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57 | 文化之旅3:海丰篇(王万然+陈辚+庄海君+黄春龙+林丹华)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追寻历史的足迹

——文化之旅海丰行采风手记

·王万然

2015年4月12日,天公作美,雨下了两三天就停了,好像是专门为作家采风网开一面。我跟海丰县委宣传部谢立群副部长说,择日不如撞日,今后除了台风及暴雨预报外,定下来的日子就不要担心天气,因为我们这里阵雨比较多。由汕尾日报社和海丰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化之旅海丰采风活动由陈宝荣、许宇航充当导游,他们身强力壮,经常到处钻山洞、访旧屋,对海陆丰历史文化了如指掌。

第一站直指梅陇镇马福兰村丘东平故居。

丘东平烈士的名字在三十五年前我就听过。当时,我哥高中同班同学、后来成为我的学兄的蔡谦回到碣石,介绍他读到丘东平是海丰人,尤其是专家对他究竟是被日寇子弹打中还是他命令通讯员帮他完成自杀的牺牲细节有争议,便向学校申请到海丰调研。海丰文化馆很重视,派人协助他搜索资料,去梅陇采访。蔡谦兄关于丘东平的论文于1982年发表于《新文学论丛》。一个师专生能在《新文学论丛》发表作品,那是很不简单的,杂志社领导专门写信向汕头地委领导推荐了韩山师专学生蔡谦。2010年6月22日,广东省作协、中国社科院文学文化所及海丰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纪念丘东平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向研讨会倡议人蔡运桂教授、许翼心教授推荐《汕头特区晚报》总编辑蔡谦出席。研讨会前,我根据丘东平作品《梅岭之春》《将军的故事》《两个靖江青年》《截击》《茅山下》《白马的骑者》《通讯员》《沉郁的梅冷城》《暴风雨的一天》《红花地之守御》《第七连》题目,凑了一首打油诗《丘东平诞辰百年之际集其篇目怀之》:“梅岭之春抗战艰,将军三绝著先鞭。青年截击茅山下,白马驰呼通讯员。沉郁城中歼敌寇,暴风雨里浴硝烟。丹心碧血红花地,铁笔军魂第七连。”诗中将军三绝指陈毅写的《梅岭三章》,丘东平当过陈毅的秘书。

丘东平1931年发表了纪实小说《梅岭之春》、1932年起又发表了《通讯员》《一二八抗日战争的回忆》等一系列小说。如果说夏衍的《包身工》是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那么,丘东平就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山鼻祖。丘东平是江苏盐城家喻户晓的烈士。1941年7月24日拂晓,丘东平作为鲁艺华东分院教导主任、刘少奇的得力助手,为掩护师生突围,在建湖县庆丰镇北秦庄牺牲,当地就有了东平村、东平中学、东平桥。一个作家的名字被命名为地名和校名,在当代史上可能绝无仅有。

丘东平故居是海陆丰传统的三间二伸手建筑,不过在门楼多建了一排房子,比普通的多了两间。在门口大町,有个老人指着左边后面说,这铁皮厝的才是丘东平的,解放后他老婆就在这住,这故居是他两个哥哥住的。按照老者所指,丘东平故居两间都是泥砖墙,一间上面有崭新铁皮,可能有人在用,另一间已经坍塌。

第二站是联安镇白町村。宝荣说,白町原来叫白丁,往来无白丁,我们现在就来白丁了。陈炯明故居与左右民居联成一排,前面是大町,从町上的地基可以看出,前面应该有一排旧房子,拆掉了。陈炯明是现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不少研究孙中山的学者现在转向研究陈炯明,因为关于陈炯明的史料齐全,每翻开一页,便有新的陈炯明出现,耐人寻味。几年前,我们这里在保护陈炯明文物方面“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惠州市却公开打造“惠州客家名人”陈炯明,修复陈炯明墓,还建了陈炯明与辛亥革命史迹陈列室。目前海丰县也重视陈炯明文物保护,修葺了陈炯明故居和都督府,民间团体年年都去惠州祭拜陈炯明。

陈炯明墓位于惠州市区紫薇山。1987年,我还在惠阳地区教育处工作,与几位好友去正在兴建的惠州烈士陵园游玩,好友指着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山头说,听说陈炯明墓就在那边。当时的陈炯明,在我心目中还是反面角色,不过他是海丰人,海陆一家亲,便走去看看。穿过小坝,一座高大的墓碑耸立眼前,墓碑外面是个小亭子,碑文刻的是“陈竞存先生墓/章炳麟题”,估计陈竞存就是陈炯明了。虽然周围有农房,也种了农作物,但我还是感到吃惊。第一个吃惊没见过这么大的坟墓,第二个是陈炯明作为一个两党都不认可的反面人物,为什么能在惠州建这么大的坟墓,并且连在文革都没有受到大的破坏?

后来才慢慢明白,陈炯明是被抹黑了。读了叶曙明长篇小说《共和将军》后,大体了解了真相。陈炯明的一生跌宕起伏:秀才,组建同盟会,组织革命暗杀团,策划东江起义,参加讨袁运动,省议员,定威将军,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陆军上将。下野后组建中国致公党并出任总理。他力主禁赌禁毒,推广民主政治,还权于民,兴办现代化教育,公派优秀学子留学等等。为官清廉,有“一生不置私产,不贪污,不受贿,不二色”的政声美誉,去世时“陈氏家无长物,穷极,借用为其母预备的寿材,始得以入殓。”孙虽认为陈叛己,但也坦言陈“能文能武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骁勇善战。”1925年,孙中山在京逝世,下野的陈炯明以对联一副挽之:“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香港《工商日报》评价说:“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因此,就不难明白国民党不少政要为什么会把他埋葬在惠州紫薇山。2010年元月,民间团体在海丰青年公园召开陈炯明学术研讨会,其真实面纱终于掀开了一角。我当时写了一首七律:“日照龙津水渐温,百花吐艳竞存论。当年若噤孙难辨,今日争鸣公可陈。群蚁附膻终造假,清风拨雾力求真。孤山遥望魂归处,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年10月,我再次参观了位于海城的陈炯明都督府,写了一首《被保鲜的都督府》:“油漆黄黄,把都督府密密包裹/故乡的秋风轻轻呼唤着/害怕你永远地沉睡下去//历史像树梢摇摆不定/但没人敢揭开你的面纱/因为你不是流氓//都督府被继续保鲜着/人品是最好的保鲜膜”。历史的面纱,需要有识之士去揭开。

出了白町村,驱车穿过联安围湿地,除了一两只水鸟在飞翔外,窗外空荡荡,宇航说,冬天鸟就多。对啊,候鸟冬天南飞,现在快夏天了,它们往北去了。

到了海汕公路,拐向道山塔。来往汕尾至海丰的人每次都会看到道山塔,但是,能上去的却没有几个。我们穿过道山村,沿着堆满树叶的小路上山,由于雨后,小飞虫漫山遍野。道山原来是个小岛,也是海城的出海口,相传清朝海盗刘香就驻扎在这里,所以叫盗山。道山塔也叫“谢道山塔”,也称“文笔塔”或“水口塔”,为七层八角阁楼式空心塔,原来每层均用木板平铺,顶部置一生铁葫芦,有一把铁剑和一把铁笔交叉。该塔遭雷击后现已剩下一小半截底部在山顶上。到了塔门,里面已经积满了泥土,留下一个小口,几个健硕的男女作家爬上去,我看到口太小了,又有几十个人要上,就后退下山。有人说没进去会很遗憾,我说留点遗憾吧,反正很近,今后有机会的。 山脚茂密的树丛杂草中,露出了一个直径十米左右的水泥圆盘,插着几根大管。干什么用的,副总编辑黄维明说,可能是水塔吧。一个村的水塔要这么大?说是粮仓,又不对,粮仓顶不是平的。往下,有一间倒塌的房子,墙壁被树缠绕。大门还没倒,有四根圆柱顶着,好像是过去的大队部。到了村子问村民,答是生产队。而大圆盘是县建的水塔,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停了。问为什么叫“谢道山塔”,村民也不知道,但强调读音(河洛话)不是姓谢的谢,而是感谢的谢。

下午去莲花山鸡鸣寺,途经顾莲峙村。今年开始启动的海丰县海城镇莲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计划两年投入6亿多元,把莲花片五村打造成为集宜居、产业、旅游、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并辐射带动周边54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这五村是:“梅园”顾莲峙村、“桃园”田畔村、“荔园”柑洲坑村、“松园”建祖村、“茶园”温厝村。宇航介绍,顾莲树村原名苦楝树村,因“苦”字不好听,才改了名。而苦楝树村的人姓甘,那就更有趣了。下车后有个招牌指向古村遗址,我一抬脚就往古村走,只见左一道墙,右一道墙,左鹅卵石,右鹅卵石,脚下也是鹅卵石,这么多鹅卵石哪里来?墙壁整齐有序,只是没有屋顶,有些已经倒下。旧屋里杂草丛生,树叶遍地,虽然残破,但正是因为残破,才谋杀了所有作家的“胶卷”,相机、手机拍照忙个不停。出了古村,一阵流水声哗啦啦地,走近一看,水沟上面覆盖了绿色植物,声音从叶下发出。往前是一段溪流,有个近十米宽的积水潭。有人指着对面山崖说,在那里可以跳水,水很深。总编辑李振威说他来这里游泳过几次。上节河道很浅,有一堆堆的鹅卵石,好像是人工堆砌的。潭畔有小房子,可能是给人换衣服的,旁边是水泥地。我对振威说,如果整个村庄都铺上鹅卵石,那就更有特色。

大家一路走一路在搜寻苦楝树,由于树木很高,不少人把大樟树误认为苦楝树。这时高高的苦楝树已经开花,一串串,浅紫色。穿行梅林中,地下梅子像黄绿色的翡翠,引来好奇的作家不顾斯文捡拾。过了梅林,一条小溪,一座小桥,一块大空地展现面前,三棵大榕树呈三角形。靠近新村的一棵最奇特,树根为分两边生长,空地形成直角。原来,榕树长在一间房子边,树根沿墙两面伸出,房子倒了,就保留了直角。树根之间留下小“窗口”,身上长满青苔和小植物。大家非常开心地摆姿势留影。

青山绿水,梅林青葱,榕树苍劲,顾莲峙村与苦楝树村新旧两个村落鲜明对比,反映了新农村建设苦尽甘来。有人感叹能在这里买块地建房子多好。

去了鸡鸣寺后,我们返回参观澎湃故居、得趣书室,红宫、红场,继续追寻农运领袖彭湃烈士的英雄足迹。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创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无人不晓。尤其是徐向前元帅的《奔向海陆丰》,让广大青少年铭记了海陆丰和彭湃一段辉煌的历史。不少作家以前写过不少篇关于彭湃的诗文,我相信,通过今日采风,一定有新的感悟,能写出更新更深更美的篇章。像我,就发现了两个“秘密”。第一,六人农会的塑像安放在水池中央,可以防止人为破坏。第二,彭湃故居的老式眠床与丘东平故居的一样,里外两个架,蚊帐放在夹层,与我家的眠床不同。问了旁边几个文友,海丰文友的说海丰都一样,而陆丰文友说陆丰只有一个架子,和我家一样,蚊帐从顶部放下来,包住了整张床,蚊子容易进去,还是海丰的眠床科学。

从红场门口走路经过中山西路即幼石街,前往马思聪故居,想不到铁将军把关。正当离开的时候,里面有人开门了。进去一看,天井里的古井已经变得很陌生,我们以前来过的人都觉得连井边的房子都不像了。2010年10月,我们几个文友来观光,大家都有作品,我写的是《马思聪故居的古井》:“鹅卵石不知疲倦/一个顶着一个/岁月越顶越高/沧桑被思乡曲拉醒/青苔,梁祝般斑斓//我探下头照看自己的影子/遮住了一角蓝天/你却从蓝天中伸出一张脸/笑得井水一脸皱纹/”。可现在,井头围起来修得很现代,加了不锈钢井盖,再也没有历史感了。

马思聪也是我们汕尾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2012年5月7日马思聪诞辰100周年,汕尾市科技文化中心改名为马思聪艺术中心,我也写了首七律纪念这位著名音乐大师:“幼石斑斓色彩浓,父为将帅子神童。龙津晚曲古榕翠,塞纳余晖新韵红。文革逃亡何叛国?思乡遗梦逐飞蓬。魂归汉地白云瑞,天上琴音海陆丰。”去年10月,省文化厅与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了广东省“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对推动小提琴艺术事业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发展功不可没。

海丰人才辈出,在文天祥公园有许多名人塑像,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英雄豪杰。宇航叫大家重点注意的是丘东平塑像:原来,横放在大腿上的步枪两头被人偷锯了。宇航幽默地说:“丘东平是陈毅的秘书,又是鲁艺教导主任,拿手枪,怎么会拿步枪呢?”想想也是,这也是天意吧!塑像中唯一一个农民打扮的手拿烟杆,昂首阔步。看了简介,原来是彭湃的得力助手、中央委员杨其珊,祖籍陆丰新田(现属陆河),是武林高手,在洗澡时被警卫开枪暗杀,牺牲于碣石溪。罗惠香走来问:“杨其珊?是不是我那个老乡?”我问:“你是新田的?”她答是。碣石溪(激石溪)不是在新田么?在方饭亭,宇航重点介绍这里有三个状元,一个是石像的主人公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大家知道的;另一个是题写对联的林大钦,潮州的;第三个就是建亭子的江西老表,状元罗洪先。我创作《汕尾诗话》时查过罗洪先,他还是个地理大师,来海丰帮助编写县志。

海丰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一天行程是无法解决追寻之渴的,但,我们有的是时间。

2015年4月13日星期一于汕尾

(2015年4月19日《汕尾日报》)

(《源流》2015年06月号)

(《海丰文学》2015年7月秋季号)

(《海陆丰视窗》2015年12月31日第二期)

(《汕尾文艺》2016年3月第一期)

宝塔沧桑 道山无恙

·陈 辚

在我年少的时侯,听村老人讲“县官白太爷破海丰牛地”的故事,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奇思妙想:谢道山定是一座形状似牛鼻子的山峰,山塔应像村头老榕树底下缚牛的牛桩一样。也生出了一份油然向往的情结,总希望有一天能登上谢道山,目睹塔的真面孔。

4月12日上午10时50分,雨后天晴,我参加“汕尾文化之旅——海丰行”采风活动,第一次来到了谢道山,山和塔便巍然站立于我们的眼前,一条隐约曲折的小路抵达山顶。于是,我们从村旁的一条羊肠小道开始向谢道山攀登。谢道山不是很高,海拔只有65.9米,但因前几天连续不断下了几场大雨,路面坎坷不平,堆满树叶、枯草和雨水,又加上路道两旁徒峭,野草、荆棘丛生。

大约过了15分钟,我们便来到山顶上,空气渗透着绿色芬芳,令人心旷神怡。只见道山塔只剩下四层半,且残破不堪,顶部生长着几株小树。当大家急不可待走向塔时,我却有“近乡情更怯” 的感慨,而是走到一片芳草萋萋的空旷场地上。极目远眺,海丰县城全景风光尽受眼底,东关联安湿地四千多公倾湿地生态美景如画卷在眼底下徐徐辅开。近看山腰,悬崖峭壁,春色入怀,山花灿烂,小鸟欢声,百草萌芽……甚至觉得脚下的每一寸地都浮动起来,涨满着春天浓浓的韵味和旋律。

“碧空如何,遣情情更多?”当我移走靠近山塔,张开双臂拥抱它那粗糙的土墙时,触摸是时光流逝的沧桑。经海丰文友介绍:该塔叫“谢道山塔”,也称“文笔塔”或“水口塔”,有320年的历史。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的空心塔,混合灰沙和花岗石混合建筑。塔高25米,第一层底座直径10米,塔内直径3.2米,向上端逐层收缩,每层有木梯,可旋登而上塔顶。后木板被侵华日军折毁。塔顶部安有一铁葫芦和一把铁剑,后为雷电击毁。1997年8月25日,该塔遭暴风雨侵袭崩塌,现仅存残塔三层。当时,海丰县有重修该塔的计划,但可惜由于工程浩大而搁置。至于白太爷造塔破海丰风水传说纯粹谬传。据清乾隆版《海丰县志》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姚德基和本邑绅黄道珪举人等议开凿南门湖,建“谢道山塔”。明崇祯三年(1630年由知县周一敬创建,至己巳年(1690年),建成南湖和谢道山塔。据史料,可知凿湖和建塔都与白太爷无关。但时至今天,年少时听到“县官白太爷破海丰牛地”的故事虽歪曲事实,但仍在民间中广泛流传,许多人仍对此深信不疑。

我们来到塔门,倒塌的灰泥土和石柱把塔门堆积得剩下一个倾斜的小口,只够一个人爬进入。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我顺利进入塔内。塔的一层已被石板和灰沙土填平,海丰文友说大家站的位置是塔的二层。一束明媚的阳光从塔顶射进塔内,特别暖和明朗。抬头望时,觉得天空高远狭小,不禁有“井底之蛙可观天”之叹。爬上塔窗口观看,风光与在山顶所见略有所不同,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意境观。站得高,看得远,这话一点不虚。原来被遮掩的风光能清晰显现,不再羞羞答答,比如丽江,在鹿境一带蜿蜒穿行,如一条素练飘入长沙湾,两岸百草丰茂,林木葱郁,幽静秀丽的景色美不胜收。

正午阳光正好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向道山塔告别。回头了望谢道山,谢道山流淌着暖融融的春意,在我心中植下了一个暖呼呼的名字:文笔塔。它那淡定、淳朴、沧桑、厚重的历史蕴涵,足以甜润我丰富的记忆。

红宫红场

·庄海君

有一种颜色,让历史一直在燃烧

烧红一片天空,烧成纸上的青春

有一个地方,让历史的记忆在沉浮

沉浮在一场革命的路上

我站在历史的伤口上呐喊

呐喊1927年的血与火

呐喊彭湃先生呐喊过的声音

呐喊这尘世间的愤恨与阴暗

我紧随着先烈的脚步

穿过一条榕树小道

来到彭湃先生的铜像前

静静地思索,将历史的高度

沉积在他的脚下

他的身影照进我的诗中

一页一页,弱小的表达

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悸动的年代

海丰名人组歌

·黄春龙

彭湃

英姿飒爽遭遇风云岁月

大好年华献与红色潮流

以莲花山水田园为起点

扛起一面新革命的旗帜

从山海之城浩荡荡而发

坚信阴霾中国孕育新天

用不屈作血书流芳百世

他是海丰激情澎湃之子

他是神州永垂不朽英雄

陈炯明

江湖有许多传说

现实情景只是一种,它安然

就在这万顷良田美池之间

青天阔地闲谈百年风云

从中国的革命史源开始

沿溯夏雷震冬雨雪

人间几多纷尘起落

烟火迷茫了山重水复之粤地

他守住自己的原则与信念

然后让史话众说纷纭

马思聪

他是南海物丰千年古城之子

在天籁凡响的引领里

迈向音乐至高的殿堂

他将传播佳音美调视为使命

成就一代宗师音乐家族

他带上莲花山气息般的乡音远行

谱写一首深情的思乡曲

传遍神州大地及海峡人间

赤子之心却未能在叶落处归根

抱憾异国明月望故乡

走进丘东平故居

·林丹华

穿过春日金色阳光跳荡的街巷

文化采风团走进丘东平烈士故居

读罢一个中国革命史的动人故事

作家们震撼的心灵镌上永恒的记忆

一个17岁从马福兰村走来的少年

参加彭湃领导的海丰农民武装起义

勇闯枪林弹雨,担任澎湃秘书

成了海丰红色革命领导人的左膀右臂

26岁与鲁迅等人联合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发民族强音,高扬起抗日救国的旗帜

才华横溢在新四军中任陈毅对外秘书

协助刘少奇创办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

年纪轻轻的丘东平是杰出的革命作家

战地报告为他赢得中国报告文学开山鼻祖美誉

直视苦难人民改变命运的战地小说好评如潮

“中国的作家中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 是郭沫若的赞语

陈毅赞扬他“擅长文艺年事青青前途不可限量”

我们不会忘却烈士生命绽放的光彩

1941年7月24日,鲁艺师生遭日军袭击

为掩护师生冲出火力网以身殉国年仅31岁

倒下的是血肉之躯,耸立的是巍巍丰碑

继承遗志推翻三座大山缔造梦想家园的人民

正用建设的花朵编织永不凋谢的花环敬献英雄

祖国河山和烈士的家乡传唱着英雄的事迹

炎黄子孙世代阅读先烈生命抒写的壮丽诗行

拉到底部,有赞赏

     

2015年4月

19日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58

转自:汕尾日报15.04.19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常用的宣纸尺寸对照表

到林场看美女下海拉大网

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

碰撞再碰撞,交流再交流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56 |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再续)【蒋述卓+乔木+罗荣男+刘映辉】

文学看台55 | 两大美女与一大汉子拼诗(吴春红PK郑新派PK潘妙君)

文学看台54 | 文化之旅2:城区篇(王散木+林小冰+罗彩丹+黄宗宏+罗惠香+罗素丽)

文学看台53 | 丘惠谊《抽奖》PK庄彩建《站在家乡的桥上》

文学看台52 | 王青:《五里亭》中纪流年 ——张楚藩诗作散谈(评论)

文学看台51 | 文化之旅1:城区篇(王万然+林丹华+陈辚+石磊)

文学看台50| 同题诗:暗杀

文学看台49|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续)【陈炜鸿+何桂梅+巫国明+曾玉仿】

文学看台48| 庄爱娟 PK 林永练 PK 刘映虹

文学看台47| 沈木荣:记录陆河的一段历史——序罗新焕《闲话陆河》(评论)

文学看台46| 陈再见:日记唤醒文学生命(随笔)

文学看台45|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

文学看台44| 拼诗:郑海潮~PK~叶爱琼~PK~陈少平~PK~柯宜超

文学看台43| 钟锦烽《王婆的敬老院生活》~PK~李济超《酒后的男人》

文学看台42| 彭涌波的散文: 爱意涌动里的忧患意识(评论)

文学看台41| 陈建深《母亲的朋友圈》~PK~黄鹏《晨曲》

文学看台40| 彭颂声:教师节痛悼被枪毙的龙山中学教师陈耀汉(诗词)

文学看台39| 孙雄:善从家乡风物提炼出意蕴来——序蔡金兵《伸向远方的路》(评论)

文学看台38| 刘晓霞:将,光埋进夜行人的怀里(诗歌)

文学看台37| 潘妙君:出来吧(诗歌)

文学看台36| 拼诗:林国全PK王晓忠PK陈辚PK林凤燕PK翟营文

文学看台35| 戴运辉:这座位究竟让不让?(小说)

文学看台34| 众诗人大比拼:船(同题诗)

文学看台33| 黄俊杰:美丽的诗心——序刘信杰《渔港风月》(评论)

文学看台32| 林进挺:荷花世界(散文诗)

文学看台31| 庄爱娟:知己如茶(散文)

文学看台30| 郑海潮:贩毒女的眼泪(小说)

文学看台29| 吴庆华:梦的千秋(诗歌)

文学看台28| 二毛:暗战(诗歌)

文学看台27| 老斯:天地人佛神仙鬼(诗歌)

文学看台26| 龙晓初 ~PK~ 郑海潮 ~PK~ 王珏瑜 ~PK~ 施良壮

文学看台25|  张鸿“祭孤”~PK~ 吴春红“祭孤”

文学看台24| 诗歌大比拼

文学看台23| 陈瑞绒散文 ~PK~ 苏香小说

文学看台22| 王晓忠两首~PK~陈坚青一首

文学看台21| 众诗人大比拼:三月(同题诗)

文学看台20| 龙晓初:沉沦(诗歌)

文学看台19| 庄海君《红海西路》~PK~郑海潮《擂茶》

文学看台18| 戴运辉:改名(小说)

文学看台17| 丘惠谊:一张罚款单(小说)

文学看台16| 吴春红:老街那些暖暖的岁月(散文)

文学看台15| 叶丽娟:梧州地震寄谢莹彦(诗词)

文学看台14| 庄海君:空灵日(诗歌)

文学看台13| 庄彩建:鼠(诗歌)

文学看台12| 洪天丽:山里来的客人(小说)

文学看台11| 陈树龙:村官来电(小说)

文学看台10| 陈瑞绒:老表林国(小说)

文学看台9| 钟锦烽:免费生(小说)

文学看台8| 戴运辉:奖励(小说)

文学看台7| 香雪兰心:微信群的快乐生活(散文)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进入!

请别吝啬手指头,按下下面的二维码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