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这些洋楼已有百年历史,每一栋都有射击孔,目前还有人居住
广东台山市有一个叫浮月的村庄,村子不大,只有300多人,但该村却拥有17栋中西合璧、样式独特、既可住人又可御盗匪的洋楼。这些洋楼均建造于上世纪10至30年代,最早的已有百年历史,最晚的也有80多年。洋楼虽历史久远,因结构设计巧妙,材料坚固耐用,至今仍有人在里面居住。
台山是我国著名侨乡,华侨遍布世界92个国家和地区,多达130多万人。浮月村目前的华侨也有约1500多人,是村里现住人口的5倍左右。“村里现存的这些洋楼,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华侨出资兴建”,一位关注浮月村洋楼多年的麦先生介绍,“那时,这地方的盗匪较多,常劫掠乡民财物,在外的侨民为防止家人受到伤害,就节衣缩食将钱汇回家乡建造了这些洋楼”。图为掩映在田园中的洋楼。
“这些洋楼的样式大多是在外的华侨找人设计,风格中西合璧,且各不相同,因为要住人又要防御盗匪,所以层高都在三四层,每栋楼的高处四角均设有射击孔,如有盗匪来袭,楼中人可通过此处向外射击抵御,所以这些洋楼也被叫做碉楼。”麦先生说。图为一栋洋楼在突出位置设置的射击孔。
洋楼的内部结构设计也十分巧妙,除了射击孔、排水系统和透气装置,部分洋楼还有“关门打狗”式的室内设计,在一至三层楼中间留有方孔,平时用木板覆盖,一旦盗匪进入楼内,楼内人可关闭通往二层以上楼层的通道,揭开木板,从楼上向一楼的盗匪射击。图为洋楼顶层的排水通道。雨水可通过这里直接流到地面。
图为洋楼里的透气装置。其形状如同烟囱,和房间里的窗户结合,可将楼内的空气抽换出来。
据了解,像浮月村这样的洋楼、碉楼,在台山市还有一万多栋。“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外的华侨们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他们把建房、买田、娶亲看作在外拼搏的最高人生目标,不断将自己积蓄的血汗钱寄回家中,这是台山洋楼建设的经济基础。”图为一栋饱经岁月沧桑的洋楼。
图为一栋洋楼内悬挂着主人一家已经发黄的照片。
浮月村的17栋洋楼高低不一、错落有致,散落在村子红花绿树之中,从远看去,十分美丽壮观。经介绍,浮月村最早的洋楼叫惠华居,建于1917年,距今已有101年;最晚的叫觉庐,1936年完工,至今也有82岁了。图为洋楼贤安庐。该楼是旅美华侨陈贤安的杰作,1927年建成。它是浮月村最漂亮的碉楼之一。其特点是用红砖作墙,被称为“红楼”,中间四角亭上耸立着高突的穹顶,好似古罗马战将的头盔。
“浮月村的洋楼和已经是世界遗产的开平碉楼不太一样,那里的碉楼已经无人居住,但浮月村的洋楼目前还住着人,原汁原味地展现着碉楼的风貌。”麦先生对摄影师说。图为绿树掩映中的两栋洋楼,大门两侧均贴有红红的春联,告知人们楼里有人居住。
在一栋洋楼内,居住在里面的主人热情地请摄影师参观。“楼的结构一直没有改变过,只是前两年在一楼铺了地板砖、墙上刮了仿瓷,这么多年过去,这楼还是非常的结实”,主人介绍。经了解,目前在楼内居住的人大都是楼主留在国内的子孙后代或者亲戚,他们为先辈坚守祖屋,保留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