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01德作家裔贝蒂·史密斯曾随父亲移民到美国,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她曾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她的作品《布鲁克林有棵树》,主人公弗兰西出生在美国纽约的“贫民窟”布鲁克林。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一日三餐以霉面包为主,只能靠捡垃圾挣来的钱才能换到糖果吃,在学校饱受轻鄙,爱的人也背叛她……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弗兰西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不懈地努力去争取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和工作机会,最终走出了那个给了她贫苦生命的“贫民窟”。

图片发自简书App02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贤者对于生命,正如同他对于食品那样,并不是单单选多的,而是选最精美的;同样地,他享受时间也不是单单度量它是否长远,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唐代诗人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流传至今的诗文多达170多篇,他的《滕王阁序》字字珠玑,句句生辉,其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名句,千古传诵,一直在艺术地延长着他的自然生命。波兰音乐家肖邦虽然只活了39岁,但毕生把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音乐创作中,用催人奋进的旋律,表现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弥留之际,他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波兰的地下。”一个人如果懂得如何利用生命的长度有所作为,那么他的生命也就会有新的宽度。图片发自简书App03白岩松在一次采访时说:“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就这一件事,深深地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是生活在海拉尔这个中国最北方的人,改革开放后,我是在中国几乎最南方的广州。如此大的跨度,也就是说生命的直径变大了。难道不就是因为高考吗?”生活中有很多人,等到20来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再让我重来,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前工作不努力,现在知道要努力也已经晚了,恨不得回去打醒自己。”很多时候,那些在大城市与小县城来回奔走的人,只是为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成为更好的自己罢了。对更多条件没那么好的人来说,他们无法躲开所有现实生活带来的困顿,只能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动。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离不开北上广的原因,想着抓紧青春那几年出去闯荡,感受大城市的生活,拥抱更大的世界。图片发自简书App04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如果充实就是长久的。诚然,岁月可以在一个人的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他的灵魂刻上一丝痕迹。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有限的,但如果积极利用这个有限来充分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创造财富,回报社会,就能够在拓展生命的宽度中,彰显人生的意义,创造一个快乐人生,进取人生。有人说:如果没有出生在罗马,就自己赚钱走过去。如果没有从小含着金钥匙,就自己打一把,不要心安理得地把生活的锅甩给“穷”和“出身”,也去为了拓展生活的直径付出努力吧。生命的长度不可强求,生,我们无法选择;死,又是必然的,任何人都无法躲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控制生命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来增加生命的宽度,使生命精彩斑斓。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少,拓宽生命的宽度就是多少。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