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领会” ,知行合一 ——再读《领会教学法》后的实践感悟

再读“领会” ,知行合一

——再读《领会教学法》后的实践感悟

----文/陈春水----

前些年受学科导师建议去读读《球类教学领会教学教育法》,当时翻箱倒柜般地到各个书店网站去寻觅,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最后购得的是二手七成新的,但那一刻还是欣喜若狂,像个孩子买到自己喜爱的玩具那般又蹦又跳。拿到书后先是囫囵吞枣般地全书浏览一遍,之后根据在浏览时产生的困惑再进一步追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踪迹。最近在网上书城又购买了另一本异曲同工的书籍《体育课堂教学坐标:领会教学法》。这一次与第一次的学习心得对照,似乎关注点又有了新的变化,领会教学除了以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学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于技能学习有了更强劲的学习动力。以篮球运动为例,在领会教学法中围绕学生实践体验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抛出真实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在这种学生边思索边尝试的环境下,再导入解决相应问题时所需掌握的运动技能。在篮球传接球教学中,首先不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先体验尝试——引出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学练——运用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练中的难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尝试如何把球传到同伴手中,同时逐步增加难度(不同程度的距离如何传球、有人阻挡如何传球到位、如何将球传到跑动中的同伴手中等),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并寻求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之后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再进行解答,最后实现学生自主回归到传接球的针对性学练中来。这个教学过程看似绕了个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相应技能,但是学生的学练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明显。借助拓展性课程多次尝试后于具体更新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学练过程更像疯玩

在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想的是如何在模拟场景或游戏比赛的场景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这种解决不是单纯的联想思考后的尝试,而是直观地与问题面对面,所以更像是在游戏中不断接受挑战,这种挑战一开始带点未知数,并且也会有所变化,但是学练时间稍长,学生自己就会根据不断出现的重复场景而形成相对应的破解经验,久而久之会从一开始的紧张、刺激、不安到最后的相对淡定沉着。依旧拿传接球练习来说,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都会出现“戏耍”的现象,从一开始乱拳打死老师父般地玩疯向见招拆招随心所欲地疯玩了。疯玩只因学生自我感觉更有主动权与决定权。

2

教师教学要求精准‍

在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对常规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当下我省体育教学“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理念,领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与运用维度层面的教学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运用单元教学理念下强调在技能巩固提高之后实现实践环境中的使用,使学生从掌握技能到现实比赛场景的运用自如,领会教学强调让学生尝试如何解决问题,在不断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往往不是一种办法,也就是说不是一项技能。举个例子,还是以传接球内容为例,前者是将传接球内容里面的胸前双手传接球的练习作为一个内容,围绕同一个练习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学练;后者一开始就强调解决传出球并要让同伴接到球作为主旨,换句话来形容就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所以在实践中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如头上单手甩球,击地反弹球、双手抛球等等,比较之下,发现者似乎更无章法,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实践学练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性的技术问题,如果教师开展教学前对这些突发性问题没有进行预设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练活动停滞不前。毕竟一项运动的教练员与常规体育课堂的教师在面对这项运动时所体现的水准是不同的。借投篮教学举例:后者是研究如何投进球,前者是研究为何没投进空心球。

3.

结合战术强调技术‍

学生在篮球运动,但凡稍许懂些或会些,就会想着打比赛。因为这个过程更有参与权,更有主动权。可不是吗,从技术动作的学练规律与易难程度,往往是按部就班,逐步形成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得按照规定技术动作的形成,虽然如今强调进行有针对性采用多种方式的练习,相比较早年提高了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毕竟不同的练习方式总会有新鲜感。似乎还是少了些“直捣黄龙”的快感。所以在采用领会教学法教学时,会针对某一教学问题结合不同的实践比赛或者是特定的比赛片段来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练状态并非是单一化,而是多元化同步开展,在围绕相应比赛时,学生首先呈现出来的是战术配合,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学练中战术似乎成了一堂课的主导,毕竟学生是在想尽方法通过同伴间的配合来赢得既定的胜利的,其实在这实践中,技术动作掌握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战术配合的实施。换而言之,团队协作很重要,可如果自身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对战术配合的实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技能学练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相应的比赛体验以及战术配合的尝试之后,更有利于其自我加强认识,加强技术的针对性练习。

4.

反馈‍指向性与多样性

领会教学方式的实施,旨在通过相应比赛实践,在拓展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同时,增强自我相应技术学练的主动性。这种相应技术主动学练意识的产生与反馈,恰恰是领会教学的价值。只是与日常教学不同的是,除了有助于促进指向性技术学练的要求之外,在实践中还会同时伴随多种问题的出现。以篮球传接球为例,在实际的比赛中因有对手防守,学生无法轻易地将球传给同伴,在教师诱导下会急中生智采用击地传球、高吊球、背后传球等等。这些传球方式正是完成传接意图的解决策略。这些多样性的解决策略的反馈呈现,有助于学生更自信更主动地参与今后的运动实践中。这种通过传球解决问题指向性与可用不同传球方式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教师除了需要在一段时间按照单元板块进行授课,同时还要对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多个技术进行教学,这就是领会教学开展时困扰教师的原因之一。
通过学习结合实践尝试,总结以上几点个人体会后,对尝试开展领会教学的同仁给予温馨提示:
1.教师可以尝试在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开展领会教学法,有利于教师问题的预设与解决策略的提出,便于学生学练的实效性。
2.高学段学生相比较低学段学生更容易开展领会教学法,学生原有的技能与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3.相比较常规课堂,在拓展性课程的课堂中更有利于领会教学法的实施,一方面是生源的定向性,另一方面是学练时间的相对充足性。

陈春水,笔名春江水暖,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教师,供职于茶院乡南溪小学。撰写并获奖各级各类论文40余篇,CN发表体育学术论文10余篇,执笔县级及以上的各级各类课题、调研报告20余项获奖。市科研先进教师,市“四有”好教师。

□编辑:叶寒

□图文: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