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科普」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科普-症状、类型与康复训练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腰椎结构发生改变,在加上外力作用,使其脊椎神经受到压迫,使人们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

脊柱的结构

人体的脊柱,由一个个椎体组成的。每个椎体之间有一个椎间盘,厚8~10毫米,上下两面是椎体的软骨面,中央有胶状的髓核,四周包着致密的纤维环。纤维环相当坚韧,髓核不易向四周移动。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均含有丰富水分,具有良好弹性,可随脊柱所受压力而变化。当上下压力增加时,髓核就会变扁,向四周膨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间盘突出的原因和分类

年轻人椎间盘含水分多,弹性好,周期性生理变化颇明显。椎间盘没有直接的血液供应,靠四周和上下软骨给它渗透营养。如果负重大,活动多,髓核和纤维环就会早早发生退变。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下降,弹性降低,椎间盘向四周均匀扩大,这就形成了椎间盘膨出。

腰间盘突出一般是因为椎间盘以及腰椎发生退行性病变,椎间盘含水量变少,周围肌肉韧带失去弹性,变得比较松弛。腰椎的平衡性大大降低,当腰椎经受到外界作用力时,椎间盘所受压力升高,从而破坏了椎间盘周围的纤维环,髓核的形状位置发生改变,导致神经根被改变了位置的椎间盘压迫。周围组织因为炎症血流不畅等原因导致粘连肥厚、水肿,致使神经根容易受到刺激,使其相对应的肢体支配区的运动、感觉以及反射功能发生明显的感应变化。

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20-50岁占80%,男性多于女性,运动员多见于举重、跨栏、投掷、体操等。腰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等周围组织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是腰痛伴发下肢放射痛。

腰间盘突出按位置分为旁侧型、中央型、旁中央型、极外侧型。其中,约90%的腰间盘突出为旁侧型。

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腰间盘突出的患者会出现腰部以上的疼痛,或是受过损伤而导致的腰部和下肢的疼痛,下腰部偏一侧疼痛性多为麻木的放射性疼痛,鞍区、小腿外侧、足部出现的疼痛或麻木,或是症状共同发生。休息时缓解但当运动时疼痛又出现,再或是疼痛到不能直立行走,运动时疼痛加剧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检查

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活动受限与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变形的程度不断的加剧,导致纤维环断裂或者向四周膨出,进而椎间盘的高度逐渐的减小。另一方面随着长期的劳损,就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疾病在临床诊断根据MRI、CT影像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

​患者的临床症状、MRI以及CT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该疾病的重要依据。虽然影像学检查结果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进行判断,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有报道指出,接近30%的患者虽然CT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但是却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

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提高腰背肌肉张力,纠正异常力线,增加韧带弹性,活动椎间关节,以维持脊柱正常形态。

疼痛控制

1.腹式呼吸:

​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以刺激脊柱深层的肌肉,对于稳定脊柱,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和疗效。

2.麦肯基疗法:

​俯卧平躺,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头转向一侧。保持这一姿势,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完全放松全身肌肉2到3分钟。

继续保持俯卧的姿势,摆出准备做俯卧撑的姿势。伸直手臂,在疼痛可以忍受的前提下尽量撑起上半身。将这个姿势保持一两秒钟,然后再回到开始时的姿势。每次重复这一动作时,尽量使运动的幅度比上一次更大一些。

​平躺在地上或床上,双腿弯曲,使两膝靠近胸部。抱住双腿,在疼痛可以忍受的前提下轻柔而缓慢地将两膝尽量靠近胸部,保持这个姿势1到2秒,然后放开双腿回到开始时的姿势。做本项练习时尽量使两膝每次都比上一次更靠近胸部。

核心稳定性训练

1、仰卧臀桥:每组30秒,每天3-4组

​2、俯身划水:每组15个,每天3-4组

3、死虫训练:仰卧在垫子上,双腿屈膝抬起,双上肢直臂上抬。在姿势稳定以后对侧手臂和腿缓慢而有控制的展开,然后另一侧交替完成动作。在运动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收紧腹部,保持腰椎始终贴在地上。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4.四点跪位训练:保持躯干稳定,慢慢将对侧手臂和腿伸展开,注意不要过度伸展,至与后背水平就可以了,动作慢速而有控制的完成。如果训练到后期,可以进行进阶训练。即抬起的脚在空中有控制的画圆圈等有规则的图案。

5、侧桥

开始的时候可以选择屈曲双膝,进行侧桥稳定支撑,30秒一次,每天3-4次。

进阶:在支撑侧桥的过程中,双腿可进行蚌式运动。

​进阶:双腿伸直进行侧桥运动保持,同时手部可以向侧方上举。

6、猫驼式:弓身、还原为一次,一组15-20次,每天3-4组。

姿势控制

站或坐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胸部挺拔,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运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部肌肉疲劳。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外,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预防。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以及睡眠姿势等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训练,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产生的原因主要与腰间盘和腰椎的退行性改变有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量也在增加。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因此,在平时更要注重腰部的保养。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后,要积极的进行主动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代均, 白金明, 李俊伯. 腰部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2):18-19.

2. 丁国良, 王春江.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 科技资讯, 2012(10):208-208.

3. 贾绍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CT影像的相关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89).

4. 袁光洪, 谭波涛, 虞乐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进展[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3(2):93-96.

5. 汪丹颖, 高晓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评定及非手术治疗进展[J]. 安徽医学, 2012, 33(6):775-77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