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0)

章、太阳阳明合病

4.防己地黄汤

【组方】: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金匮中风历节病附方: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注】:此方可能是宋人所附。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在阳明病实热和有淤血症会出现此情况,但这里脉浮无寒热,排除了阳明实热,同时排除了少阳的寒热往来。病症应当是气上冲导致的发狂谵语情况,同时有血热津虚。症状比奔豚严重,使用桂枝甘草汤治气上冲,防已防风解表降逆。重用生地解烦行瘀以治癫痫、惊狂之疾。这方是太阳明合病治虚热精神病的方子。

5、桂枝加芍药汤

【组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6、桂枝加大黄汤

【组方】: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注】:一位讲课老师以胡希恕先生的观点讲解了第279条。另一位老师从两个不同角度讲解279条,又以胡希恕先生的观点讲解了第280条。

①从太阳太阴并病角度讲解279条

太阳病应使用发汗进行治疗,因医者误下,出现腹满时痛者,这是转属太阴病(即太阳太阴并病---太极闲人补注),所以是桂枝加芍药汤的主治之证;但是如果出现便秘、腹满,有重度腹痛主诉者,则属于阳明病(即太阳阳明并病---太极闲人补注),所以是桂枝加大黄汤的主治之证。因此,本条是论述太阳病因误下而变成为太阴病者、与变成为阳明病者,这两种场合的治疗方剂。

桂枝加芍药汤为桂枝汤中芍药增量。古人谓桂枝助阳、芍药助阴,增加助阴之芍药剂量,在于治疗太阴病之腹满、腹痛。此时,略有便秘的感觉,大便软而不畅快,也有里急后重感,即俗称的涩腹。腹肌多处于紧张状态,腹壁一般缺乏弹力,皮肤有偏薄的感觉 该方对于平素胃肠虚弱者、胃弛缓症、胃下垂症、大肠炎、慢性腹膜炎等病症有使用的机会。

而桂枝加大黄汤为桂枝加芍药汤再加大黄而成,所以,适用于桂枝加芍药汤适应证患者,出现便秘而有腹力者。---《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桂枝加芍药汤证之病理,为肠部虚寒,瘀血而痛。病本为桂枝汤证,医者以苦寒之药攻下之,寒凉败胃,胃肠功能不健,故可见腹满、下利;肠寒瘀血,故腹痛发作有时,即芍药甘草汤证。故方用桂枝汤,以促血运、温肠胃,更加芍药以助肠之静脉血运。瘀血得行,腹满时痛自愈。本方实为桂枝汤加芍药甘草汤。若其人肠虚既久,屎积于肠中,故可见大实痛,是以更加大黄以去其肠滞,是为桂枝加大黄汤。然大黄、芍药皆为苦寒之药,恐其寒凉败中,故诫之曰:“胃气弱者,设当用大黄、芍药者,宜减之”。--《经方直解》

②、从太阳阳明并病角度解讲解279条(胡希恕先生的观点):

本太阳病,当依法当发汗,不可以用下法,而反下之,虚其胃肠,引邪入内,因而腹满实痛者。但是这个腹满实痛者,怎么叫属太阴?其实它绝对不是太阴病,要是太阴病还能用大黄吗(太阴病不可下,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由于太阴病有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有腹满,那么就证候上才说像太阴,本质不是的。

本条目的正是鉴别真正的太阴病。本来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不是虚痛,证候像太阴,他的意思是主要在这一点。

所以这个方子不是治太阴的,下之后表未解(成太阳阳明并病),所以仍然以桂枝汤为主,芍药治腹满,同时治挛痛,治热不治寒,治实不治虚,所以这个腹满时痛,不是太阴病讲的那个腹满虚痛。如果大实痛者,拒按而且满的也厉害,大便也难,不但加芍药还得加大黄。

我们不能因词寓意,说一个“属太阴”就认为是太阴病。真遇到太阴病,一搁芍药大黄一治一个死。它是属于实满实痛,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芍药甘草汤,主治拘挛、四肢急,拘急,脚挛急,同时也能够缓急痛,所以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药,那么再加大黄不但缓其痛而且攻其实。要是大实大满,那你非通大便不可。而太阴病不可下,所以充分说明这不是太阴病。

伤寒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注】:本条接着上条,怕你见到腹满时痛,就以为是太阴病。脉弱是虚弱之脉。“其人续自便利”,说的是自利益甚,伴有腹满时痛,假设这个腹满时痛是上条的实满实通,你可不要用芍药大黄。“宜减之”,不是减量,是不要用。什么道理呢?里有寒,也一定虚,胃气弱,这种苦寒药,搁上就是下利不止,易动故也。

所以本条是让你对照着看,所以上边那一条并不是属于太阴,前面讲了像这个下利清谷,四逆汤啊,这全属于太阴,胃气衰败到极,是不可恢复的,是非死不可。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是不能下的,若下必胸腹结硬,这是正面上的证侯,那么也有些是而非的,如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太阴病,但临床上要辨,必须要鉴别。如果真是太阴病的腹满时痛,则不能用芍药大黄,这是很清楚,那么太阴病的一切危险证侯和治法,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宜服四逆辈,凡是用四逆辈者,都是太阴病里虚寒,这一句话就说全了。

【编者(太极闲人)按】:

第二位讲课老师对279条分别讲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可以看出,观点分别取自不同的参考书。能够准确地将不同参考书意见分别转述到讲课中,使我们学习、接触到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本是非常有益的。美中不足在于,讲课中没有讲课人自己的结论!赞成哪种意见?不赞成那种意见?还是两种意见都不赞成?读后不清楚。对第280条没有讲述两种意见,而是转述了胡老观点,是否表明讲课人“偏向于胡老意见”或“赞成胡老意见”?也还是不能肯定。这是需要在今后讲课中注意的地方。编者(太极闲人)则明确赞成胡老的意见(即第②种解读)。

【编者(太极闲人)又按】:

对于伤寒论的解读参考书多如牛毛,初学者往往一下子同时学多本参考书,对其中不同观点又往往分辨不清,甚至还以为不同观点是相同观点!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事!

(0)

相关推荐

  • 读书摘要——《万病回春》

    饭后收拾妥当后,爱人与犬子玩耍,我则翻看起<万病回春>. 作者龚廷贤书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上出名,但书中却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方子,比如升降散(内府仙方).荆芥连翘汤.温清饮.分消汤等等.我本人也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