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名家风采 学习写作妙招
本报记者 张君成
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会观察这个世界、学会思考的一种方式。因为自古以来,“读”与“写”就是息息相关的一体两面,正所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言之有物,就要大量读书,吸收文学的养分。当前中考、高考的作文热,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学生希望有一类图书,能够梳理作文写作技巧,给予他们实质帮助。
于是就有不少名家本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孩子们写作。他们或是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浓缩成让孩子理解的创作技巧,倾囊相授;抑或用短小精悍的文章,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给孩子们以写作启示。文坛名家经验丰富,内容的指导性不言而喻,有了他们的帮助,孩子们也有了写作的抓手与动力。
立足名家 贴近孩子
目前,广受欢迎的“给孩子们的写作课”类图书有两个特点,首先就是立足名家。如“名家给孩子的写作课”系列(武汉大学出版社),是儿童文学家金波、肖复兴、吴然、赵丽宏、徐鲁、董宏猷给孩子的写作课。他们从不同角度授予孩子写作技巧,深入浅出,让孩子掌握写作精髓;在《梁晓声的写作课: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青岛出版社)中,梁晓声总结了自己多年写作经验,从具体文题入手,帮孩子发现身边的素材,讲述如何将素材整理加工写进作文;《给孩子的最美散文》(江苏文艺出版社)结集了贾平凹、史铁生、余光中等数十位现当代著名作家写给孩子们的51篇经典散文佳作,是孩子们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水准的至佳范本;《作文课》(花城出版社)是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总结30年教学经验,专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的作文指导书,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作文观念;《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四川文艺出版社)则精选了冯骥才50篇书写自然的美文,其中《珍珠鸟》《花的勇气》等多篇入选了中小学语文教材。
其次在呈现角度上,文章贴近现代孩子生活。武汉大学出版社北京图书分社社长黄朝昉表示,“名家给孩子的写作课”系列对6位作家的文章进行了严格的遴选,文章贴近现代孩子的生活,同时将每篇文章的篇幅基本控制在中小学作文的字数要求范围内。“我们在每篇文章中都配有相应的精美的水彩插画,让孩子的阅读体验轻松,而且每位作家都有各自的写作特点,给孩子一个立体的学习榜样。”
《给孩子的最美散文》在编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需要。该书责编刘雷告诉记者,《给孩子的最美散文》一共设置了7章,主题分别是:自然、亲情、友情、童年、学习、历史、人生,几乎涉及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自然里面包含草木虫鱼;亲情里面不光有母子情、父子情,还有祖孙情,有儿子写给母亲的,也有父亲写给儿子的文章;友情里面不光有应该如何交友的道理,也有实际和朋友相处的实例。”刘雷表示。
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梁康伟认为,不生硬地给孩子增加负担,就是对孩子的体贴。其中《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选择了“大自然”这个大主题和“孩子的心灵教育”这个定位,“它不是生硬的写作说教,书中'温柔小生灵’'草木生灵’'美的心灵’等板块设置都符合孩子的自然天性,这对于冯骥才的优美文笔有一种放大效果。”
兼顾学业与成长的双重需求
这些大家在文坛声名鹊起,为何会想到为孩子们传授写作技巧?在刘雷看来,原因不外乎两个:作家们的本心与孩子们的需求。“大部分作者已为人父母,他们给孩子们创作这种文学指导书,就是向孩子们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看着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有更好的成长,对每一位作者来说都是莫大的欣慰,同时自己的作品在学生群体中有很高的传播度和认可度,对作品来说则是莫大肯定。”
刘雷表示,孩子们这方面的阅读需求具体可分为两点:一是出于学业的需要,二是出于人生成长的需要。前者主要指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具有学科的特殊性,不像数学那样更注重方法。如果不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优秀素材的阅读,就不能积累足够多用于写作的素材。后者主要是指在孩子成长路上的精神引导。“父母们大都忙于工作,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未必能解答孩子所有的疑问,也未必能提供最好的指引。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接触优秀的作家,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情感,走进作者的思想,让改变和助益在孩子的心中慢慢发生,才能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性教育的预期效果。”刘雷说。
青岛出版社少儿出版分社编辑孙芳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好文章能够引发孩子在写作上的情感共鸣。在孙芳看来,正是作家们这种不掩饰的情感流露,才能引发他们对于写作的热情,将写作的火种传递下去。
真诚是写作最大的技巧
在书中,作家们向孩子们详细传授自己的写作技巧。如在“名家给孩子的写作课”系列中,金波扩展了孩子的写作思维,肖复兴教给孩子积累素材的方法,吴然侧重教给孩子散文写作的技巧,赵丽宏将焦点放在如何让语言生动起来,徐鲁教孩子开启阅读大门。
《作文课》一书中谈道,发现题材就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写作才能,为此书中给出了3个办法:首先是从孩子的自身经验出发,其次是从阅读开始,最后就是借鉴。
《给孩子的最美散文》则是对孩子的写作给出了3种意见:首先写作要在自己熟悉的范畴内。不要担心小或者窄的问题,许多名篇都是聚焦于自己熟悉的小事物。其次写作需要细心观察、大胆联想。观察和联想会让自己的写作更丰富、立体。最后写作要搜集资料。有资料做支撑的文章会更充实。
无论怎样的技巧,文章所透露的真诚是打动读者内心的关键,用真情实感去写作,也是作家们教给孩子们最重要的写作技巧。让梁康伟印象最深的就是《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所透露出的真诚:“冯骥才简直就是一个大孩子,在《高山上的海蒂和她的父亲》一文中,他写海蒂时的那种温柔,让你觉得所有的孩子本身就应该这样成长,就应该这样从内到外都是健壮的。这也是我最初想做这么一本书的动因。”
梁晓声同样认为,写作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不能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而瞎编乱造。他在书中表示,每一篇作文都应该是一次完全个人化的表达,感性脑区的功能借此获得了一次几乎无障碍的释放,他们的大脑也比较积极地完成了一次感性脑区与理性脑区思维的相互配合,“这是很复杂的过程,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是一件可贺的事情。”
写作之初培养纯正语言趣味
刘雷说,这些书不仅教会他们如何写作,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对于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余光中在《朋友四型》中提到了4种类别: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如果孩子们对这些类别有了充分的了解,自然会知道哪些人适合自己。对于学习,陶行知提出了'读书’与'用书’的区别,孙伏园提出了'读书’与'求学’的差异。如果孩子们早点读到这些文章,或许学习生涯就会顺利许多。”
孙芳希望借助此方面图书,让孩子们都能用母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梁晓声说,好品德出好作文。一篇优秀作文的背后,是一名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有对文字的感悟、阅读的积累,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他人的关怀,更有对这个世界一份博大的爱。”
黄朝昉希望孩子们在阅读此类图书时,能获得更多的养分。她表示“读”与“写”就是输入和输出,而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广泛、大量的输入,促使输出时的灵感喷涌而发,写起来也自然顺畅。“孩子在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这对培养其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受益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