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忆
父亲去世十八年了,原来我并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年岁的逐步增高,近几年反倒使我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父亲1922年3月30日出生在山阳县银花镇街道,三岁时得了贴骨瘤,由于当时贫穷和医疗条件非常差,使他落得个终身残疾,1929年奶奶病世,失去母爱,随后,七岁的他,就跟着爷爷讨饭到漫川,后来跟爷爷一起在漫川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40年代,做生意到上津,便在上津街道北头儿落了户。后来,上津吴家沟村的一位艾姓人家,看到他是一个残疾,为免拉壮丁,便把抱养压怀的一梅姓女儿嫁给了他(就是我的母亲艾官杰),成为上门女婿,从此,就在距离艾姓(我外祖父)南边300米的一个山嘴下搭建下一间茅草屋,屋后是山崖,前面是一条小溪,道场不足两米宽,就在这处不毛之地从此定居下来。开始从一间草房,慢慢发展到二间、三间、六七十年代又从草房变成石板房、瓦房。在此他养育了我们弟兄姊妹共八个(其中我脚下的一个兄弟叫胡有春,属猪,两岁时夭折)。
父亲的一生,是辛勤劳作的一生,我从没有看到他休息过,一天忙到晚的干活,他没有什么娱乐喜好,农村的什么玩扑克、戳牌、麻将、象棋等他一概不会,他的娱乐顶多就是边劳动边哼几句二黄小调。有时夜里睡到床上,经常给我们讲些有关清官包拯和一些歌颂穷人智慧的小故事。
五十年代,他当过生产队会计,六、七十年代,当过生产队记工员,我家人口多,生产队时,我家老是缺粮户,父亲本身残疾,加上重大的生活压力,成就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生产队天天下地干活儿,中午和晚上回到家,小组的人都簇拥到家里让他记工分。那时我也偶尔帮他一些忙,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写出很多农村的杂活儿名称。由于他的勤劳,我们兄弟姊妹基本没有饿什么肚子,即使在那五九年、六0年全国大闹饥荒时,我们都安然无恙地度过来了。
他会酿酒,每年到冬季,什么红薯、洋姜、拐枣、胖婆娘腿果、白蜡树果等他都能酿出酒来,80年代以前,在我们家里我都没见到过什么瓶装酒。他会扎花艺术,每年过年时,为了增加过年气氛,他都要自己扎灯笼、、堂屋正中过年挂上跑马灯。会扎彩船,他还会扎气灯,就是用桐油做燃料,里面用皮纸装上芯子,外边糊上纸,点燃后,油烟和气体的作用使之直上九霄。记得在90年代时,他在上津街上做小吃生意时,有一年春节,晚上放气灯,结果落在一家姓薛的门上,结果还把他的小店砸了一通。
他做菜非常好吃,方圆十里哪家有红白喜事,他请他都去作厨,“八大件”是他的特长,特别是他做的杂烩(年糕)、凉拌菜特别好吃,我至今难忘,包括我现在炒土豆片的手艺还是当年他教给我的。
父亲还是一个思想激进,不甘落后的时代弄潮儿。八十年代初,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由于体力下降,不想给我们增加负担,他带着我母亲,在上津车站前路边的空地上,先是用野竹麻围墙,没有屋顶的情况下,开起了小吃店,后来我参加工作了,慢慢补贴他一点,帮他盖起了水泥砖墙的瓦房两间继续经营。直至1998年回到吴家沟老家。
他热爱国家,即使家里再穷再困难,在那交公粮,农特税,三提五统等农民负担较重的年代,父亲从不欠国家和集体的一分钱、一斤粮。有一年,上津区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当时开会,以大队为单位在街道住户家起伙,他被生产大队安排去做饭,午餐时,当听到参会人员谈到捐资倡议时,他竟然也参加了此项活动。后来回到家里还向我们讲了一堆大道理。
他很勇敢,从不惹事但也从不怕事。他经常对我们说,我这一辈子,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当时我还以为他吹牛皮,后来才知道,他早年在漫川时,曾为贺龙将军的妹妹贺凤带过路,成功地避开敌人的追杀。50年代,当小队会计,四清运动时,有人诬陷他贪污,他硬是找到工作队查清账目后正本清源。
他对我们的要求和教育是严格的,有些话,至今耳能详熟。如:“饿死莫做贼、气死莫告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参加工作不能臭腻”,“ 要体恤农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要随便接受别人东西”等等。记得上小学时,我曾挨过两次打,第一次是:大队房里有一部半导体收音机,下午放学后,我从门槛缝里钻进去,把收音机开得响响的,还觉得很得意,很有成就感似的,结果晚上回去后遭到一次终身难忘的批评和“面条子”侍候。第二次是在1966年文革时,同桌的一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照片掉在地上,被我捡到拿回去显摆,父亲狠狠地把我教育了一顿,并要我第二天速急还给了同桌。自此,我再也不拿别人东西。
父亲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家风,姊妹弟兄7人,相互关照,相敬如宾,从不计较你多我少。记得大哥有良,在修建上漫公路时,指挥部发的油馍,他自己一口都不舍得吃,全部拿回来分给弟妹们享受。我在念高中时,学校每月要蒸一次馒头,半斤重一个,我也都是把它带回家与兄弟姐妹共享。从小养成淳朴善良,关怀弱小,守孝悌习惯。
父亲从小要求我们能做的事自己做,由于兄弟姊妹多,从小学时起,每年过年的新衣、新鞋和第二年的书学费得自己准备,每年放假,都要捡野桐子(集体捡罢之后刺架和茅草丛里没被发现的零落桐子)、㭩木子、挖中草药等挣钱(那时叫闹副业)。衣服脏了自己洗,因母亲每天都要到生产队干活。对我们的做人,他要求很严,印象中在外面与人吵了架,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反正都是我们的错(这也不好,导致我到现在性格上都比较软弱自卑);尊敬老人、老师、长辈、尊敬领导、尊重他人,学会处理亲戚及人际关系;常思己过、莫论他非;不许讥笑残疾人;为人不说满口话;爱惜节约粮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文明习惯的养成都是父母的示范效应。
我对不起父亲,参加工作后,平时回家少,一般都是在春节时回去看看,每次回去只是给父亲买些油、酒、衣服之类东西,给母亲一些零用钱而已。最让我后悔的是,父亲在病重期间,我都没回去照顾过(都是兄弟姐妹照顾的),直到他2000年正月20日下午弥留之际,我才从城关镇黄石梁村上催春播的工作中赶回去。
父亲一辈子辛劳,没有过上好生活,也没穿过什么像样的衣服。上个月,我回老家看了下,因脱贫工作的需要,父亲留下的老屋场已被村委会捣成平地了,父亲的坟茔要垮塌,不由得使我潸然泪下。因此,我产生了为父亲立碑修坟的念头。虽然我信奉的是“人死如灯灭”,没有什么所谓阴间的理念,但我觉得我的父亲虽然极其平凡,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您和母亲,给了我健康的心身,培养我成人,让我读了书,并且参加了工作,也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
敬爱的父亲,虽然你没有给我留下一间房、一元钱、一件家具,但给了我立身做人的本领,这些比金钱财产更珍贵,孩儿理应为您立碑,镌刻下您永垂不朽的名字!
敬爱的父亲,您的后代都已长大成人,你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您的音容笑貌永远会留在我们心中!
父亲,您安息吧!
胡 兵
2018年12月冬于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