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在左,灵魂在右:读书,改造灵魂的最佳途径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读书,抚慰心灵的波动
关于读书,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写不出点什么。很多时候,读书的感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经常看到朋友圈发布的各种各样的烦恼:“这雨没日没夜地下,出个门全身湿透了,烦人!”
“好好的周末又加班,怎一个愁字了得?”
“孩子自己带,家务自己做,没一个帮上忙的,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借出去的是钱,还回来的是仇恨。”
“人善被人欺,不要怪我冷漠。”……
别人的私事总不好评论,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也就不可能感同身受。但我总想告诉我身边的朋友,无论遭遇了什么,多读书或许能让人的心情平静,书香的陪伴足以带着我们穿过无数个黑夜,迎来黎明的曙光。
仰天大笑出门去
李白是极其狂妄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豪言壮语何其威风?这是李白得到唐玄宗召见入京激动异常而写的,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他踌铸满志,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由于他过于桀骜不驯,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此后的一生抑郁不得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尽了他一生的悲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恰是他的真实写照。但他依然能写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境界,每每吟诵,我总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深深鼓舞。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也是一位怀才不遇的大文豪。嘉佑二年,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相当拮据。于是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自力更生,“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一首《卜算子》道尽了他内心的苍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被贬黄州并不是最糟糕的境况,此后他一路被贬,而且越贬越远。期间发妻因病去世,千百年后我们才读到了那句颤动心灵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东坡的词中字里行间也表现出政治上的失意:“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东坡的内心是极为敏感和多情的,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极为乐观的人,所以才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的诗意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我们很难去改变周遭的环境,能改变的仅仅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看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怡然自得的潇洒,还有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浪漫,所有的不幸和烦恼也就都不值一提了。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像苏东坡这样历尽磨难而乐观面对生活的人比比皆是。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词人辛弃疾一生报国无门,那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无不体现词人不服老的心态,最令人折服的是,无论是稼轩的为人还是作品,始终围绕着浓烈的家国情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不长江滚滚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所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得失,而上升到对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关怀的高度,与之相比较而言,个人的喜怒哀乐何其渺小?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东坡的这句千古名句,大家一定都不觉得陌生。但真正要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并没有那么容易。“腹有诗书”的前提是要有一颗沉得下来的心。沉得下心,抛开杂念,才有足够的空间饱读诗书画,精读圣贤书。读书并不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情,它仅仅是一种习惯。古人云:“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这毫无夸张的意味,古代的读书人爱书如命,诗圣杜甫直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向也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更是坦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当读书变成一种呼吁,一种值得推崇的事,那说明真正读书的人实在太少了。
我还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如若最近读了某本书,如论何种场合,都在吹捧这本书何其华美,何其经典。偶尔写写文章,引用的来来去去大多也是这本书的内容。精读书不是尽信书,先哲早已告诉我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脑子的容量越大,对知识的感悟和感知就越有自己的主见。而读书少的人因为胸中无存货,所以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足以撼动他的思想,这类人更容易被洗脑,更容易走进另一个泥潭,而读书也就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书香在左,灵魂在右
伏尔泰曾言:“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书香在左,灵魂在右,愿我们在书海中读懂另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