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卫东:写在聂天雄国画长卷开展之际
长卷作品欣赏
我生本无乡 心安是归处
——写在聂天雄国画长卷开展之际
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天雄先生国画长卷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走进展厅,云烟满眼。红楼、赤壁、兰亭,时时雅人高致;山水、花鸟、人物,处处明月清风。很难想象,在一个以小写意小制作争胜邀宠的时代,竟有人一头扎进宋元笔意和盛唐古风,思接千古,神游万仞,心摹手追,一往情深。
如果将一张宣纸比喻成一场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大雪,那么,那上面烘托着的,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的人生。
因此,走自己的路远比做自己的事重要。
先说技艺。西方侧重于块面、明暗,东方侧重于点画、皴染。东方绘画首先是线的艺术。这条从先秦帛画、两汉墓砖一路蜿蜒过来的线,经过老庄哲学的运化和佛教艺术的超度,创造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两座高峰。有了这条上下盘折、左右缭绕的线,墨和色才有了附丽处。徐疾疏密、润燥浓淡之间,幽微灵秀的万里江山,轩朗嶔奇的百代人物,聚为星月,散为烟霞,腾空而来,蹈虚而去,留下无边无际的踪迹与回响。
次说学养。凡圣含灵,得气者生,失气者死。气之最大最盛者,谓之浩然。心安而后理得,理得而后气正。天雄先生务过农、做过工、从过教,能使其心安者,莫过于绘画。换句话说,他选择艺术作为自己终生修持的路径。于是从点画、皴擦始,以进其术;从虚实相间、有无相生始,以进其道。在传移模写、得其神韵之前,一笔不苟,换其俗肠;养和归元、澄怀味象之前,一神不乱,收其放心。少年习艺,半生笔耕,年届古稀,出示于人。自谓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路上,还是个小有所得、未见大成的行人。
再说做人。对天雄先生来说,追求艺术是陶情悦性、安顿身心的过程,不是荣誉殿堂闪闪发光的招牌,更不是文化市场明码标价的商品。这使他远离了当代艺人难免陷溺其中的世俗气和烟火气,得到了普通谋衣逐食者少有的宽暇和宁静。书画之余,看望耄耋之年的老母,照顾缠绵病榻的老妻(已于上年去世),与二三宾朋饮酒赋诗、共话桑麻。所有的勤勉与谦和,缘于对艺无止境的憬悟,缘于艺术修持带来的清醒。
正是:“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愿天雄先生的艺术之树常青!
史卫东草于丁酉年正月初九
请将手机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