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模式”与“好人”
【异史氏曰】来南京的路上想起一朋友,于是艾特了一下:路过,去金陵……回:为什么不早说,停下吃了晚饭过去。回:四点多的高铁,不清楚车会从这里经过。回:高铁啊……打听个事。回:说。问:某某认识吗?回:认识,用市面上的话说,好人……但标标准准小官僚。回:哈!问:怎么想起打听这个人?回:貌似记得你们一齐讲过课,最近在贵地听了他的讲座……问:高大上?我怎么可能同他一起忽悠哦……回:真是个大忽悠,官僚一词精准。回:贵地乃教育夜郎国,不知谈下有汉,无论魏晋,论忽悠则远胜于本山大叔。于是扯到贵地模式,他说,成为模式真的挺可怕的,忽悠模式更可怕。我回:但模式可以成家,可以折桂,可以登顶啊……回:然也!
肯·罗宾逊在《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中说:“莫里森说,我们在研究中看到一个普遍现象是,艺术领域的实地考察和实践的艺术汇编项目数量都在下降。当被问及原因时,绝大多数学校管理人员都认为是时间太少了。”这样的现实与回应对我等而言再熟悉不过(不单贵地哦),为了升学,有多少学校不在挤压艺术、体育以及其他实践类课程,然而忽悠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又有几个不是吐沫横飞的?昨天看不一朋友转给江苏教育“减负”的文字,想起了当年的“五严”规定,于是留言:还记得那个“五严”吗?她给我回了一个笑脸,这笑脸,也是精准的。
现如今的教育早已沦为大大小小的官僚搏名得利的市场,为了名利,人自然会努力成为好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嘛,谁还会去探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所以,做个好人是最明智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