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花钱买实习”的灰色利益链条
沈彬
“两三万元的实地实习,五六千元的远程实习”,谁能想到如今去大厂实习,居然有人开出了这么高的价码,但这不是实习工资,是去买实习的机会和岗位付出的代价。“花钱买实习”,这俨然成了尚未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走进社会的第一个坑。这样的交易背后,是一个藏污纳垢的灰色产业链。
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以“实习”“内推”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现大量宣称可助力进入名企实习的卖家,有的是做“大生意”的,明确说付费两万元,即可得到实习岗位,并开具实习证明;有的是声称可加入实习群、内推群中,但要求你晒朋友圈集赞,或者发红包,结果就是一个营销套路。还有交费后等待邮寄实习合同,却发现被对方拉黑的情况;还有花1.2万买了某大厂三个月“远程实习”和证明,事后参加公司招聘时发现实习证明是伪造的。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毕业生心仪的好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特别是去年以来叠加了疫情的影响,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符合内心期望的好工作并不容易。而一份看起来“光鲜”的实习经历,也许能成为即将走出校门的校园人简历上重要的一笔。在一些在校生看来,拥有一份大厂的实习经历,相当于镀一层金,为自己的职业前途做了背书。现状却是,如今“大厂”的实习生招聘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
学生名企的实习需求大于名企的实习生用人需求,这就让一些人嗅到了商机,有的是用人单位内部有人趁机浑水摸鱼,内外勾结,将正常的企业内部推荐的机会变成了牟利的工具,有的是利用毕业生心理进行赤裸裸的欺骗。
一般互联网大厂、投行或者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员工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绝对不允许他们将内推的机会拿来换钱的。利用内推的机会,来赚取实习生的介绍费,这本身就是不正当的利益输送,甚至构成了商业贿赂,可以说,在这些管理严格的名企里面发现如此勾当定会被严肃处理。所以,那些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花一两万就能进大厂实习,本身很多就是骗子的话术,或者涉及到互联网大厂内部的廉洁问题。这样上不了台面、见不得阳光的实习经历,不要也罢,甚至会成为职业生涯中的污点。
另外一方面,一些中介机构在利用信息不对称贩卖焦虑,故意以“内推”名文骗取大学生的钱财,甚至出具伪造公文的不法证明文书,这本身已经涉及诈骗、伪造公司公文印章等刑事犯罪。尽管这样的交易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司法机关也需要对这样的案例加强监管。
之前,某大厂微信公众号就专门做出辟谣称,他们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合作,请同学们不要轻信“买实习机会”的骗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纷纷出具各自“打假声明”。
花钱买实习,本就失去了实习的应有之义,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的内推要求与实习生对岗位了解的信息不对称。
各互联网大厂,大牌的会计师事务所,红圈律所也需更多承担起社会责任,提升投放实习机会的透明度,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的就业辅导老师也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避免社会阅历不足的求职者入坑。
大厂的体面的实习机会,可能是很多大学生职场的第一步,但这一步要走得正。互联网大厂、司法机关、学校各方应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实习环境。
(原载光明网,有删节)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