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渭源】散文|父 亲 |张维强

喜 迎 中 秋   欢 度 国 庆

父  亲

文/张维强

天蒙蒙亮,街道里已是车水马龙,四处闪动的流光夹杂着昏黄不定的街灯,让这座小县城倍感亲切。我的女儿拉着我的手,探着小脑袋不停的问这问那,还要求让我背她。小小的愿望,让我这个许久未能回家的父亲感到无比温暖,我微笑着侧眼看了看小家伙,蹲下身,展开双臂,她像个泥鳅似的呲溜窜进我的背窝,双手抱住我的脖子,还用她那小嘴巴不停地触碰着我的耳朵。此刻,冰冷如刺的冬晨不在是寒冷的,暖流在我躯体里不停地流动。我慢慢地起来,女儿兴奋地说道:“爸爸比爷爷厉害。”

孩子无意间的话语,勾起我儿时的记忆,就像炽热阳光里的冰块,慢慢地融化开来,尘封已久的一幕幕骤然涌上心头。

小时候,家里很穷,包谷面、玉米面很难吃到,偶尔一次白面,父亲总是不吃,悄悄地留给我们吃,还装作不以为然的表情说:“不就是一顿白面吗?我要留着肚子过年吃肉”。父亲的回答是言不由衷的,从他那侧而不视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内心无奈的辛酸。

后来,母亲做起了生意,场面不大,就是隔三差五地出去串乡走村,收入不是很好,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已经是求之不得了。这时的父亲,就承担起了全部的农活,早出晚归,奔波于田间地头,操心儿女生活,很难照顾自己。渐渐地,他那高大坚实的身体不再挺拔,弯腰驼背间多了不少沧桑,也不苟言笑了。

再后来,由于母亲人品好,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总会光顾母亲的小摊,母亲索性在镇里的街面上租了一间很小的摊位,买一些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一年下来也赚了不少钱。随着母亲的生意有了规律,也就能抽出点时间来帮忙打理家里的农活,给父亲减轻了很多压力。这时候的父亲,比昔日好了很多,还经常带我们去三公里以外的朋友家看电视。

那时候,电视是稀罕物,方圆几十里也没几台。每到晚上,全村的老少爷们都会不约而至,甚至像我们这样的外村人也不例外,就像上下班一样,按时按点集合。刚开始,我总会拉着父亲的后衣襟回去,在父亲温暖的脊背上回家。每当这时,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下次不带你了。”我一听,抹着鼻子大哭大闹,父亲一看我动真格了,也就很无奈地说:“下次带你去。”

这样的日子也就十来天吧,有一天,父亲突然不再带我们去看电视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父亲背着电视进了家才知道,朋友家的婆娘给了脸色。就这样,我们家有了自己的电视,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不就是买了一台电视吗,可对于父亲来说,可不只是一台电视那么简单。从那时起,我才发现,父亲的内心深处有颗强大的心在跳动。

十年以后,我上了高中。由于学校离家远,每次都要乘坐班车回家,车费一个来回也要十元钱。那个时候的十元钱不是一个小数目,能顶我在学校里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够我们全家半个月的支出。为此,一学期下来,我回家的次数也就两三次,父母也很少到学校看我。在此期间,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来过一回。

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随着清脆的铃声,平静的校园沸腾了,下了课的学生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涌向校园北边的食堂。我在人群中看到父亲在向我招手,由于人太多,没来得及回应就被挤到了墙角里,加之个头小,费了很大的劲也没能看到父亲。就在我焦急万分时,我看到父亲佝偻的身影穿过拥挤的人群,爬过一道不高不低的栅栏,钻过一片草地后,惦着脚尖四处张望。此刻的父亲,两鬓白发,臃肿的身子,发白的着装,泛黄的布鞋,看起来苍老了许多。

父子俩的见面短暂而简单。我总会问一些家中的事情,而父亲的回答总是很好。但这回,我发现父亲的脸色很差,气息也有点急促,眼睛不是那么清澈,泛着泪花。一向谨慎的我问父亲“您病了?”,而父亲的回答依旧是“很好”。后来,在姐姐的回信中才知,父亲得了重病,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新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而此时的父亲有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帮我带小孩。我于心不忍,提出请保姆的想法,但被父亲决然回绝了。父亲说“你上好班就成。”

岁月不饶人,父亲渐渐老去,而我也是人到中年。尽管如此,我始终是父亲的儿子,父亲始终是我的父亲,就像我的女儿说的“爸爸比爷爷厉害”,等到父亲变成了小孩,我会拉着他的手,陪伴余生,带他去远方,寻找已逝的时光。

2019年12月17日,送女儿上学的路上触景生情,有感而写。

作者简介

张维强,甘肃渭源县人,现居新疆,喜欢文学。

图文编辑/陇上光明

编委:

赵富有 毛韶贤 岳海明 赵小军 张素云 合非 赵鹏  刘金

投稿要求:尊重原创和首发;附个人简介和个人照片。

美术指导:马小彦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品读 | 朱友宏:母亲的菜园子

    母亲的菜园子 朱友宏 父母亲年龄大了,我们都不想让他们在老家独自生活.可无论是谁,连哄带骗地把他们请到家里,至多两三天,父亲便嚷嚷着城里憋闷,没个人说话:母亲就唠叨着她的菜园子不能没人照料.如果我们按 ...

  • 母亲会看电视了

    我的母亲今年85岁了. 这些年里,母亲学会了看电视. 每天回家,母亲总会到我跟前讲当天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内容,向我询问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不认识的字,母亲没有上过学,仅仅上过解放初期的扫盲班,识了一些字. ...

  • 王妍萍: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 作者:王妍萍 父亲不是很帅,四平八稳的个头,不算炯炯的小眼,从捋直过的衣领,邋遢而有随性,还有那性格,婆婆妈妈,啰里啰嗦,像个裹脚老太,尽管如此,长相平平的父亲却是甜蜜的.幸福的,早在50多 ...

  • 邹佩 | 那个最爱我的男人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人们总是说,女儿是父亲永远的情人.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做父亲的才会百般宠溺自己的女儿,怎么爱她都不够:做女儿的,即使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又怎么样呢?那个称之为父亲的 ...

  • 弟弟自杀那一年,我俩都是14岁

    原创 鹏超 全民故事计划 昨天 " 弟弟的病,最终没有拖垮一家人,而他却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了这一切的终结.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548个故事- 一 弟弟与我是双胞胎.   用母亲的话说,就 ...

  • 情感倾诉||高悦笛:我的父亲

    我有一个令我骄傲的父亲,他是一名老师,发表过许多文章,我非常崇拜他. 四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父亲带着我到院子里学骑车,我天赋很高,大概学了三四天,第五天时,父亲说:"我帮你扶着,你只 ...

  • 想要在一起,远比适合和三观重要

    作者:小机灵鬼 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的,失恋,暗恋或者是分手.他们总会抱怨三观不符,条件不适合在一起了. 所谓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试问又有见个人相同呢? 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没有谁和谁的思想 ...

  • 散文 ‖ 父 亲

    131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前段时间,回家整理上学时的箱子.里面除了专业书籍,还有一摞父亲写给我的信,轻轻拍打浮尘,随手拿出几封翻看,即刻唤起了尘封的记忆. 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 奶奶 ...

  • 散文||父 亲

    父  亲 蒋丹||云南 人问:你爸呢? 我回:死了. 不是走,不是离开,不是去世. 是死! 手指触到皮肤,似触到冰棍般僵冷的触感.我原本想抓住他的手,如同平日一般,把头轻轻地靠在他的臂膀间,却惊得松开 ...

  • 【甘肃渭源】散文歌|电话情结|张维强

    电话情结 也许是时间在作祟,渐渐地开始恋家了,定期给母亲打电话,成了我生活的快乐,一句两句不多,三句四句不少,甚至一个问题重复许多次,也不觉得烦,反而更加喜悦. 电话那头的母亲,三言两语总离不开故乡的 ...

  • 我 的 父 亲 (王曙摄影散文之918)

    王曙摄影散文之918 我 的 父 亲 --温州医学院创建人之一王维松教授 马上就到了父亲120岁诞辰,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瑾以此文作为我们兄弟姐妹们的深切缅怀,思念在天堂的爸爸妈妈-- 1 ...

  • 沙非夫||【散文】父 亲

                 父  亲                              文/沙非夫   父亲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酷爱读书,从我们记事起,父亲手不释卷,孜孜苦读的样子,就整天在我们眼 ...

  • 【六盘人文 ‖ 1512】散文 · 宁夏西吉 谢琳霞 ——《​​父 亲》

        父    亲 文|宁夏西吉  谢琳霞    题记:二姐打电话说,父亲昨天得了个优秀党员的荣誉,她想着这个星期天是父亲节,让我给父亲写一篇文章,正好去年父亲生病住院时写过一篇文章,就拿出来给我亲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艾平原创散文《父 亲 与 老 宅》

    艾平,笔名中尉,平顶山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1年开始发表文章,在<散文选刊><平顶山日报><作家报><小品文选刊><东方文学>< ...

  • 【总第519期】《智泉流韵》特邀作家郭方向原创散文《父 亲 ——贺慈父郭进拴六十岁寿诞 》

    [郭方向原创]父   亲 --  贺慈父郭进拴六十岁寿诞 戊戌狗年三月二十三,父亲的六十寿诞,在父亲的一生中,今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珍藏和记忆. 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是上世纪平顶山 ...

  • 刘亮程抒情散文:父 亲

    我们家搬进这个院子的第二年,家里的重活开始逐渐落到我们兄弟几个身上,父亲过早地显出了老相,背稍重点的东西便显得很吃力,嘴里不时嘟囔一句:我都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 他觉得自己早该闲坐到墙根晒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