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补三九天,来年无病痛,点燃冬天里的一把健康之火

了解冬季养生早知道,黄帝内经里的冬季养生法则: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冬天万物凋零,从立冬开始正式进入漫长的3个月的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到达冬至气温正式进入最低的时刻,地球公转达到太阳的近日点位置,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天亮的比较晚,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同时阳气回升,另外一个二十四节气循环由此而开始。中医提倡人作息的时间顺应四时,冬季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完全升起来后自然醒,当然这个子恒老师的建议,能不能做到可能由不得自己,哈哈,要看公司老板愿意不愿意。

说回来,既然冬天属于收藏, 除了作息顺应冬天的规律,我们的情志也应该顺应冬季收藏的原则,对于情志的把握,古人的建议仍然建议收藏,情绪和志向这时候暂时埋藏在心理,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就像是埋藏在自己心理的一个小秘密,同时整理过往这一年的回忆,计划明年开春的新的未来,这个向往明年的目标是在心理规划的,是运筹帷幄的,是需要在冬天深思熟虑后给到明年一个最好的开始。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到了冬天,天气变冷,气归于收藏,也就是阳气在下焦储藏,便于来年春天的升发,人体也是一样,顺应自然规律,阳气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起到保护功能的卫阳,渐渐收敛,归藏到命门,阳气收藏到了下焦,固护最重要的命门元阳,好比把热量收集起来,准备过冬一样,所以这时候气血从表及里,汗出减少,肤色暗沉,毛孔腠理闭塞,才能保证有更多的气血回流到人体保暖,生活中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段时间人的胃口较夏天增加,消化功能增加,脂肪增加,能量聚集,属于养膘的过程,很多人冬天容易长肉就是这个道理。

综合上述这些生理功能的调整,直接会导致人体外部防御力量下降,包括呼吸道,表皮,咽喉,鼻腔等这些中医认为卫阳在管理的通道,也就是人体阳气的第一道防线防御力量下降,所以阳气不够的人群在这个季节,多见于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群,或者既往有怕冷,有得过哮喘的,慢性支气管炎的,鼻炎的,皮肤病,胃寒的,痛经,中耳炎等阳虚体质的一类人群,首先就会感到不舒服或者会重新引发或加重身体疾病症状,原因是中医认为阳气的主要作用是温煦,是滋养,是气化防御,是固摄,本身自己阳虚防卫力量不足,冬天来临时候更加容易捉襟见肘,冬天寒邪和正气博弈,邪的力量占了上峰,所以会出现上述我们提到的疾病加重的情况,还是那句简单的道理,一切疾病都是本气(即阳气)致病,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体九窍,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大家要牢记于心。

阳虚的人这段时间很痛苦,如下的情况都适合在三九天进补

肾阳虚的人,加剧出现耳聋,耳鸣,中耳炎,四肢怕冷情况,肾阳虚型高血压加重,如起床困难,头晕,视力下降,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皆因阳气的

肾的纳气功能出现问题,出现哮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类人这段时间病情反复,尤其在冷热温差交替变化,阴冷环境中,高气压环境中更加容易发作。

脾阳虚的人,出现水肿,疲劳乏力,大便不成型,甚至拉肚子,小腹冰冷,宫寒痛经,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加重胃部不舒适感

寒入经脉,寒入骨髓一类人群,出现如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加重的情况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气始于冬至”。

中医有这样一句话“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中国民间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九十天。在中国文化里,九为阳数的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9个九,也就是阳数的极致,数到九九时候就开始回暖,开春,万物复苏,阳气从地下正式升发到地表。冬季结束。

所以这段时间马上到了冬至,进入三九天,开始数九,数到九九时候就回暖,开春,万物复苏,阳气从地下正式升发到地表,冬季结束,春季来临,那阳气能不能再来年春天升发出来,升发的力量够不够,就取决于冬至后三九天收藏的力量,如果升发不够,可能就会出现黄帝内经里面讲的“冬不收藏,春必温病的表现,简单来说,正气不足,阳气无法在春季透越而出,力量不够,变成郁热伏邪而在里化热。

接下来提供一些三九天冬令进补的一些常用方案,点燃人体内“冬天的那把火”

中国人冬令进补之意义,即在人体为一小天地,人与天地作用相同,冬天气藏于肾而不上升的作用,补肾壮阳。蓄积体能,以待来年发挥旺盛的体力、精力及对未来产生疾病的抵抗力,乃为真正的预防医学。冬季可以煲制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气血;或者将黄酒热透,调入姜丝饮用,以温通血脉、驱风散寒,尤其适合一些患有慢性胃炎、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素体阳虚怕冷,四肢冰冷,或平时吹空调多,或使用过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引发的阳气不足,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张仲景的食疗药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为了突出食疗的特性,以及温补上,中,下三焦之阳气,这里我们简单调整仲景当归羊肉所需配料,让它在兼具药膳特性的情况下,更加贴合日常食用口味,配方如下:

500克羊肉、当归10克,生姜一块、白芷5克、小茴香5克、山东大葱一根、香菜1两、白萝卜一个、盐少许。

第一步:冷水泡血水,买回家的羊肉切成大块(最好选择排酸羔羊肉,新疆的羊),放入冷水里浸泡3个小时,中间换3次水,把血水析出,清除羊膻味。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洗去羊肉表面的油脂和杂质。

第二步:倒入没过羊肉的冷水,大火烧开,撇干净表面的浮沫。加入配料,转小火炖一个半小时。高压锅的话,30分钟即可。

第三步:临出锅前加入食盐,撒点香菜,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汤就做好了。羊肉虽有温补的作用,但经常吃容易上火,白萝卜性寒可以吸膻味,和羊肉简直是绝佳的搭配。

改善阳虚和寒性体质的保健三九灸贴+每天一泡脚(每日一贴,每天一泡,从冬至开始,坚持到三九天结束),如果阳虚严重者,可以结合坐灸和天火灸加强调理

消化系统:一些有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虚寒证表现的患者

神阙+建里+足三里+脾俞

脊柱病,如慢性腰肌劳损、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肾俞、命门穴、八髎,疼痛阿是穴(膝关节:双侧犊鼻+阳陵泉+阴陵泉)

呼吸系统,如体虚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

天突穴、大椎穴、身柱穴、肺俞、中脘、足三里

妇科问题,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属虚寒证

关元穴、三阴交、足三里穴、血海,地机、八髎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盆腔炎、虚寒性痛经、遗尿、夜尿症等。

中极穴,神阙穴、肾俞穴

慢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等体内有虚寒者,或者空调病、抗生素、激素引起的阳气不足者,在三九天连续使用坐灸和天火灸配合调理。

主要督脉和膀胱经,三个坐灸垫分为定位上焦,中焦,下焦位置,每次每个灸垫3个小艾柱,早上9-11点或者下午15-17点施灸

不易三伏灸贴人群或者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建议月经期妇女不宜贴敷,慎用。

3.湿热体质、体温超过38摄氏度患者禁用

4.婴幼儿皮肤较细嫩,二岁以下婴幼儿慎行灸贴治疗。

5.老人的皮肤对温度感觉较迟钝者,小孩皮肤又较薄嫩,老人、小孩灸贴敷时间应较其他人短,一般半小时足以;其余成年人,可以贴敷2小时左右撕下;

6.三九天灸多选择在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进行贴药,建议女士们不宜穿连衣裙、连身衣,尽量选择较宽松的衣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