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平米也可以开书店!内附书店平面图

小书店好在哪儿

Local本地书店采访系列

小时候窝在书柜角落看一天连环画的书店都不大,没有奢华且巨大的书墙,却装满快乐。大与小,本来是相对的概念,加上信息量和入眼的选项之后,可能,后者更容易“对付”。更少的选项,并不意味着没有合适的答案,而是更容易做出一个选择。没有一本书籍可以提出人生疑难解决方案,那只是一个个店主人做出的选择结果,陈列在小隔间里,期待着与自由者相遇。

小白

不安分书店主理人

Local本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不安分书店吧。

小白:嗨大家好,我是不安分书店的主理人白白,也可以叫我小白。

大家听到不安分这个名字都觉得特别好记和有趣,但实际上最早是因为我们开设了自己的插画分享群,名字叫 Group and Fun,之后又有书籍一类的分享,顺理成章就衍生出 Book and Fun,所以最开始我们只有英文名。之后是因为开起线下店,觉得需要一个中文店名,于是就想从英文进行转译,将 Book and Fun 翻译为不安分,其实是无意为之,没想到大家都觉得适合和喜欢。

其实开店以来还是挺多小伙伴把这个狗狗的形象认成是猫的,它其实是我在两年前领养的小朋友,名字叫做「小岛」。小岛是一只非常有性格和辨识能力的狗狗,亲近又好玩,恰巧这也是书店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感觉。

不安分书店和所在社区的缘分是从今年开始的,第一次来到敬梓里文创社区是为了参加这里的迷宫市集。走进来看到到处都是楼梯和转角,让我大吃一惊!在老房子里摆摊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不经意地让路和擦肩而过,老房子的屋体结构和环境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当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于是跑去询问社区是否还有可以入驻的闲置空间,没想到真的还有!当然,因为深知线下书店可能会承受的压力,所以我选择了位于敬梓里文创社区里面最后一间不临街的小屋,租金压力相对会小一点。

敬梓里文创社区其实是由三栋相连的老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社区,有二十几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居住,每一家、每一户都是小复式结构,所以都有上下的楼梯。而不安分书店所租赁的这间最开始其实是由一间屋子的主大厅和洗手间组成的,后来我们把两个公共洗手间打通,就变成由三个洗手间和一个大厅组成的书店。

最后加起来其实也才不到二十平米,但还是想要突破一切不可能,在这个空间设计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划分——「不分享」CD Room、小画廊还有丝网印刷间等。最初为了说服社区让我们进行这项改造计划,人生第一次瞎弄了平面设计图,并写了一份计划书。现在回想,仍然非常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尤其是社区还无偿帮我制作了可爱的拱门。

仅能容纳一个人的“不分享”音乐间
Local本地:你之前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因为什么契机让你接触到插画、漫画和 Zine 的呢?
小白:我之前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和设计师。或许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的计算机学院学习的课程比较杂,涉猎了很多有的没的。但我本人很喜欢动画,尤其是那些非常古怪的、老的泥塑定格,杨·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的那些作品我也会来来回回反复看,一些法国的动画长片我也非常喜欢。
虽然身处于计算机系,但还是按捺不住一颗想要读艺术的心,就决定考动画的研究生。在备考的那段时间里,我所学的计算机学科发挥了它的搜索优势,帮我积累了非常多的资源。所以在接触插画之前,动画是我第一个爱上的艺术形式,也是在这个时候,帮我打开艺术的大门。
虽然后来我考研落榜了,但还是很不甘心地做了自己的第一部二维逐帧动画,我也成了计算机学院第一个用动画毕业的学生。说到这里还是挺骄傲的,哈哈哈哈。
早期在动画作品中就构想的书店场景
Local本地:喜欢这类纸本的原因是什么?
小白:这个问题其实我想了很久,因为喜欢真的是人类一种很本能的事情。不过具体分析看看,可能还是因为视觉方面的东西跨越了语言的障碍,让我看到了非常多不可思议的大脑。自己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总会有一些好玩的人来实现。
Local本地:之前你们的公众号经常跟大家分享偏艺术和设计类的书籍、杂志、Zine、视频、手作教程和网站等资讯,怎么会想到采用「药店营业中」的问诊形式?

小白:之前公众号的名字有点中二,叫「Maniac艺术药店」,始于我会疯狂搜集艺术类资源素材的那个阶段,也是我对搜集、整合到的资源的一些成果解读。当时因为我还在公司上班,会需要做很多活动策划相关的工作,就会有点职业病地去想一些关于自己运营的这个公众号的整体包装。
其实当时会分享国外这些艺术资源的公众号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很多插画师都面临可借鉴或学习的素材很少的创作困境,所以就有了「药店」这样的设定,希望帮大家解决创作灵感匮乏的疑难杂症。而我希望每一篇文章中都能包含和分享一些与「药」的设定相关的内容,是为了让大家在最开始阅读的时候就能大概了解到这一期的作品主要是什么样的风格,可能会从中寻找到哪方面的灵感。
Local本地:持续不断地进行艺术类资讯分享的初衷是什么?你觉得艺术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意味着什么?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又扮演何种角色?
小白:能一直坚持分享插画的原动力肯定还是受「喜欢」驱动的,首先是希望自己获取这些信息,其次才是分享,这个顺序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虽然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说我希望可以为「能够画出好作品和希望画出好作品的人」服务,但其实后来会发现,过程中慢慢地有越来越多对插画感兴趣的人加入进来。我能感受到大家对于插画的热爱已不再局限于某个行业,大家对插画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动画绘本分享海报制作图
之前有人和我说,就算每天只是花十来分钟看看这些作品就会觉得很开心,听到她这么说我也很开心!艺术有时候真的会成为生活的一颗开心果,如果你在某一个作品中产生共情,它会分担和分享你的情绪。
Local本地:是否想过可以用艺术独有的形式来呈现和关注社会议题,有思考过艺术能为社会多样性起到什么作用吗?
小白:之前我们有分享过非常多关于艺术和社会议题结合的作品,有意大利地震,艺术家们的撕画拍卖行动;在今年疫情期间,也有非常多的艺术组织联合插画家们绘制不同风格的防疫插画,并且免费分发到各地推广,张贴到医院病房内,给确诊的病人舒缓情绪。
被撕成两半拍卖后又被重新组合的作品
前两个月在广州时代美术馆里,我还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些对于广州本土社区的研究作品, 有人会质疑其实研究者并没有对社区产生实质性的改善,但我觉得其实艺术是一种比「以经济效益驱动为引擎来推动社会发展」更加珍贵的手段或方式。或许你可以帮助这个社区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改善,但是还有更多的社区空间呢?艺术传播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在未来发挥不可想象的力量。
Local本地:你从 2018 年 7 月开始了「 .PDF补给站 」项目,通过网络渠道提供漫画、绘本等的电子版,为读者提供接触最新资讯的机会。想问一下你是如何看待纸质书和电子书的?
小白:纸本(相对而言比较大众化的书籍)在我眼里其实和电子其实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本质其实都是创作者复制和传播的媒介。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只是在一个空间当中,电子的东西不能够称之为实物。实体空间要和实体书搭配在一起才最合适,才能达到它的传播效果。所以我觉得纸本有它存在的意义,是不能被替代的。另外一个方面,一些特殊的装帧形式或者手工书在我眼里会更加贴近艺术作品,那这一类就完全不能用电子书来替代了。
在书店内举办的立体书送别会
Local本地:感觉你接触国内外艺术书籍杂志的机会很多,获得的资讯也很多。很多篇推文都以专题或专案的性质得以呈现。你都是如何搜集、获取和整理资讯的?
小白:当敲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后,我会从搜索引擎中寻找可以打开的渠道。每一次的选题其实都是自己不甚熟悉的内容,所以求知欲也会很强烈,在准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出现,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搜集和整理资料、素材的原因,成就感会很高!
至于筛选和取舍,当然还是要以作者自己的解读以及官方信息的详细程度为优先考虑要素,这样传达的信息会比较准确。
部分搜集到的资料
Local本地:不安分书店做过的展览和快闪活动十分用心,看得出是真的喜欢并且愿意推荐和分享才举办的。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书店与展览的关系的呢,理想的展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或者说收获什么?
小白:立体书的展览是基于书籍的,其实就是非常简单地想要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到立体书。因为在平时大书店的这些书都是塑封得非常严实的,大家很少有机会一下子能够翻阅这么多立体书。
立体世界大巡游-广州站
立体世界大巡游-福州站
而「小小的」展是插画师阿毛毛的个人作品展,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的。展览是空间、插画师和公众三方面的对话,策展人作为串联三方的连线人,需要去找寻最适合、最融洽的方式来呈现作品,并传达给更多人。好的作品也需要有好的引导,这也非常重要,如何让大众从陌生到了解、再到共情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往往传达了真心的东西,相信到最后一定能被大家所接收到。
我理想中的展览可能听起来会比较泛,只要能够接收到新的东西获得一些新体验,这个展览对于我而言就是成功的。每个人对展览的解读都会不太一样,艺术在创作之始还是很个性、私人化的表达。现在越来越多非常有趣的展览形式,它们代表了更多艺术的可能性。
2017 年的 Anna Rún Tryggvadóttir: Garden 展览
瑞典拼贴艺术家 Jockum Nordström 的个展
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未来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探索更理想化的表达方式,这是我第一次策展,时间的合理安排非常重要,还有诸多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Local本地:在日后的书店经营中,展览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是否可以透露一下之后的展览内容?
小白:展览和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可以和不同的人一起工作是我非常期盼的事情。12 月份会和独立音乐厂牌和唱片店一起合作,有超棒的演出 live 和磁带 workshop。这也是我非常珍惜线下空间的原因,下一期展览应该是在年后和法国插画师 Pierre 一起合作,他的插画太可爱了,到时候大家一定要给他打 Call。
准备和独立唱片店一起合作的唱片小展
Local本地:最后想聊聊不安分书店所在的敬梓里文创社区,你说它的原型是很早以前保留下来的老广州复式厂房宿舍,二十几户人家曾在这里一同生活。“伴着翻修的老墙和斑驳的痕迹,希望能够还原这个空间曾经一些居住的烟火气息”。书店在老宅里新生,虽然刚刚开业,或许跟周遭的社区居民还不熟识,但有附近生活的居民走进书店吗?你们有发生过有趣的对话吗?你又是如何看待敬梓里文创社区的呢?
小白:负责整个社区改造的师傅其实就住在我们隔壁,他们夫妇会经常来社区探访我们的工作室,看看装修有没有新的变化,客人有没有变多。画漫画的阿中也是书店的街坊邻居,开业第一天有来书店,将他的漫画书送给我们,这些都是开店之后非常珍贵的回忆。
帮忙改造社区以及书店的王师傅
在入驻社区之前,通过网络搜索东南亚插画师,从而得知吉隆坡的中山大厦的存在。它也是由老房子改建的艺术社区,里面有不同的、有趣的人,大家在同一个屋檐下创作,这样的艺术氛围和大家庭的感觉让我非常羡慕。没想到广州还有敬梓里,一个跟中山大厦这么相似的地方,希望之后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工作室一起加入,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