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当街暴打女儿:被情绪奴役的家长到底有多恐怖?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被爸爸的皮带、妈妈的扫帚支配的恐惧吧?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和爸爸妈妈斗智斗勇、你打我躲、你追我跑到也平添几分生活的乐趣。

但乐趣归乐趣,棍棒教育实在不可取。

然而就在前几天,广东河源发生了一件让无数网友气愤的事情。

一位父亲,当街暴打亲生女儿。

因为女儿前一晚彻夜未归,视频中的这位父亲便当街扯拽女儿的头发,将女儿按在地上狂扇耳光,还不断的拉扯,推搡,相信期间肯定还说了很多辱骂的话语。

如果不是网友爆料,单单是看这个视频,很难想象这两个人是父女关系。

如此粗暴的宣泄情绪,如此不顾及女儿的颜面,这样的教育不过是一场恐吓。

女儿彻夜未归的确有错,父亲担心激动尚可理解。

但是就像一个网友的评论“恨铁不成钢,但是不能当街炼钢”。

真正的教育不是一场羞辱和恐吓,而是润物细无声,是生命影响生命。

孩子也不是家长宣泄情绪的奴隶,而应该是家长学会管理情绪最好的理由。

一、被情绪控制的父母是子女的灾难

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连动物都有自己的情绪,更不用说具备思考能力的人。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能控制情绪是一生受益的能力,但是被情绪控制就有可能是无尽的灾难。

对于互联网来说,时间可能已经过去很久。

但是我依然时不时想起那个跳楼自杀的14岁少年。

每每回想起来,仍然止不住的摇头叹息。

当天,男孩和其他两名同学因为在教室打牌,被老师罚站并通知家长到校。

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但是男孩的妈妈怒气冲冲的到学校后,不顾其他同学在场,上去就扇了男孩几个耳光。

还掐住男孩的脖子,将他抵在护栏上进行训斥。

尽管这位母亲粗暴的教育已经引来周围同学的围观,但是她依然没有收手。

后来还是老师的劝阻阻止了这场斥责。

就在老师将母亲叫到办公室之后,这个在挨打时没有丝毫反抗的少年翻过护栏跳楼自杀了。

动作决绝,不带一丝犹豫。

不能说因为打孩子就否定母亲的身份,但是被情绪控制后的她还像个母亲吗?

扇耳光、掐脖子、破口大骂。

宣泄情绪一时爽,最终换来的是孩子冷冰冰的尸体,和心中经久不散的阴霾。

被情绪控制的父母都是子女的灾难。

他们放任情绪作祟,放大孩子的缺点,恶化行为结果,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上的漫骂嘲讽,行为上的殴打践踏。

他们甘愿化作情绪的奴隶,言行的暴徒,偏偏就不是母亲和父亲。

安全感的缺失和父母情绪的不可控,让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就如惊弓之鸟一般。

还记得那个不小心落水被救起的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吗?

“不要打我”

还记得那个只因打破玻璃,害怕惩罚而选择“以死谢罪”的九岁男孩吗?

还记得那个在马路上打开车门跳桥轻生的孩子吗?

这样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

人们总是习惯责怪孩子抗挫能力太差,太玻璃心,一点点的批评都接受不了。

可是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有一个天花板,一旦触及必定是难以接受的后果。

孩子的世界还太小,高楼尚未垒砌。

毕淑敏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你的尊严,否定你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以与其选择承受父母毫无顾虑的、永无休止的情绪,他们更愿意踏入死亡的深渊。

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控制他的激情、烦恼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成为一个国王很难,但是学会控制情绪,做一个平和的家长也许并不太难。

二、情绪失控具有遗传性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通过接触大量案例,经过多年的侦查实践发现: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长期生活在家长情绪不受控制,易燃易爆炸的家庭氛围之中的孩子,成年以后会无意识的复制这种家庭相处模式。

曾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提问。

题主的妈妈是一个极度情绪化的母亲,心情好的时候就给题主买东西,不好的时候就破口大骂,乱摔东西。

题主讨厌妈妈,觉得和她没有办法交流。

等到题主慢慢长大便学会用一样的方式去回击。那句“即使变成最讨厌的样子也不在意”成为题主最宏大却又最无力的反抗。

究其原因,发现外公也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外公将情绪失控的生活方式遗传给妈妈,妈妈又慢慢将女儿侵染。

情绪失控真的会传染。

生理上的疾病可以治愈,但是精神上的疾病永远不会痊愈。

小智曾经也有一个极度情绪化的朋友。

开心的时候就是岁月静好,一旦有些许负面情绪就会大发雷霆,轻则乱摔东西,重则有暴力倾向。

一开始,大家还耐着性子安抚和关心,时间一久,大家都慢慢的疏远她了。

其实朋友在平时不管是言谈举止还是待人接物都落落大方,只是她易失控的情绪让周围人接受不了。

经常在想,到底为什么一个女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窥见其中端倪。

那天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十分热情,和朋友一到家,他们就开始忙里忙外的准备水果和零食。

期间彼此也都有交流,看起来家庭氛围很好。

可是突然之间,厨房爆出一阵争吵,原来是朋友爸爸洗水果的时候没有把水关掉,导致洗碗池里的水溢出来一点点。

为此,朋友的爸爸妈妈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有推搡的动作,随后就是锅碗瓢盆碎裂的声音。

我觉得十分惊诧,但是反观朋友,她倒是淡定的很。

突然不由得心疼起朋友来。

原来她不仅仅是情绪的失控者,也是情绪失控的受害者。

华师王志超教授说过:生而为兽,学而做人,孩子成人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表现出来的每一种行为往往都能在孩子密切接触的人群中找到,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有不良行为时,就应细心留意自己是否存在同样不良的行为,力求改之。

孩子永远是家长的一件作品,作品的优劣折射的就是父母的智慧。

别让情绪失控,别让孩子变成废品。

三、爱的教育从控制情绪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重大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中的每一瞬间,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迎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所有的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父母对情绪的控制、反应以及应对,都暗藏着孩子面对未来的能力。

胜不骄,败不馁,心有惊雷而面如潮平。

有情绪是本能,但是能控制情绪就是本事。

那么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该如何控制情绪,平和的和孩子交流呢?

小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放低期待,允许犯错

家长为什么会在孩子犯错时反应很大?甚至是暴跳如雷?

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做法出乎意料。

家长觉得孩子不会蠢到犯此类的错误,但是孩子犯了。

于是,家长便觉得自己的教育失败了,孩子不再是优秀的孩子。

其实不是这样的,犯错是孩子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找到正确的前进道路,家长不必过于恐慌。

降低期待,允许孩子犯错,坦然接受后果,心里便会平和很多。

二、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家长之所以会对孩子的错误反应过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错误观念导致。

错误的观念导致错误的估量,错误的估量就会引发错误的行为。

就比如说孩子早恋,家长就感觉孩子早熟,不务正业,没有德行、人品差等等。

早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它只能称之为孩提时代的青春萌动。

调整错误观念是摆脱情绪失控的重要因素。

不妄自揣度,不放大后果,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做情绪奴隶。

三、深呼吸几口,放低声调,调整面部表情

深呼吸能有效的让人的情绪缓和下来。

而说话的声音能够直观的传达人的情绪和态度,较低的声调,能够让你听起来温柔而和善,随着进一步的沟通,你的情绪也会变得愉快而轻松。

教育孩子之前,先深呼吸几口,有意识的降低声调,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而不至于爆发争吵。

毕竟,伸手不带笑脸人嘛!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起伏,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的人。

喜怒无常,也注定会破坏孩子和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懂得做父母,有时候比懂得做事更重要。

即使你不懂怎么为人处世,至少也要学会控制情绪,而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

美国泰曼·约翰逊说过:“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而成功的家庭首先就是有一对会控制情绪的父母。

本文系才智大脑(ID:gh_500b37b2dabf)原创,才智大脑,青少年记忆法及素质教育专业品牌,在这里有高效的记忆方法,有实用的学习技巧。关注才智大脑,愿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愿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号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