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坐(四)
笔者按:
继《弘毅武学》公众号刊发
《正坐(一)》即《正坐之史》;
《正坐(二)》即《正坐之礼·上篇》;
《正坐(三)》即《正坐之礼·下篇》,
今天刊发正坐系列文章之《正坐(四)》即《正坐之理》。
正坐(四):正坐之理
一方水土,一方人,华夏文明选择正坐,是理所必然。其因有三,曰崇祖、曰宗法、曰修行。
中国人,尊崇祖先。原始祖先崇拜时期,既无宗法,也无深意,当时的祖先崇拜还没有建立起来完整的祭祀与礼教体系。商代的祖先崇拜也仅具有宗教功能,尚不存在宗法意义和教化内涵。西周祖先崇拜开始具有宗法性与道德色彩。春秋继承了西周之特点,其祖先崇拜也被赋予更加明确的宗法、道德意义。“灭宗废祀,非孝也”,是春秋人对宗庙祭祀和宗法、道德紧密关系的概述。在此过程中,正坐随着祖先崇拜的逐步完善而确立正统地位。《礼记·礼器》中记载的“夏立尸而卒祭”,是这一转变的第一步。“殷坐尸”则为第二步。正如郑玄理解的那样,“夏礼,尸有事乃坐,(殷)无事尤坐”。祖先崇拜的泛生活化,是正坐深入华夏先民生活的切入点。
详加梳理,不难发现,正坐的确立,与华夏先民对祖先崇拜之间的贴合关系。祖先崇拜的原始崇拜对象为部族始祖或首领,人们有了明确的父系血缘关系后,祖先崇拜的重点就转移到本身血缘亲属的先祖。《竹书纪年》所言夏“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又一年”。《史记》所载十七君、十四世的夏世系,虽无充分的考古实物,但,夏世系的流传本身,即夏代先民祖先崇拜的有力佐证。
到了商代,祖先崇拜的面貌,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显现。
于省吾先生是资深的古文字学家,他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与考释和古代典籍的考证用功颇深。于先生坚信,古文字是客观的存在,他指出,“他们(商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殷王的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是祭祀和占卜,其特点是对先祖、先王、先考频繁而隆重之祭祀,以求祈福攘灾。祭祀作为崇祖仪式,在商代十分盛行,且有一定规律,可见祖先崇拜已相当发达。其中,作为受祭者的“尸”,其正坐的影响随着祖先崇拜的等级提升和规模扩大,日益占有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至春秋时期,祖先崇拜和宗法、教化发生了更加密切的关系。不过,祖先崇拜和宗法、教化发生关系并非始于春秋。西周建立起完备、严密的宗法制度,并且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家庭道德。从宗法的角度看,西周宗法采用了宗教祭祖的形式,并吸取了孝亲道德的精神,以突出尊祖之意。至此,将原本属于祖先崇拜的祭祖、属于亲子道德的孝,都纳入了宗法的范围。
大克鼎铭文(拓片)
兮仲钟铭文(拓片)
西周时期,祭祖是对祖先“孝”的致敬。西周金文如“天子明德,显孝于申”(见于《大克鼎·金文》),“用追孝于皇考己白”(见于《兮仲钟·总》),将祭祀作为对祖先“神”的“显孝”和“追孝”。祖先崇拜的宗法意义与其新增之道德意义结合在一起。
大克鼎
《诗经·小雅·楚茨》中详细记载了周人祭祖的全过程:“絮尔牛羊,以往蒸尝”,“先祖是皇,神保是飨”。隆重祭祀是祈求祖先的护佑。“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可见祖先崇拜的宗法意义。祭祖宗法意义表现在祭祀的具体环节中,“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钟鼓送尸,神保幸归”。正坐在祭祀中的重要性,已经体现在“起、送”等具体仪礼环节中。
同为祭祖,商代、周代各有缘由。商人祭祖是出于对祖先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护佑。周人尊祖既为得到福佑,也为了敬宗,正如《礼记》中说:“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祭祖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宗法,还以神圣仪式和规范仪轨来张扬教化。对祖先的尊崇升华为一种美德。而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关键一环,正坐也被尊崇到正统的地位。
细察春秋祭祀祖先之过程、目的以及时人心理,可以看出,自外在形式到精神实质与西周祖先崇拜系一脉相承,具有显著的宗法、教化意义。
王孙遗者钟
王孙遗者钟铭文(局部)
从铜器铭文“用享以孝,于我皇祖文考”(见于《王孙遗者钟·铭文》)来看,春秋祖先崇拜活动被赋予之宗法意义和道德色彩。
在春秋时代人们的心目中,宗庙祭祀的延续与宗族利益密不可分,如祭祖的主持者必须是宗子。《春秋左传》记载鲁国改葬惠公,其庶子隐公“弗临”。杜预注曰:“以桓为太子,故隐公让而不敢为丧主”。隐公因太子年幼而摄位,但嫡庶之分使他在改葬其父时不能以丧主身份临丧。《礼记·大传》记载:“庶子不祭,明其宗也”,说明当时在这方面已有了明确规定,突出体现的是宗法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正坐,这种在祭祀中享祭的坐姿,如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实原因。其背后,是宗族利益的深远考量,甚至,涉及生死,关乎存亡。
除了宗族延传的现实利益考量,正坐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其修行中为华夏文明筑基,随着岁月打磨,此中真意愈来愈显。可以说,华夏文明之肇始,即与正坐休戚相关。
《周易参同契》中,有“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扬”的明确记载。这是奠定其“万古丹经之王”的物质基础。元真子撰《周易参同契正义》,对“固塞”一词释曰:“谓作丹之时,叠足端坐,身心冥合。使耳、目、口之用 ,皆闭塞而勿通乎外,俱返收于其内也。”
向内修行,是造就华夏医学、武学等等专门之学的源头活水,也是华夷之别的学术分水岭。正坐,在其中起到了鼎定乾坤的作用。
全阳子幼承家学,刻苦研《易》三十载。他著有《周易参同契发挥》,其中,对《鼎器歌》中“腹三齐、坐垂温”有精彩论述,核心技术,正是正坐。
先民在正坐的修行中,奠定华夏文明基础中许多窍要,也是正坐得以确立正统地位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先民选择“正坐”而没有选择“胡坐”?就像我们今天要为华夏文明“正本”,而不是随着夷狄鹰犬“胡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坐具体修行的方面,后续笔者将专篇详释。这里点到为止。下一篇,将展开正坐系列文章的实证部分:正坐之形。
敬请期待。
华夏正坐系列直播
课程标题:明华夏正坐 持玄德修身
主讲人:弘毅山长
【华夏武学传人】
年少得遇大隐 传灯文武道统
复兴华夏千秋 重光先圣文明
直播形式:视频直播
直播时间:8月13日 周五 19:00
课程简介:
从华夏正坐之史、礼、理、形、修、用等方面展现华夏武者传承不辍的正坐教育。
课程大纲:
正坐第一讲 史·礼
先民的坐姿演变。
夏商周之正坐,正坐逐步确立正统地位。
正坐的逐步式微。
正坐与华夏文明消长。
正坐在祖国传统文化中的位置,正坐之礼。
耳熟能详的一些概念与正坐之礼的深层次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