很融洽的人物个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思考。从情节结构来看,开头展现“我”与特吉的冲突,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做了铺垫。从内容上看,开头交代了“我”孤儿的身份,与特吉的隔膜,以及对亲情的渴望;“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体现出“我倔强的性格”;我与特吉的冲突,也能够吸引读者,增强故事性。三、练习巩固(一)基础训练1. A 2. C 3. B 4. D 5. A6. (1) 以友辅仁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 荡胸生曾云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7)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8) 风物长宜放眼量(每空1分)(二)阅读赏析1.D(D项,“突出了小物件有大作为的主题”说法错误。因为“马蹄铁”是托物言志,“马蹄铁”代表小铁匠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突出小人物有大作为的主题。)2.(1)动作描写。如“抡起锤子打铁,干净利落,甚至有一点儿孔武有力的味道。”表现出小铁匠动作熟练麻利。(2)语言描写。如“从马蹄声就能听出来的。”“大爷的这匹马喜欢蹬后蹄,大爷又长得魁梧,马掌受力太多马钉就松了,走起路来马蹄声就不利落”的话语,表现出小铁匠非凡的耳力和眼力。(3)侧面描写。如“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她钉马掌。”和文末大伙儿称赞小铁匠本领高超的话,更突出小铁匠本领的过硬和影响力大。3.细节描写使情节陡生波澜,却在情理之中。如人贩子滚下山崖,让人意外;其实前面写了小铁匠劝人贩子首领换马掌的语言细节,挑马掌、拣铁钉十二分仔细的动作细节、雪花掩盖了整个集市的环境细节来埋下伏笔。四、课后作业1.(3分)C(这位修鞋的老人只是跟随羊群迁移,每年会到沙依横布拉克,不能说是“坚持”到这里来,表述有误)2.(6分)①在鞋匠到来之前,作者多次叙写这个老人还没有到。最终到了,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神秘感,让人觉得他很有故事;②作者亲眼目睹了老人工作小棚的简陋破败,衬托出老人的贫穷凄惨,真实可信;③借询问之契机,以他人之口说出了老人妻子离去、孩子夭折和自身残疾等事实,写出老头孤独可怜,给人以真实感。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6分)①幽默诙谐:说自己一个月穿破五双鞋很厉害;自己装货时稍微一松懈,就可以压死刚才几个骂自己的人;说自己穿拖鞋干活,也算个全劳力,自己很厉害……②随性自然:表达感情时不加修饰,直截了当。对妈妈大鞋子的厌恶,对老人一直不来的无可奈何,对骂自己的男人的少许不满,对老人赞美到“几乎爱上了他”……,透着随性自然的美感③人情滋味:自己心里即使对骂自己的男人有少许不满,也尽力帮助;母亲把鞋子让给了我,自己穿拖鞋;老人情愿同和自己没关系的鞋子打交道,帮助别人穿上好鞋子……评分标准:幽默诙谐、人情滋味各举2处即可,其他合理的都可以给分,每处1分;随性自然主要从表达情感上作答(1分),举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