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栏三百九十桥,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和唐宣宗的诗出律了吗?

前言

初唐到盛唐,格律诗体制渐渐完备。特别是五言六韵的排律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因此诗人们作律诗,大多严守律诗的规则。

我们今天学习律诗,自然多以唐诗为典范。不过,也有一些唐诗看上去似乎是出律了,而且明显不是故意作拗体使用。

例如白居易七律中的:红栏三百九十桥,平平平仄仄仄桥。又如唐代李忱的七律:胡儿能唱琵琶篇。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是诗句是出律了吗?

一、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chén装傻充愣三十年,熬过了一个哥哥(唐穆宗)和三个侄子(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骗过了一众宦官(误以为他好摆布),终于在36岁当上了皇帝。

继位以后,唐宣宗想起在洛阳养老的大诗人白居易,据说他想召回白居易作宰相,可惜白乐天刚刚去世了。惊闻这个消息,李忱不胜感慨,作了一首七律《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学习格律诗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第40字“ 琵”是不是出律了?

胡儿能唱琵琶篇。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首诗第六句不是三平调了吗?

关于这个“ 琵”字的用法,其实白居易就曾经用过,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 琵”一般都用作平声,这里似乎也是三平调了。

四弦不似琵琶声,仄平仄仄平平平。

但是,根据宋人的研究,“ 琵”在这里是可以当作入声用的。

二、琵,平声作入声

在洪迈《容斋随笔·卷第一》中,提到了几个平声作为入声使用的例子,其中就专门说到这个“ 琵”字:

白乐天诗,......以琵字作入声读,如云:“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忽闻水上琵琶声”,是也。《容斋随笔·卷第一》

清朝乾隆年间文学家何文焕认为,唐宣宗的“ 琵”当作入声用,就是学习的白乐天:

宣宗吊诗,盖即用乐天字句。《历代诗话索考》

由此可知,白居易的“四弦不似琵琶声”,不是:仄平仄仄平平平,而是:仄平仄仄仄平平。而唐宣宗的“胡儿能唱琵琶篇”,不是:平平平仄平平平,而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照宋人的研究,这两句诗,都是符合格律要求的。

三、司,平声作入声?

在《容斋随笔 》中,洪迈还提到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司”这个字的用法:

白乐天诗,好以司字作入声读,如云:“四十著徘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跎”,“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是也。武元衡亦有句云:“唯有白须张司马,不言名利尚相从。” 《容斋随笔·卷第一》二十九则

四十著徘军司马,出自白居易的七律《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著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

一为州司马,出自白居易的排律《九日醉吟》: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这首诗通篇只有“司”这个字,似乎不合律。按照洪迈的解释,“司”作入声使用,其实还是很常见的,他举例了唐宰相武元衡的“惟有白须张司马”,出自《送崔舍人起居》:

赤墀同拜紫泥封,驷牡连征侍九重。

惟有白须张司马,不言名利尚相从。

司马一词,大多用作“平仄”,例如:

方外怀司马,江东忆步兵。《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 唐·张说

从师祗拟寻司马,访道终期谒奉林。《题空明洞》 唐·杜光庭

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 》宋·苏轼

司马一词的“司”,用仄声其实也不算太少,还有:

还闻田司马,更逐李轻车,《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唐·王维

司字,其实在古韵中有平【上平四支】、去【去声四寘】二声,至于洪迈为何说是入声,就不太清楚了。

四、相,平声作入声

另外,洪迈还提到了“相”字的用法:

又以相字作入声,如云:“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是也。相字之下自注云:思必切。

谁教不相离,出自白居易五言排律《山中问月》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谁教不相离。教,平声,如: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相离”的“相”大部分读平声,例如: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猿 》唐·杜甫

君心能不转,卿月岂相离。《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唐·岑参

白居易的其他律诗,相,也是平声: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途中感秋》 唐·白居易

在【唐韻】【正韻】中,相,有去声的读音:息亮切,襄去聲。在平水韵中,相,也有平、去二声:平,【下平七阳】、去,【去声二十三漾】。

关于白居易自注”思必切“,发音与”悉”相同,”悉”在【入声四质】。关于这个字的入声用法,陆游也曾经解释说:

世多言白樂天用相字,多從俗語,作思必切。如:為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聲。

至今猶然不獨樂天。老杜云: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数枝花。亦從入聲讀,乃不失律。

俗謂南人入京,師效北語,過相藍輒讀其牓曰:大厮國寺。傳以為笑。《老学庵笔记·卷十》

陆游说杜甫的”恰似春風相欺得“中,相,也是入声。还说这是北方人说话的音调。北宋时,有南方人去汴京学习北方人说话,见到大相国寺,读匾额时念:大厮国寺。

厮,在唐朝也是入声字。

北宋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说过:

今人不用厮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声,陶谷云“尖檐帽子卑凡厮”是也。《中山诗话》

刘攽说,北宋很少用厮字,唐朝时是平声,五代已经是入声了,看来北宋都是读入声了。

可知,相,这个字,读入声而不是去声,还是有据可查的。

五、十字作平声

创作律诗,常用到数目字。一到十,只有三是平声,其他都是仄声。其中一、六、七、八、十都是入声。

但是,有些古诗中,十,十可以作平声使用的。洪迈说:

以十字作平声读,如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是也。《容斋随笔·卷第一》二十九则

入山十二回,出自白居易的《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这是一首五言排律: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

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在郡六百日,五连仄是拗句 。入山十二回,如果十是平声,本句起到救孤平的作用,作为对句,起到救出句的作用。

不过”宿因月桂落“中,第一个字”宿“也出律了。

红栏三百九十桥,出自白居易的七律《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红栏三百九十桥。十,作平声,平平平仄仄平平。

结束语

我们欣赏古人律诗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些不规范的律诗,或者这种字音今古不同的现象。

例如白居易有句”请钱不早朝“,请,在唐朝是平声,这句诗合律。但是到了宋朝,请就已经是仄声了。

@老街味道

(0)

相关推荐

  • 如何登上诗词殿堂

    能背唐诗几十首,犹如看戏,能写诗词几十首才算学演戏.诗写得如何由读者评说诗家定论. 1.三步台阶必先上 学写诗词应知平仄.对仗.诗韵,这是登上诗词殿堂的三步台阶.未上台阶只能写新诗.打油诗. 2.牢记 ...

  • 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8)汉语的四声与平仄

    作者:诗道骏言 入门篇之(8)汉语的四声与平仄 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一共有四种.按照编号,它们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按照传统音韵学的说法,分别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如: 妈(一声.阴 ...

  • 如何分清字的平仄

    要听得懂的回答 "通俗地说,一声和二声就是平,三声和四声就是仄."这个规律对所有的字都是用吗? "急"这个字是入声(仄声)(不太确定),但是是现代汉语中的第2声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五、转于季

    "弃.弃.弃方......."郑凌瑶心有所悟但意不想识.然可惜她虽意不想识却终犟不过神魂所指,"可是.可是那'吐真'之方?" "不错!正是!" ...

  • 《画斜红》三百九十四、笑于酣

    郑凌瑶昏昏沉沉,神智时清时滞.她忽而听见了众人口称"皇后长乐",忽而又似身后有厉鬼追赶,自己正在纵命而逃.她亦然又见到了近来夜夜现于梦中之景--她被遮眼.封口.束手缚脚地扔在一间暗 ...

  • 《画斜红》三百九十四、因于果

    刘赫捧着惴惴之心,拽着沉沉之步向郑凌瑶挪近了丈许.看着横呈在地上正微微抽搐的那一团"事物",他蓦然想起今日似都不曾看清她穿的.戴的又是哪些哪样.需知寻常里每每见她,这可都是为首的要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三、残于蜕

    "故以殿下究竟要如何决断?须知道错过了就再不会有,难道殿下想方做新君又成亡国之帝?"李卉繁见刘赫神情恍惚唏嘘,只当他仍是撇不开"有辱国体"之想,免不得要催促鼓动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二、潜于默

    "既还有.便快些说来!"刘赫催促着正侧头思量的李卉繁,可静待良久见她始终还是"冥思苦想"而不言一字,不耐之下难免言出调侃,"孤该道是女子出阁之后果然就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一、咎于由

    "不是一听,是寒公子必然要应!"李卉繁踌躇满志.色端言正,"实在也不是什么难事!与寒公子的大业无涉!" "李淑媛快些说来便是!"刘赫眸中深潭 ...

  • 《画斜红》三百九十、万于一

    确实!要知郑凌瑶的迷香幻药皆是她苦心钻营古方.秘典之后再造的一家之方,李卉繁纵有法能防得寻常之毒,也不该轻易就破得了她这一门之秘.可而今她非但是破了,更是反而把郑凌瑶伤得体无完肤......试问一向以 ...

  • 《画斜红》四百九十三、修鴈帛

    "殿下,殿下醒来!" 齐恪在几声轻唤中悠悠转醒.他不情不愿地睁开迷蒙的双眼眸色怔怔,像是不辩今夕何夕.地此何地.他的身子轻晃着.像是随着心神一齐还沉浸在方才与盛馥乘舟同游的欢愉中不 ...

  • 《画斜红》四百九十九、涣无丘

    保不齐性命这话听着可是有些骇人.阿卫与阿壮面面相觑了一回,拿着略发白的脸互相一点头,这就算是抱定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思. "虽是怕死,可本就是抱着搏命的劲儿来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