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ASCO GI落下帷幕,肝胆领域重磅更新,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今天,为期3天的2021 ASCO GI会议顺利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在胃肠道领域有多项研究公布最新数据,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当然,肝胆领域也有几项重点药物和研究公布数据,尤其有两项研究更是作为口头报告登上舞台,惊艳世界!

IMbrave150研究数据更新,肝癌一线史上最长总生存出炉,长达24个月

根据IMbrave150研究结果,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已获全球批准用于既往未接受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HCC患者。在中位8.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联合治疗在OS和PFS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上的改善。在此次会议上公布的是该研究的总生存数据!

截至2020年8月31日,中位随访为15.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9.2个月,索拉非尼组为13.4个月(HR:0.66;P = 0.0009)。联合治疗组18个月的生存率为52%,索拉非尼组为40%。更新的客观反应率与初步分析一致(联合治疗组为29.8%),更多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7.7%)。安全性与最初的分析一致,没有发现新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治疗相比索拉非尼的生存益处在亚组和初步分析中基本一致。在中国队列(n = 194)中,联合用药组的中位OS为24.0个月,索拉非尼组为11.4个月(HR,0.53;95%CI,0.35-0.80)。18个月的OS率分别为56%和33%。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的中位生存期现已超过19个月,这是晚期肝癌III期研究中最长的存活期。安全性与最初的分析一致,没有发现新的信号。这一结果也证实了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可作为未经治疗的、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

III期KEYNOTE-240研究最新数据支持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肝癌

KEYNOTE-240研究证实了与安慰剂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在既往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aHCC患者中的OS和PFS有所改善。然而,该研究没有达到预定的OS和PFS的统计学显著性标准。此次会议公布了该研究的最新数据。

K药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9.6个月,安慰剂为39.8个月。K药组的中位OS为13.9个月,安慰剂组为10.6 个月 (HR 0.771)。两组患者24和36个月时的估计OS率分别为28.8%和20.4%,17.7%和11.7%。

中位PFS为3.3 vs 2.8个月 (HR=0.703),24个月时的PFS估计分别为11.8%和4.8%。ORR为18.3% vs 4.4%。中位缓解时间为2.7 vs 2.9 个月。中位DOR为13.9 vs 5.2个月,K药组中有53.7%的应答者DOR至少为12个月,而安慰剂组为50%。

在K药治疗的患者中,最佳总体反应包括10例完全缓解(CR),41例部分缓解(PR)和121例稳定疾病(SD)。安慰剂组无CR发生,PR发生6例,SD发生66例。DCR分别为61.9% vs 53.3%。中位TTP为4.0 vs 2.8个月。没有新的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与安慰剂相比,在既往治疗过的aHCC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维持了OS和PFS的改善,安全性也保持了一致,没有新的或意外的不良事件。这些数据支持了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

CHECKMATE-040:O+Y二线治疗晚期肝癌长期随访数据

2020年,基于Checkmate-040研究,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O+Y)组合获批肝癌二线治疗。在本次会议上也公布了该项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148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A] NIVO 1 mg/kg + IPI 3 mg/kg Q3W或[B] NIVO 3 mg/kg + IPI 1 mg/kg Q3W(4剂),每组接着NIVO 240 mg Q2W,或[C] NIVO 3 mg/kg Q2W + IPI 1 mg/kg Q6W。

中位随访时间为46.5个月。A组的mOS为22.2个月,B组为12.5个月,C组为12.7个月;36个月OS率分别为42%、26%和30%。

各治疗组均取得了持久的应答,有些病例的DOR接近4年。A组的DCR高于B组和C组。在所有组中,不论基线PD-L1表达(<1%或≥1%)或基线甲胎蛋白水平(<400ug/L或≥400ug/L),均观察到应答。在B组和C组患者中,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HBV或HCV)病因的患者的ORR更高:B组(29% vs 43% vs 9%;C组(31% vs 42% vs 0%)。A组ORR与病因无关(HBV, 32%;HCV,29%;未感染,31%)。没有其他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或免疫介导不良事件(IMAEs)而停药的病例。

在46.5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二线NIVO 1 mg/kg + IPI 3 mg/kg治疗在aHCC中继续表现出有临床意义的反应和长期生存益处。安全性是可控的,在较长的随访中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Infigratinib提高化疗难治性FGFR2 +胆管癌患者的临床活性

Infigratinib是一种口服FGFR1-3选择性TKI,对含有FGFR2融合物的化学治疗难治性胆管癌表现出有意义的临床活性,作为二线和后线药物治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大约14%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有FGFR融合,二线化疗似乎对这些患者的疗效有限。但是,以前已有研究显示Infigratinib在具有这些肿瘤中具有初步活性。一项II期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药物在FGFR改变的晚期疾病患者中引起的ORR为14.8%,疾病控制率(DCR)为75.4%。值得注意的是,在仅FGFR2融合患者中的ORR和DCR分别为18.8%和83.3%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共入组108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107名先前接受过吉西他滨治疗,88名具有FGFR2融合,20名具有FGFR2基因重排。最常见的FGFR2融合伴侣是BICC1,在25%(n = 27)的患者中观察到,其次是AHCYL1,在3.7%(n = 4)的患者中观察到。所有患者接受Infigratinib(每次125 mg,用3周停1周)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ORR为23.1%,包括1例CR和24例PRs;最佳客观反应(BOR)为34.3%,DCR达84.3%,中位DOR为5.0个月,在应答者中,8名(32.0%)患者的DOR为6个月。

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7.3个月,中位OS为12.2个月

亚组分析发现,Infigratinib的临床活性可能取决于先前是否接受过治疗。接受过1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为34.0%,而接受过2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仅为13.8%;此外,接受过1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DCR为88.0%,而接受2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DCR为81.0%。但是,之前是否接受过治疗在DOR或中位PFS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先前接受过1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DOR为5.6个月,而接受2线或以上治疗患者为4.9个月;中位PFS分别为7.3个月 vs 7.4个月

与Infigratinib有关的大多数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这些不良反应(AEs)可逆且易于控制。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Infigratinib在带有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晚期难治性CCA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和可管理的毒性。目前infigratinib vs吉西他滨/顺铂一线治疗CCA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NCT03773302)。自Pemigatinib获批后,FGFR靶点的靶向药物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Ivosidenib可改善晚期IDH1阳性胆管癌的总生存

大约20%的肝内胆管癌病例中发现了IDH1突变。尽管当前针对局部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或其他消融治疗,但尚无FDA批准的IDH1突变疾病患者的全身治疗方法,基于吉西他滨的治疗方案通常用于新诊断或晚期疾病的患者。

Ivosidenib是一种小分子IDH1抑制剂。在2019年5月,FDA批准了Ivosidenib用于治疗IDH1突变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患者。在国际随机III期ClarIDHy研究中,将187例先前接受过治疗的IDH1突变胆管癌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给予Ivosidenib每日500 mg(n = 126)或安慰剂(n = 61)治疗。影像学进展后,允许从安慰剂组到Ivosidenib的交叉使用。

先前的ClarIDHy研究数据显示,较安慰剂,Ivosidenib降低了63%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Ivosidenib和安慰剂的中位PFS分别为2.7个月和1.4个月( HR,0.37;P <.0001)。Ivosidenib的6个月和12个月PFS发生率分别为32%和22%,此外,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和28%。

使用Ivosidenib患者的中位OS为10.8个月,而使用安慰剂患者的中位OS为9.7个月(HR,0.69;P = .06)。6个月OS率分别为67% vs 59%;1年OS率分别为48% vs 38%。

通过EORTC QLQ-C30问卷对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QoL)进行评估时,发现Ivosidenib保留了患者的基线身体机能,而安慰剂组的患者在第2周期第1天和第3周期的第1天,身体机能较基线水平有所下降(P = .002)。此外,Ivosidenib与安慰剂相比在第2周期的第1天改善了患者的疼痛。

可以看出,Ivosidenib耐受性良好,OS趋势较好。这些数据与PFS的统计改善良好的安全性数据一起,证明了Ivosidenib对晚期IDH1阳性CCA的临床益处。胆管癌靶向治疗靶点再“开花”。

今年的ASCO GI会议,针对多款药物和新方案均有新数据公布,肝胆方面,肝癌均为既有研究的新数据,使得药物的临床应用更加让人信服,而对于胆管癌领域来说,靶向治疗异军突起,FGFR2和IDH1靶点都有新药新数据公布,胆管癌靶向治疗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2021 ASCO GI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国际肝胆资讯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国际肝胆资讯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