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起源,趋势与未来(二)针灸经络与占卜关系的

原创 原子电 量道 原子电 2021-08-06

收录于话题

#中医14

#经络9

#针灸5

#占卜3

#周易2

中医的起源远远久于理论的成型,而且远在《周易》之前,或许与上古占卜术先后产生,也或许经络的发现直接源于占卜。

《周易》三十一:

咸(读感)卦,泽山咸,兑上艮下

象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

初六:咸其拇

六二:咸其腓(fei)

九三:咸其股

九五:咸其脢(mei)

上六:咸其辅,颊,舌

咸卦的卦象是兑上艮下,兑从口,艮从山;抽象意思是上面用口说话,下面稳如泰山;可理解为上女下男,上泽下山,上口下身。另一层意思是柔上刚下,口柔身刚,女柔男刚,水柔山刚。

还是先了解一下经络▼

当今民间或官方流行的针灸(针刺及火灸)早已脱离了上古传统,上古施针灸是“气至病所”“一拔见以应”,简单说就是一种针感沿经脉路径行走并趋向病痛处,但不是气体感觉,而是包括酸、麻、胀、热、冷、水流感、蚁行感等诸种感觉;当患者感到“气行”不走时,便要叫停,并告知到达的位置。

这个时候赶紧要拔针出来或停止火灸,拔针太迟的话可能会引起痉挛、休克、晕厥、缺氧、发烧、哮喘、窒息、流汗等危险情况。一般而言,针感到达病处患处,病情会立刻好转很多,有时候隔三差五三番五次的扎出“气感”便使病痊愈了。

这种针感叫“循经感传”,属于上古针灸治疗方法,如上图所示;因为几次偶然的发现,上世纪70年代掀起了经络潮,几乎全国的中医院都有参与学习研究,后来因为西学理论没打通,便放弃了它的实用性,完全是国人自己的选择。

估计循经感传已经失传千年以上了,前几年,我走访一些民间针灸师,谈起这一块,他们不知所云。但是民间的针灸还在做,只是循穴位而刺,久久留针不拔,也有一些医疗效果,主要针对那些腰腿颈背的劳作病痛吧,大概是用来麻痹神经痛觉的。

有病的人获得针感的概率高于无病的人,但是无病的人在心静的状态下也可以体会到针感。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位“烧山火透天凉”的针师,记得是扎合谷穴,可以通过撵针手法给人带来热觉或冷觉,我想那个动作一定很微妙才能达到控制自如的地步,技术很高,但是不苟同他的道行,这是后话。

那么咸卦中的感其拇、颊、舌,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两端头。腓(小腿肚子)、股、酶(脊椎两侧的肌肉部位)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路径。

如果刺激头顶某个位置,会同时产生两股“气感”循行下来,一股顺手阳明大肠经下来最远运行至合谷穴,另一股顺足太阳膀胱经下来,最远运行至小腿肚子。这两股气叫“二气感应以相与”,当感传停止时,须“止而说”。

停在上述哪个部位,便对应其小卦

感的卦象,柔上刚下,也象征着施针的“抽象图”,施针的手属柔,针属刚。不过上古时期最早的针是上粗下细的“石锥”,叫“鍉针”,不会扎入很深,像我本人用笔尖刺激穴位也能得到一些气感。



占卜可是上古第一大学问,医学次之

上古之人最大的困难不是衣食吃住,而是野兽侵袭、部落相残,吉凶风险排在第一位,疾病排第二;今天活着,不代表明天还能活,如果恐惧过度的话,连门都不敢出。

因此需要寻求一种精神依据,出门之前先占上一卦,否则叫“生死未卜”,久而久之,一种习惯性意识被神化后,它就是神;今日凶卦便在家躲劫,今日吉卦便有生灵护佑,有时候过程很艰辛,也可勇敢活下来;占卜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提高了准率。

最远始的卜术是用火灼龟背,看其裂隙形状,以定吉凶,叫做“灼见”。龟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呢?吉凶难测在于世界之动之变,古人觉得微小的变化能引起事物的连锁巨变,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点类似蝴蝶效应的意思。

《易》学是一部活脱脱的动态思想,我觉得古人应该会火灼活龟,只有活的生命,才会产生不确定的变化。

只要灼活物,迟早会灼活人,这是人类意识的“变异性探索”趋势,好比只要吃野生动物,总有人会尝试吃蝙蝠;只要有钓鱼的娱乐活动,总有人会尝试夜钓。

一开始灼囚犯,后来偶然间发现了经络感传;改用一根留着暗火的细树枝,悬挨着头顶炙烤,便是最初的艾灸。当发现火灸头部能治病时,又觉得灼人是冒犯神灵,便放弃了活人占卜。

上古《易》学玩了几千年,到周文王手里不知演化到何等模样了,此一卦是冥冥中的存续。

当治病的起点萌芽后,便有一系列的动作加快进程,十二经脉,任督脉,冲、带脉,阴维阳维脉逐步被发掘出来,针器也发展到粗细长短不等的“九针”。

咸卦便是用骨制鍉针占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