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小记
听课小记
陈金龙老师的现代诗鉴赏课为听课老师带来的冲击可谓惊艳四座,和学生一起坐在台下的我不知道老师下一步要做什么,支棱起耳朵迅速判断老师给出的信息,再组织语言尽可能表达得清楚完整,一个词评价:得劲。
陈老师以一首诗歌叙述了一位老者一生的故事,他领着大家走进一处幽境,入口不大,似乎一眼能望到底,走进里面,才知别有洞天,月之形、月之色、月之情、月之思、月之故乡一一呈现,头顶的那轮明月升腾,变化,渐渐化为流淌在血液里的乡愁,作者彭邦祯离开武汉、湖北,流亡印度,远渡重洋,作者漂泊的一生,配上老师动情的解说,学生早已入了诗境,身在大洋彼岸的老人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白发苍苍的他立在纽约塞纳湖畔,天上的月,水里的月,心中的月,缕缕幽幽的月光牵引出深深沉沉的相思,再读诗歌,学生的眼前出现画面,朗读便情真意切。
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用在语文课上也挺贴切,陈老师的这节课是有灵魂的,而且有趣,趣怎么品、怎么观都觉无穷尽,老师的独具匠心巧妙贴切地融合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
陈老师的课后分享和他的课一脉相承,揭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读和写。课上,陈老师让学生写诗歌,对五年级的孩子,不是抄写,而是听写,一点点加大难度,由听一句写一句慢慢到听一小节写一小节,最后,听完五句诗,学生想着写。出示诗歌时,从一个圆开始想象,老师画图,学生猜诗句,找到规律,老师说上句,学生可以接出下一句。整节课,陈老师在巧妙回环处设置了大量的朗读练习,开始学生感悟在诗歌的表层,读起诗歌觉得平淡无奇,陈老师还设置了学生写一写的环节,和作者的文字进行比较,五年级的孩子用上大量的形容词润色诗句,老师并未评价,话锋一转,接着介绍作者的生平,颠沛的脚步停在一处,诗人的思念便加深一层,读者的内心就沉重一分,最后,不需评价,所有的情感都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
与陈老师一起上课的是我班的二十四个孩子,孩子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入心地读,认真地写,他们和我一样深深地被这节课吸引,孩子们的读写不由让我回观我的日常教学。
本学期我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引领学生进行读和写两方面,自开学以来,每周一版必背古诗词,内容随着季节的变换更替,语文程度良好的学生都能跟上节奏,根据新课标中的建议,我尽量领着学生坚持每天练字,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提笔练字的意识,距离养成良好的坐姿、写姿习惯还有一段距离。
正逢揭晓期中考试成绩,卷面分析反映出大部分学生阅读积累的薄弱匮乏,接下来我要怎么办?选择每周背诵内容时,我要兼顾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有课外的补充,也要有熟悉的知识积累,要分类增加词语的积累,找简洁易于学生吸收消化的文言文来诵读,增加课前一分钟演讲,尽量把此环节与课外阅读、日记练笔结合起来……
一件一件事情排好了队等我一点一点嵌入每一个日子里,无声无形的时间总会在不经意间露出蛛丝马迹,结果呈现,已走过好长的路程,未来可期,加油!
END
文字:肖婵婵 编辑:肖婵婵 审核:张雅莉 封面图片:任丽
张雅莉小语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