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1115
继续兴隆紫檀茶盘引来的话题吧。
首先,兴隆首创的“底漆面蜡”。
这是什么功夫?
望文生义,简单地说,就是木器表面的涂装,先上底漆,然后在底漆的表面加上蜡。
什么道理?
底漆对木料施加保护,面蜡改善外表观瞻效果。通俗一点理解,底漆类似于贴身的保暖内衣;面蜡类似于抢眼的外在时装。各有所需,各有所用,于是相得益彰。
详细的道理就懒得一一啰嗦了,在下化工出身,对于涂料涂装的原理算是颇具专业认识,至少,这曾经是在下的职业,米饭班主之一。所以对涂料基础概念的底涂面涂,或者底漆面漆,早早就门儿槛清。常规要求往往是:底漆要求附着力好,保护性好;面漆要求观感好,耐刮擦。
古典家具领域的“底漆面蜡”,不过是一定程度的变通而已。面蜡本身在保护性与耐刮擦方面表现并不佳,得罪了,这没办法通融。蜡就是蜡,面蜡的主要优势,无非是容易起包浆,也即是广东行内俗称的“皮壳”。
所以简单地说,面蜡就是个“表面功夫”。老话说的“银样镴枪头”,指代的就是这么样的外表光鲜,也仅此而已。
不过,兴隆在表面功夫做足的同时,基础是实打实的保护性上好的底漆,这绝对是对木器家具的优选保护。漆膜的保护性远非烫蜡可比,两者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潘长江和姚明,绝非一个数量级。
曾有同好较真:正宗京作的传承就是烫蜡。。。。。。
拜托,什么叫京作?远的不说,号称京作唯一传人的天子脚下龙顺成,民国年代的看家本领成名制作,就是榆木揩漆。榆木家具表面揩的是漆,不是蜡。
然后,才是细分的下一个层次的问题。
漆。
记得大概是2011年前后吧,所谓“第一专业论坛”曾有人挑事:兴隆的底漆面蜡,用的不是传统的大漆。
在下当时一看就明白三分了:会咬人的狗不叫。
小人长戚戚。
这个出面挑事的下三滥“小强”,本身对涂料领域的“漆”,“生漆”,“大漆”,“广漆”以及“熟漆”,十窍通了九窍,旁人一问关于涂料的细节,马上牛头不对马嘴。
兴隆的底漆面蜡之底漆,早在2006年12月10日兴隆一期在下参观兴隆制作车间与天台之半露天仓库时,兴隆主人就指着楼梯转角的珠海某化工厂家外包装的马口铁皮桶直言相告:底漆用的就是固化剂。
君子坦荡荡。
兴隆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隐瞒固化剂的使用。而且实话实说,固化剂绝对比大漆要更便利。这些化学的东西,懒得解释太多。
而且话说回来,如果兴隆在原本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再刻意使用老旧的大漆工艺加披麻挂灰,然后陈化,东西流传出去成了“古董”,岂不坐实了“作伪”“造假”的罪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古典家具这个行当么,真个是有人锄禾,有人当午。
够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