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解决问题经常做错,为什么?很多学...

很多学生解决问题经常做错,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是凭直觉和经验来解答应用题。
凭直觉就是读完题目觉得这题我会,我该这么做,然后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解题了。凭经验就是这道题目我做过,我就会做了,这道题目我没见过,我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师喜欢给学生布置很多题目,主要就是想让孩子多看题型,多做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累,题目做了好多,但是分数提高慢。
数学题目是做不完的,题型是见不光的。
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这里我介绍一种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渐进分层剥笋式】。
什么是【渐进分层剥笋式】?就是顺着题目叙述的顺序进行分层。分一层,解一层,直至分层到题目的问题为止。
举个例子:
果园收苹果,如果用小筐装,每个小筐装 24 千克,需装 28 筐。现用小筐和大筐一起装,小筐装 16 筐,剩下的用大筐装,每个大筐装 32 千克。需要大筐多少个?
下面我们来分层剥笋:
根据题目叙述先后顺序,先剥第一层:
“每个小筐装 24 千克,需装 28 筐”,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24× 28=672(千克)
第二层:
“每个小筐装 24 千克,装了 16 筐”,就可以算出用16个小筐共装了多少千克苹果?”
24× 16=384(千克)
题中又告诉我们“剩下的由大筐装,所以第三层应求出剩下的苹果有多少千克。由数量关系式:
总质量-已装的质量=剩下的质量
可见,组成第三层的两个数量是第一层和第二层计算的结果。
第三层:
苹果一共有 672 千克,装了 384 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672-384=288(千克)
把第三层计算结果和“每个大筐装 32 千克”组成第四层、就可以解出题目中的问题。
第四层:
“剩下苹果 288 千克,每个大筐装 32 千克,需要大筐多少个?”
288÷ 32=9(个)
列综合式计算
(24× 28-24× 16)÷ 32
=288÷ 32
=9(个)
答:需要大筐9个。

就像我前面说的,数学题目是做不完的,你今天看到的这道题目,可能你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它,但是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思维方式却是存在于任何一道题目中。
所以教孩子数学,不能只教怎么做,更要教为什么这么做,这才是利于孩子今后发展的。
阳光老师结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了小学数学21种解决问题,每一种应用题的讲解都融入了思考方式,告诉学生怎么解、为什么这么解,学一两道题会一种类型的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