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藏胜迹 流水起惊涛
□马平
庞惊涛去了杭州。这一回,他隐姓埋名,不惜牺牲青春年龄,不惜折损俊朗风度,煞费苦心地把自己化装成一个退休语文教师,给我们讲起了历史故事。这些年来,他把身边的成都喋喋不休地讲来讲去,大概是想换一换口味,用杭州来给他主编的《天府文化》杂志做一个参照,也借写作《青山流水读书声》这本新著,扩充一下他的储备,磨砺一下他的识见了。
他当然照样是讲文化——杭州的文化或文化的杭州。
既然是讲故事,那么,主角都有谁呢?
这些人物次第出场了:翁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朱熹,赵孟頫,黄公望,王阳明,袁枚,俞樾,章太炎,龚自珍……这一班文化人物,在杭州轮番亮相,哪一位会少了好故事呢?
庞惊涛有着浓厚的书院情结,他开办了一个书院,自己做着山主。这一回,他在杭州呼风唤雨,让这一班文化人物统统在书院亮了相。换句话说,书院,才是他这本新著的主角。用庞惊涛自己的话说:“有名望的大儒和旺地,是构成书院发展的两个要件。”
他请出的第一位人物,是晚唐诗人翁洮。翁洮在杭州创立的青山书院,是南方最早的书院之一。青山,入了庞惊涛新著的名字,在此也成了书院的代名词。青山书院一开,仅仅是在杭州这个旺地,就有钓台书院、西湖书院、万松书院、两峰书院、天真书院、虎林书院等等卓然而生,成为大儒兴学讲学的重要场域。时序更替,他们执旗传灯,开坛设教,延续文教风习,引领文化风向。
“万劳须推兴学,百忧还待看湖。”
西湖,更是旺地中的旺地。它作为杭州的肺和眼,也供着庞惊涛呼吸和观赏。
他讲述了近三十个书院故事,都和杭州相关。这些故事都是跟着时代走的,也都是绕着西湖走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青山,也有着不一样的西湖。这里还有一个划分,青山是人文的,西湖是自然的。人文的青山奇峰并起,自然的西湖碧波荡漾。这是何等合辙押韵的山水,发出了何等抑扬顿挫的声音。
庞惊涛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涉猎甚广,腹笥充盈,换句话说,他也是一个传道授业的高手。他讲述书院文化,其实就是要以读书小天地,来说育人大功业。尽管他与退休教师年龄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腔调不卑不亢,节奏不疾不徐,沉稳不失风趣,内敛不失活泼,其老成持重不时让人会心一笑。
在《青山流水读书声》中,他总是先遣出极为简约的文字,把时局里的人物情状做一个清晰的梳理,然后,便是尽其可能地让人物自带个性出场,甚至大胆调动小说手段盘活人物,也就是尽量把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勾勒出来。特别是人物对话,他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表达方式,一方面照顾着文史知识有所亏欠的读者群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维护着历史人物的身份认同,使之不至于失其庄重。
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青山一般蓊郁,流水一般明澈,默念之悠悠入心,诵读之琅琅上口。读罢,好像心中还有一些余音,要从口中迸出。
即便真是一个语文教师,无论退休与否,若是没有自己的见解,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也一定会让人昏昏欲睡。庞惊涛自然深谙此理,因此,他把对笔下人物网开一面,视为认知上的创新。他的标准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凡是对书院有益或有贡献的,无论有什么样的污点,他都会一分为二地予以肯定。当然,他也不会忘记把那些污点指示出来,提示读者去小心辨认。他的这个气度,与他在生活中的气质倒是格外吻合。
感谢庞惊涛,让我们这样轻松地接近了书院,并且走进了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