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寿眉更耐泡,白毫银针不耐泡?天真了,这4个原因才是症结所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要论凡尔赛文学的鼻祖,大家还忘了这两人。

王健林上节目说过,“想做世界首富,最好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挣它1个亿。”

而马云也曾说,“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兴趣。”

他们还真不是在显摆,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情绪。

坐在窗边,长叹一句,“我也得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了。”

一旁的李麻花,看到自己这般表现,说“咱们也可以来一个茶界凡尔赛呀。”

“每天都在纠结喝白毫银针还是肉桂,好茶太多喝不完,愁人啊。”

这一句,可能要拉来满屏仇恨的目光。

几句玩笑话之后,又把目光投回了茶友们的留言当中。

“白茶老叶更耐泡,白毫银针那样细嫩的,两三冲就没味道了。”

看到这里时,手上的鼠标停止了滑动。

《2》

近一步了解后,明白了茶友口中所说的白茶老叶,指的是秋寿眉。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秋寿眉更耐泡,而白毫银针不耐泡?

当然不是。

判断一款白茶的耐泡度,首先要看品质,而不是外观。

白毫银针与寿眉,二者皆为白茶的品类。

它们是根据采摘标准不同,所划分的。

但并不能决定一款白茶品质的高低,耐泡度,也就无法确定。

茶叶的内含物质丰厚,自然经得起多次冲泡。

而内质单薄,三五冲之后便淡了。

因此,白茶的耐泡度与产区、工艺和储存,密切相关。

产地好的白茶,耐泡度更高。

常听有人提起,“高山云雾出好茶”,但具体原因你了解吗?

高山,当然也不是海拔越高越好。

想在珠穆朗玛峰上养活一片茶园,也是件难事。

因此,在我们东南沿海地区,海拔在600米到1000米之间,是最适合白茶生长的高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降低0.6℃。

在这个范围内的高山茶园,温度适宜,云雾缭绕,水汽充足,土壤肥沃。

也因为人烟稀少,所以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环境污染少。

产出的白茶,不仅干净,而且内含物质丰厚,品质极高。

在冲泡的时候,就能比品质一般的茶叶,多泡上那么几冲,香气滋味更加浓郁一些。

而若是产区不佳,海拔过低,则不利于茶树的生长。

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人类活动频繁……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白茶苦涩物质含量多,而营养物质不足。

如此一来,与高山白茶相比,耐泡度大大下降。

所以,并不是白毫银针不耐泡。

而是产区优秀的秋寿眉,比产区不佳的白毫银针更耐泡。

《3》

工艺好的白茶,更耐泡

每次在提及白茶的工艺时,都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做白茶哪有什么技术含量,茶叶摘下来在自家门前晒一晒,就能喝了。”

只想问一句,您这农家自制茶,能通过国家标准吗?

真正的白茶,主要工艺是萎凋和烘干。

当茶青被采摘下来后,薄摊薄晾在水筛当中,离地70公分,进行精心日光萎凋。

阳光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尺度的把握,就需要制茶师精湛的技术,以及制茶多年的经验了。

若是没有及时的摊晾,不小心将茶青堆积,就会导致萎凋不当,内质折损。

冲泡时,就容易出现不耐泡的现象,滋味寡淡。

烘干,是萎凋之后的步骤。

要在大量保留内质的前提下,将茶叶彻底烘干烘透,达到标准含水量的8.5%以下。

但往往只是一个合格标准,就有很大一部分制茶师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像白毫银针这样,芽头饱满,中间呈笋壳状结构。

层层叠叠,中间可以剥开5-7层,且每一层上都有密实的白毫。

这样的结构,为烘干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需要比平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做茶。

若是一不小心,烘干的温度太高,则会让内质受损,耐泡度降低。

而如果烘干不彻底,白毫银针在后期存放时,会因为自身含水量超标,受潮变质,内质损耗,耐泡度大大下降。

因此,一款耐泡度高的白茶,必然是要有好工艺的加持。

《4》

储存得当的白茶,更耐泡。

想必茶友们都或多或少,听过老白茶的名字。

老白茶的诞生,是新白茶经过3年以上的良好陈化而来。

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在如此完美的环境下,几乎是为白茶打造了一张陈化的温床。

漫长的时光里,物质发生了良好转化,茶叶的香气变得沉稳,滋味变得醇厚。

品质上佳的老白茶,拥有丰富的内质,转化出丰沛的物质。

耐泡,对于一款优质的老白茶来说,小菜一碟,根本不在话下。

但若是储存不当,让大量的水汽和异味进入了包装内部。

那么,内含物质会受到极大的破坏。

可想而知,茶叶的耐泡度也直线下滑了。

不出3、4冲,香气和滋味就慢慢走向了下坡。

茶叶耐不耐泡,和储存的关系也密不可分。

《5》

同为优质白茶,白毫银针为何不如秋寿眉耐泡?

排除了品质的原因后,则下一个考虑的,就是冲泡手法了。

闷泡,是对一款优质白茶最大的误会。

好茶,至少在前7冲,都需要快出水。

从注入沸水,到大部分倒出茶汤,时间仅需要7-8秒左右。

短短的几秒时间,便足够让白茶的内质充分释放,茶汤鲜爽有加,滋味淳和。

若是闷泡,让茶叶与水长时间的接触,则内质过量释放,影响到了白茶的耐泡度。

但由于秋寿眉的采摘时间在秋天,经历了夏天的高温之后,表面上生出了一层厚实的蜡质层。

蜡质层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因此在冲泡时,即便不能熟练的快出水,也不会太多影响到茶叶的耐泡度。

因此,秋寿眉是最适合新手练手的白茶。

不易泡苦,耐泡度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当然,若是闷泡个30秒以上,依然会削减好茶的耐泡度。

而白毫银针采摘在春季,一枪一旗,没有叶片。

相比起来,比秋寿眉少了一层缓冲。

因此,出汤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若是没有快出水,慢悠悠的倒出茶汤,耐泡度就容易受到影响。

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茶友发现,秋寿眉比白毫银针更耐泡。

品质好的白茶都耐泡,只是冲泡手法的失误,让它们出现了不同。

《6》

冬天的午后,总喜欢给自己泡一杯茶。

除了缓解压力,让下午更有精神。

另外,也想着促进血液循环,让冰冷的手脚温暖一些。

每次一喝,就是一个多小时。

7、8冲之后,滋味稍微淡了,再适当闷泡,滋味又回来了。

可想而知,若是一个人品茶,简直太浪费。

因此,白茶的耐泡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它的品质。

而这一点,是由产区、工艺、储存,以及冲泡手法决定。

若真是老叶更耐泡,又何须千辛万苦的找好茶呢?

品质才是王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