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后期皇帝却处处受文官制约?

为什么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后期皇帝却处处受文官制约?

开国之君大多强悍无比、气场十足,很难被他人左右,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朱元璋。他白手起家,经历千难万险,开创了庞大的明帝国,并且得位最正,他驱逐了腐朽、污浊、暴虐的元王朝,为万民敬仰。

朱棣得位不正,但朱棣即位是通他自己的努力达成的,这和开国之君类似。况且朱棣在朱元璋的基础下,让明王朝变得更加强盛,永乐盛世就是证明。

正所谓中央集权才是君主的第一要务,只有牢牢地掌控权力,才能实施野心和抱负,才能保持长治久安。

朱元璋权力欲极强,他不仅废除了宰相,还杀掉了大量官员,为的就是让权力最大化。所以在朱元璋强大气场下,文臣是不敢造次的,而且朱元璋精力充沛,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文臣来分割他的权力。

朱元璋设置了大学士,也就是内阁的雏形,但这些大学士只是朱元璋的顾问,没有丝毫权力。朱棣即位后才设置了内阁,并令解缙担任了永年年间的第一位内阁首辅,此时朱棣还是牢牢掌握着绝对控制权,内阁作用很小。

朱棣经常御驾亲征,朝中需要有人帮助其行使部分权力,所以内阁的权力也在慢慢提升。伴随着皇帝更替,内阁权力变得越来越大,正德帝去世后,首辅杨廷和负责选择继任者,从而确定了嘉靖的皇位,万历年间,张居正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发布政令,皇帝对其言听计从。那么为何朱棣之后的皇帝们经常受到为官集团的制约?

一、开国之君和守成之君的区别

打工相对容易,而创业非常难,开国之君就好比道路的修建者,而之后的皇帝们只需要按照前人的道路继续走,这相对会容易很多。朱允炆就是位守成之君,他没有经历过战火和厮杀,身上也缺乏气场和决断,威信较低,于是这就给了朱棣机会。

朱允炆盲目信任齐泰、黄子澄,不论是削藩还是出兵,齐泰、黄子澄的决策一错再错,而朱允炆却起不到一丝积极作用。削藩直接逼反了朱棣,给了朱棣靖难的理由,出征换成了李景隆,又给了朱棣取胜的机会,就好像朱允炆一直在给朱棣做嫁衣。

朱棣虽然并非开国功臣,但他却在之后的战火中磨练自身,成为当时最优秀将领。朱元璋布衣出身,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眼中不揉一点沙子,对战局判断极为准确。这些素质都是守成之君不具备的。

史料记载:

“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党死者甚众。”

朱棣攻下南京后,杀掉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株连家族,建文旧臣中,凡是反对朱棣的几乎都被杀了。如此情形哪里还有文官什么事,哪个还敢来挑战皇权,这不是找死。

朱棣以他的暴戾压服了所有人,而事实上,朱棣也姓朱,他本身也有继承权,恩威并施之下,天下也很快安定了下来。气场这东西很难讲清楚,但在朱棣、朱元璋上能明显地显露出来,其中的表现应该是强势、威慑、自信和果决。经历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也造就了不同的皇帝,这大致就是开国之君和守成之君的区别所在。

二、土木之变

朱元璋在立国之初还是很重视武将的,开国封爵的大多数是武将,毕竟打仗是要靠武将的,况且在开国之初战争仍在继续,只有安定的时候才需要大量文臣。

朱元璋设置了五军都督府,是最高军事机构,调兵遣将的命令都要从五军都督府发出,权力很大。正统十四年,瓦剌也先侵扰明朝边境,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率兵亲征。在王振的错误指挥下,明军在土木堡和敌人遭遇,明军伤亡惨重,朱祁镇本人也被也先俘虏。

史料记载:

“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朱祁镇这次亲征带上了大量朝廷文武官员,倒霉的是这些官员也跟着军兵一起被敌人埋葬。这造成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官员断层,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这些高官被杀,朝廷只得启用大量文官。

造成的问题就是权力平衡被打破,于谦之所以能成为军队一号统领,一定程度是因为大量官员被杀。加之时局危机万分,于谦的权力也变得空前的大,所有兵力调动、物资配给全部由于谦一人做主。

在北京保卫战结束后,于谦的这些政策被保留了下来,比如京城的团营部队,于是乎文官的权力增大,武将被进一步削弱,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大多收回了兵部。土木之变虽然让明军损失了十万士兵,却给了文官们强大自身的机会。

三、皇帝的不作为和行政需要

朱元璋是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没日没夜地工作,也没有太多兴趣爱好,这在旁人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然而朱元璋却做到了。随着和平时间的增长,明朝的皇帝们也变得越来越懒,甚至出现了不上朝的现象,比如嘉靖和万历。

海瑞那篇举世闻名的《治安疏》就有“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等记载。可见嘉靖这皇帝做得不太称职,大兴土木花销无度,这些皇帝们难免会有,最令人诟病的便是二十年不上朝,并且长年修道炼丹,耽误了很多政务。

嘉靖帝和万历皇帝还是有所区别,嘉靖皇帝多少还会处理政务,而万历皇帝是常年不出宫门,除了特大事项其他一概不管。权力是个好东西,谁都想要,既然皇帝对权力有所放松,那么文官就会顺杆往上爬,严嵩、徐阶等权臣就是这样出现的。

不靠谱的皇帝很多,但朝廷也要继续运转,那么大家就选出个代理人,也相当于总经理,帮助皇帝来处理政务,伴随的皇帝们越来越懒,内阁的权力就越来越大,直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到达顶峰。

如果明朝的皇帝人人都像朱元璋,那么是文官集团会被永远压制下去。但人和人不同,很多皇帝是来享受生活的,不喜欢恪尽职守,于是文官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同皇权抗衡。

在明代中后期,皇帝已经不是主角,内阁才是舞台的一号人物,也正是他们的存在,大明王朝才变得光彩夺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