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为什么值得学和怎么学?

一、《古文观止》由来

《古文观止》中的“古文”,是指东周到明朝的散文(兼零星骈文)。编选者吴楚材、吴调侯是清朝康熙年间人,对他们而言,明朝之前的文章都属于“古文”。“观止”则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见舞《韶箾xiāo》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乐舞看到这里就可以停止了,其他的不看也罢。

二、《古文观止》渊源

金圣叹(1608年-1661年)编注了《天下才子必读书》一书,共352篇,选自东周到宋朝。《古文观止》与之重合的文章有114篇。

林云铭(1628年-1696年)编注了《古文析义》一书,共564篇,选自东周到明朝。《古文观止》与之重合的文章有193篇。

吴楚材(1655年-1719年)编注了《古文观止》一书,共222篇,选自东周至明朝。

综上可知,吴楚材出生最晚,他要编注《古文观止》以教私塾童子,必然会参考先贤金圣叹和林云铭,所谓读书人的借鉴,能算偷吗?

三、《古文观止》风行原因

1、篇幅大小不同

为什么如今只有《古文观止》风行世面,而《天下才子必读书》和《古文析义》却鲜有出版呢?我猜是因为篇幅,《古文观止》222篇<《天下才子必读书》352篇<《古文析义》564篇。现代人连222篇都鲜有真正一字一句读完的,遑论300多篇、500多篇了。

其他经典汇编,如《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篇幅更大,能读下来的人更少,书就更不风行。

2、目标对象不同

(1)针对成年读书人

《天下才子必读书》选入贾谊“治安策”全文,共5827个字(除去标点符号)。金圣叹认为,这是顶级雄文,故他点评说:

“幼闻人说,韩昌黎如海,苏东坡如潮,便寻二公文章反覆再读,深信海之与潮,果有如此也。既而忽见贾生列传,读其治安全策,乃始咋舌怪叹。夫此则真谓之海矣:千奇万怪,千态万状,无般不有,无般不起;则真谓之潮矣:来不知其如何忽来,去不知其如何忽去。总之韩、苏二公文章,纵极汪洋排荡时,还有墙壁可依,路径可觅。至于此文,更无墙壁可依,路径可觅。少年初见古文,便先教读一万遍,定能分外生出天授神笔。”

虽然其中说到“少年”,那也只是古时候的少年,不是今日的少年,多半就是今日的成年。

(2)针对少年儿童初学者

《古文观止》选入贾谊“治安策”节选,共1876个字(除去标点符号)。吴楚材大概认为儿童不必读得太多,了解一下即可。当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的最初目不就是“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吗?目前中国的小高年级和初中生,要学文言文,除了选《古文观止》,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四、为什么要读《古文观止》?

1、篇幅短,利于孩子们仿写。

在《古文观止》中,最长的文章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除去标点符号,总共2397个字;最短的文章是刘禹锡的“陋室铭”,除去标点符号,总共81个字。

目前中国高考“考试体”作文,最多要求800字,大多数《古文观止》中用文言写就的议论文要稀释成800字白话文,都挺简单。

2、多议论文,实实在在的样板。

《古文观止》虽说是一本散文集,但这是大面上的说法。其实书中收录的文章,几乎都是议论文,特别实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考试、工作当中,议论文文体用得最多,《古文观止》是以议论文为主的,尽管其中也有些抒情,叙事的散文,但往往都和议论相结合。

《古文观止》个人作者入选文章最多的前三名,分别是韩愈(24篇)、苏轼(17篇)、司马迁(15篇)

韩愈是写议论文的大家,排第一名当之无愧;

苏轼的文章,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好,排第二名;

司马迁的历史叙述和议论结合得好,排第三名。

《古文观止》文集入选文章最多的前三名,分别是《左传》(34篇)、《战国策》(14篇)、《国语》(11篇)

《左传》是历史议论文,史学和文学成就均最高,记录了春秋242年历史,当之无愧第一名;

《战国策》是外交议论文,文学成就突出,当第二名;《国语》是政治议论文,从史学和文学成就看,

《国语》不如《左传》和《史记》,排第三名;

由此可见,《古文观止》是一部议论文的选集,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目前高考“考试体”作文,都要求写议论文。难怪巴金说:“《古文观止》的200多篇古文,是我文学上的真正的启蒙教材。”

3、读它,你就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古文观止》中选入《左传》文最多,多达34篇,是单一书目中选入最多的。《左传》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视为某种规范。

同时,《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这是中国人发明文字之后的最初几百年里的“作文”,春秋战国又是中国人性格特征和思维模式形成的时期,这个时候的文章既具形式美,又兼具思想美。

难怪金克木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当然,认真读了《古文观止》,孩子课内课外的文言文肯定不成问题;解读文言文能力提高了,对现代文的解读能力提升肯定是有帮助的,毕竟文言文更难啊,这样现代文阅读理解也会强上许多;最后,好文章读多了,见贤思齐,东施效颦一下,保不准自己的文章也会慢慢好起来,这不,考试作文也能多得分数了。按照现在高考语文的题型,文言文占35分,现代文占35分,作文占60分,这就130分了,剩下的也就是20分语文知识应用了。

五、如何学好《古文观止》

1、难点

(1)背还是不背?

我不建议背。一是因为背书很痛苦,尤其是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背。有人说,为什么古时候的私塾先生都让小朋友们背呢?我的理解是,古时候基本上都是农业社会,没电视,电脑,手机这些玩意,也没数理化英,所谓读书就只有这些文言文典籍可读,七、八岁的小朋友,你让他怎么理解这些军国大事嘛,老先生除了让孩子们死记硬背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不信你给小朋友讲讲试试,看他们跑不跑掉?一方面小朋友听不懂,另一方面小朋友单纯,记忆力好,所以,除了背,还有更好的教学办法吗?古人并不比现代人笨多少。

但现在是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小朋友们可以玩的东西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怎么可能有心思,有时间去死记硬背呢?何况,死记硬背不过是获得语感的一个途径而已,当脑子要接受新的信息时,这些已经背诵了的文章也是要被遗忘的。更何况,一百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白话文,文言文差不多变成了一门“外语”,作业考试都不用(用也只是解读而已),就凭一个学期那几节课?明显没有语言环境嘛。

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熟一些经典篇章,形成一定的语感,具备一定解读的能力(中高考是绝对不会要求用文言文写文章的)就可以了。倘若因为脑子里有了不多也不少的高端范本,从而使得写“考试体”作文时如有神助,那就是额外之喜了。

(2)虚词还是实词?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白话文中的实词,相差不大。即使遇到难点词汇,一般一查字典即知。

而文言文中的虚词和白话文中的虚词,相差很大。遇到难点词汇,遍查字典也可能不解。原因是,很多虚词的义项,原先有,现在不用了。比如,“之”字的本意是“生出”的意思,现在连一般的字典都不载了,遇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多难了。还有一些用法,比如,“我”和“吾”字,现在两个字都没有区别了,但是文言文是有差别的。

正因为如此,很多《古文观止》版本见到虚词就绕道走,比如,“而”字作连词,到底是表转折,表并列,还是表递进,表相承,表假设,表修饰呢?如果不知道这些,那要翻译文言文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古人说,“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文言文要学到一定程度,虚词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有人说了,那我不学虚词行不行呢?这个问题略等于说,我不学文言文行不行呢?我不学数学行不行呢?行是当然行,但升学肯定就有难度。

2、一次解读三遍

首先,买一本拼音版《古文观止》,推荐新华出版社的注音详解版,书中正文均有拼音,同时保留了吴楚材的原注。其次,买一本“古文观止字字过关”的详细资料。

第一遍,大声朗读正文;

第二遍,根据吴楚材的简注,一字一句连蒙带猜进行解读;

第三遍,根据“《古文观止》字字过关”资料,一字一句再行解读一次。

3、一周朗读六遍

经过“一次读三遍”之后,基本上理解了文章,剩下的六天,每天高声朗读一遍原文。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意思。不能默读,必须放开喉咙,高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让你形成语感,也能让你感觉不到古文的艰深和困难,不经意间不假思索地,顺口说出古文原文。

4、一年读完五十篇

如果一周读熟一篇,一年大约能读五十篇。王力先生在谈到文言文“学习的具体措施”时说,“那么,究竟怎么办呢?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观止》,这书市面上有卖的,其中一共有两百多篇文章,不要求都读,可以少读些,读三五十篇就可以。要读,就要读些思想性较好的或自己爱读的文章,最好能够背诵,至少要读熟。”意思是说,小朋友们认真读个30-50篇文言文,就已经很不错了,也许CPU就跑赢了全国80%的“电脑”呢。

(0)

相关推荐