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决1名犯人时,明明一枪毙命,为何还要安排十几名枪手一起射击

进入现代后,由于对人权的思考和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废除死刑。不过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始终认为死刑是必要的,因为有些罪责必须通过死亡来抵偿。关于现代死刑,目前都是以枪毙的方式进行,以前更是让犯人站成一排,然后一起处决。可是在执行枪毙时,为什么会安排十几个射击手一起进行呢?
有时候需要执行枪毙的犯人就那么几个,可是却有十几把枪对着他们,这不是浪费子弹吗?枪毙几个犯人却用上十几把枪,这看起来也有些残忍。有些人就对此很困惑,其实当中是有原因的,这子弹就是浪费,也是必须浪费的。

一、避免射击不中、射击不准

进入热兵器时代后,人们发现可以用枪械击毙来代替斩首、绞刑等传统死刑,原因是能避免血腥和痛苦,能彰显人道主义精神,契合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于是枪毙这一现代死刑,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推广。可是方式大家都能接受,却难以接受射击准度不高的枪械。
枪械被发明后,取代了冷兵器时代的弓箭,但是早期的枪械由于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很有限,导致它射击威力强,射击准度却不高。就算是神枪手,也难以保证一定能射准。而且由于制造工艺和设计原理上的缺陷和限制,导致早期的枪械容易发热、走火。
所以早期的现代死刑,很容易出现射击不中,或者射击不准等情况。射击不中,射击到了四肢或者躯干,受刑者不但死不了,还得承受巨大的痛楚。射击不中,射击到了墙壁上,这是不是很尴尬呢?当然,可以补枪,可是这对犯人而言,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于是早期的枪毙刑罚,选择十几个人一起射击,以保证受刑者一定会被击毙。随着枪械工艺和原理的不断推陈出新,要做到一击击毙犯人并不难,不过十几个人的齐射,还是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二、考虑到行刑者的心理难处

在枪毙这一行刑过程中,罪证确凿的受刑者固然罪有应得,可是执行者不过是一名执法人员,与受刑者一般无仇无怨,也许还是第一次见面。
枪毙和自己无仇无怨的陌生人,这对于执行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说了,受刑者在被押上刑场时,已经是手无寸铁、毫无防备。枪毙毫无抵抗力的人,这会对执行者的心理造成巨大负担,进而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事实上,对于枪毙罪犯的执行者,都是有心理医生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等帮助,作为配套服务的。可见枪毙犯人,对执行者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尽量避免执行者的心理负担,十几个人的齐射在枪毙中被广泛使用。
如果是十几个人的齐射,那么哪名罪犯被谁的子弹打死,就难以分辨。对于执行者来说,他们就不用承担自己的子弹打死毫无抵抗能力的罪犯的心理负担了。所以十几个人的齐射,是对执行者的一种心理保护,也是人道主义的一种体现。

三、增加对犯罪行为的震慑力

犯罪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就得对犯罪行为进行规限、惩处,以起到警戒、震慑的作用。是依法量刑,还是治法从严,一直是司法界的难题。不过杀人偿命以及罪大恶极者不可饶恕,是自古以来的定则。对罪犯处以极刑,不但可以昭示公义,更可以对犯罪行为进行一种震慑。
刑罚的存在本来就是一种对社会人的震慑,而死刑就是最有力的震慑。在执行死刑时,以齐射的方式进行,能够强化对犯罪行为的震慑力,进而对社会犯罪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在现代化死刑开始改革、施行的早期,枪毙犯人是公开性的,普通百姓可以围观。这就使得齐射枪毙的行刑,其震慑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就是安排十几个人一起枪毙犯人的原因,想必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些。不过在近年,现代化死刑有了新的变化,除了枪毙以外,还出现了注射死刑的方式。通过注射一些药剂,使得犯人的心脏停滞,造成其死亡。这种方式无疑更加人道,开始在一些国家推广。
无论如何,枪毙这种极刑,一旦实施,将不可逆地剥夺犯人的生命,需要慎重审判和考虑。我国自清朝末年起,开始实行现代化死刑,到了今天,已淘汰多人齐射的做法,这也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发展的一个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