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新房癌呢?
经常听人说,啊,成都人新房癌严重,是不成熟的体现。
北京,上海就没有新房癌,诸如此类的话。
我其实是嗤之以鼻的,京沪没有新房癌?
那是没有条件好吧。
京沪的城市框架已经定型,哪儿来多少优质新房?没有新房,还不是只能去二手,这是市场和城市发展阶段决定的。
而不是上海人,北京人就不喜欢新房。
有谁不喜欢新东西?喜欢二手货,N手货?
这典型的扯淡逻辑嘛。
数据统计里京沪二手房成交比例多,就说明京沪没有新房癌?
典型的为了数据而数据。
就像前两年的链家数据统计里,三圣乡和锦江生态带成交价格都偏低端,很多人就总结这是低端板块。
结果呢?高端一点的新房和二手房上市之后,一样能卖的火热。
脸是不是打的啪啪响。
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决策。
尽信数据,不如无数据。
数据表现的是过去的总结,但是这个过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决定未来。
就像说京沪没有新房癌的一样。
君不见京沪的好点地段的新房,都是疯抢吗?
融创徐汇滨江壹号,这个月开盘认筹,只能全款买,12万单价,比起二手房,算上全款的资金锁定,优势并不大。
然而呢?没有新房癌的上海人,抢什么呢?按没有新房癌逻辑,这些人为啥不去买附近不远的中海瀛台,云景东方的二手房。
新房癌是全国通用,只是一些城市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框架固定了,没办法提供那么多新房。
房子普遍情况下,新的比老的好,这是一定的。
在不急着自住的情况下,尽量买新不买旧。
比如金沙的绿城凤起朝鸣和周边比较好的二手房价格差距不大,那不急着住,必然优选绿城。
普遍情况下,新房相对于二手房具备的有点更多的多
比如:
更适合新一代生活的设计
外立面更好
公区,物业
区域设计规划更为合理等等
更适合新一代生活的设计
这个其实很好举例子,无论是户型,还是公区,都在进化。
就说电梯吧。
十年前的豪宅2T2户,并没有左右分离,电梯出来,左右各一个门。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电梯间出来左右两边基本都是鞋柜。
我不想说这种现象的好坏,但不管是看着,还是闻着,都是很不爽的。
而新一代的住宅,比如北大资源紫境府,也是2T2户,但左右分离,更佳注重了私密性。
这些就是设计的进步。
诸如此类的进步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更好的外立面
外立面就像一个人的颜值,颜值高,看着就有好心情。
越新的房子,往往外立面设计更优势,这个自己可以看。
公区,物业
新房的公区能够用个十来年,而二手房公区一旦超过10年,磨损是极其严重的。
如果协调的好,还可以翻新什么的,也还行。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基本上很难,绝大部分小区都协调不好。
包括物业,物业费难涨,物业服务标准就会下调,这也连带公区的维护也更差。
而新盘一开始物业费定的都比较高,短期之内不会出现物业降低的问题。
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某壹号豪宅,都逃不过这种命运,还能有多少小区幸免呢?
区域设计规划更合理
其实现在回过头看看老城区的很多老的豪宅,比如成都花园这种,容积率,环境,学校更方面都是很能打的。
为什么就是价格卖不起呢?
除了户型这些落伍,不太受新一代的人喜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区域整体设计不合理。
新时代的需求,需要商业综合体吃饭,遛娃,需要大公园散步,健身等等
这些老的区域,都没法更新了,自然也就掉队了。
总体而言,在合理市场价之下,新房的优势总体而言肯定是大于二手的。
除非是急着读书,自住等需求,不然还是遵循买新不买旧。
尤其是成都这种城市框架还在拉扯,人口还在涌入,对旧的体系的冲击远比京沪这种来的大,更应该保持仓位的更新。
基本上原则上不建议持有15年以上房龄的住宅。
除非这个住宅,拥有一些很难替代或者不可替代的点,一般情况下这种房子太少了。
我知道,总有人会喜欢说地段,地段,地段,嗯,李嘉诚说的。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上半句。
如果是图地段,那天府广场周边还有1万多的房子,岂不是更好?
地段很重要,但地段是可以制造和分流的,尤其是还在扩张周期的城市,再加上强势ZF,地段是可以创造的,无非是想不想。
所以,适当,理性的保持新房癌,是在扩张性城市里的优点。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和星球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