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别吹了,《方剂学》才是最好的中医经方!

原创 赵岩 中医赵岩 2019-11-05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经方,这是当今中医界比较热门的话题,通常认为比较古老的、张仲景书中的方子才属于经方,而认为后世医家的方子都属于时方。在许多人看来,仿佛谁要是用经方治病,就会显的比别人高一头。无论实际疗效到底怎如何,这些人总是受人推崇,到处讲课,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热烈。

个人理解的经方,就是经典之方,许多人医生喜欢开具,经过大量的患者的服用,并且疗效出众,得以广泛的流传。不一定只限于张仲景的方子,甚至更早的方子,任何一门学科不一定越古老就越正确越权威,中医也是如此,大汶口或殷商时期的医术水平未必超过现在的中医,只不过许多人心怀崇古思想,死活不愿意承认罢了。

后世的许多方子,比如宋金元时代四君子汤、保和丸、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甚至清代银翘散、桑菊饮……。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子,很经典,疗效也是有目共睹。许多人不是医生,都知道积食吃点保和丸,肝气不疏吃点逍遥丸,而有些中医反而排斥这些好方子,令人费解。

中医看病,方子就如同工具,想治病首先就要分析疾病,确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这些经典的方子就是现成的工具,不用你再去自行组装发明。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有些古代名医一辈子就留下这么一两张经典之方,往往也汇聚了其一生的精华和心血。比如刘河间的凉膈散、防风通圣散,流传很广,也确实很好用。

古人早就开始搜集整理其认为最经典的方子,有些还编辑成方歌,比如《汤头歌》,也有人对这些经典方子进行注解,方便学习,比如《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等。现在,中医教材各个版本《方剂学》依然是搜集历代最为经典的方子,把这个踏踏实实学好,全记下来,研究透,会受益终生,比整天好高骛远花钱去学什么秘方强多了。

要下苦功夫,当年大学学习《方剂学》的时候,一首方歌也没背诵,考前也没准备,却考了96分,学到了什么程度呢?当看到两三味药一起出现时,立马就能想到那些方子。比如看到有人开前胡、云苓,就快速反应出败毒散、参苏饮、杏苏散……看到连翘、竹叶,就能想到银翘散、清营汤、凉膈散……看到防风、栀子,就能想到防风通圣散、泻黄散、泻青丸……一切如同条件反射一般,不用经过思考。同一类方子,还有历史性,不断地发展演变,透过组成与主治,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此一来,无论跟着任何人抄方,看老师一提笔,一行处方没写完,你这边就心中明了其治疗思路了。即便个别老师保守,不讲解,甚至还故意罩上一层他自己发明的空虚理论,你也能偷学到真正有用的干货。

经典的方子,需要先解剖再整合,再解剖再整合,如此反复循环,反复推演,其乐无穷。经典的方子,其价值不是单纯一张方子这么简单,里面该含有治疗思路和思维方式,这些只靠背诵方歌,永远无法深入其法门,必须钻进去才行。平平淡淡才是真,踏踏其实最可靠,过分标新立异不可取,好东西就在自己的手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